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讲授“电磁学”的静电场能量问题时,由于概念及所用公式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本文将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一、带电体系的互作用能、自具能与电势能1、互作用能(简称互能):“互能”定义;把带电体系中各带电体从无限远离状态放到应有位置时外力的功.所谓“应有位置”即指该体系中各带电体有相互作用时的相对位置.由这种相对位置所决定的体系的电能是为互能,由此看出互能是属于整个带电体系的,是随体系中各带电体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量.2、自具能(又称固有能):“自能”定义:设想把一个带电体无限分割成小块,将每一小块从无限远离状态放到一起组成这个带电体时外力的功.由此看出,自能是属于带电体自身的,是与该带电体和其他带电体相对位置无关的量.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一个带电体系的静电能,应包括每个带电体的自能和带电体间相互作用能。所谓"自能"就是将一个带电体看成无穷个带电微元,将这些无穷多个带电体微元从无限分散状态聚集成该带电体,外力所做功的大小。所谓"互能"则是将带电体系统中,各带电体从现在位置彼此分开至无穷远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力所做的  相似文献   

3.
将一个个孤立的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从分散的无限远处移至一起,则构成一个带电体系;移动每一带电体要克服静电力作功,根据功能关系,这个总功的值就等于带电体系的相互作用能W_互=A'。  相似文献   

4.
带电系统的静电势能是在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转换而来的,其总静电能应等于诸电荷元的自能和电荷元之间的互能之和,在电场中没有电荷的地方也有能量,亦即能量定域于电场之中。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静电场时学生普遍反映具有诸多能量的概念:如带电体系的静电能,带电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孤立带电体的自能,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系的静电能等.这些能量概念,又有与之相应的公式,而这些公式在静电场能量中扮演的角色及所处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本文把一些概念和主要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静电能是电势能、自能和相互作用能的通称,静电场能量就是激发电场的带电体系的静电总能量.同时还澄清容易混淆和产生误解的问题,并给出几个典型例题的多种解法,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性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贵刊1998第1~2期刊登“能量守恒定律在这里不适应吗?”的问题讨论.该文中所提到的电势能实际上只是若干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简称互能).一个弧立带电体本身所具有的静电能则称为自能,一个带电系统所具有的总静电能(简称总能)应等于自能和互能的代数和.为了说明自能、互能和总能的概念,我们也来讨论一个佯谬问题,通过分析对解决“能量守恒定律在这里不适应吗?”的讨论会有帮助.设有两个半径为R的相同金属小球,其球心的间距为r,且r>>R.现其中一球A带有正电荷十q,另一球B不带电,若其间的静电感应忽略不计,则它们之…  相似文献   

7.
电场能一般用公式W =∫v12 (D·E)dv或W =∫v12 ε0 E2 dv计算 ,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陷 ,它忽略了带电体的自能和它们的互能 ,为此对带电体系的静电能、自能和互能的关系作以下探讨 .  相似文献   

8.
电荷系统的组成,建立电场,是外力作功的结果.外力通过作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于电场之中.这其中,外力移送同种电荷构成带电体时外力的功值称为带电体的固有能,而将带电体移送到某种相对位置时外力的功值叫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这静电的总能量则为带电体的固有能和相互作用能之和.本文将用外力功和电场力功的观点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来讨论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带电体系静电能中自能和互能是一个相对关系.一般电磁学教材中处理都较简单,使其过于抽象和难于理解.本文通过点电荷系统静电能的建立过程和实例分析,可更好地理解自能和互能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静电能问题,有关公式较多,但对它们的来源、物理含义、适用范围及其区别和联系则往往混淆不清。本文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望能达到弄清问题的目的。 一、静电能 电荷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电场力,而任何物体的带电过程都是电荷的转移过程,所以在形成带电体的过程中,外力必须克服电场力作功,因此必须消耗外界均能量。根据能量  相似文献   

11.
关于静电场能量的讨论张瑞玲在教材[1]中,对于电场能量都是根据功的原理,带电体在充电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应等于带电体所具有的能量──电势能。即:W=A=常以平行板电容器为例,得到电容器的能量公式:由此可得到电场能公式:或这种处理方法不作繁...  相似文献   

12.
题目:把原来不带电的绝缘导体 B移近带正电的导体 A,用手指接触一下 B的左端,然后移开手指,问导体 B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如果用手指接触的是 B的右端,情况又如何呢 ?  首先,利用电场线的性质证明一个普遍结论:接地导体附近若只有一个带电体,则接地导体表面不可能有与带电体上的电荷同号的电荷。 用反证法证明。如图所示,设带电体 A带正电荷,若接地导体 B某处有正电荷,就有电场线从该正电荷发出,此电场线不可能止于带电体 A,否则导致既有 UA>UB,又有 UB>UA的矛盾;也不可能止于地或无限远,否则导致 UB>0,与接…  相似文献   

13.
应用几种不同带电体静电场的能量(对具有电荷密度的带电体,具有面电荷密度的带电体,具有线电荷密度的带电体 和n个点电荷体系,四种独立的带电体系,静电场的能量公式);应用电磁场作用量导出的电场能量公式及应用麦克斯韦方程导出 的电磁场能量公式,三种方法充分证明了电场能量密度公式的成立.  相似文献   

14.
应用几种不同带电体静电场的能量(对具有电荷密度的带电体,具有面电荷密度的带电体,具有线电荷密度的带电体和n个点电荷体系,四种独立的带电体系,静电场的能量公式);应用电磁场作用量导出的电场能量公式及应用麦克斯韦方程导出的电磁场能量公式,三种方法充分证明了电场能量密度公式的成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几种不同带电体静电场的能量(对具有电荷密度的带电体,具有面电荷密度的带电体,具有线电荷密度的带电体和n个点电荷体系,四种独立的带电体系,静电场的能量公式);应用电磁场作用量导出的电场能量公式及应用麦克斯韦方程导出的电磁场能量公式,三种方法充分证明了电场能量密度公式的成立.  相似文献   

16.
一、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这里的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等.让一个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它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正负电荷分开.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上了和带电体一样性质的电荷.③感应带电:  相似文献   

17.
上海科技出版的初中9年级物理教材第45页的"加油站"对静电感应有这样的表述: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的一端,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以相互作用能为基础阐明静电场中自能与相互作用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出带电系统自能和相互作用能的计算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带电体系统的自能永远大于零,而相互作用能却可以为正、为负、为零.  相似文献   

19.
【知识要点1 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___ 锄裹羁 荷从一个物体__ 荷___· 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 轻小物体的 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 .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 起电. 2.自然界中只有 电荷,人们把绸子 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_电荷,把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_电 荷.同种电荷互相__,异种电荷互相___. 3,实验室里常用一种叫做__的仪器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当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 时,就有一部分电荷__到它的两片金属箔 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_____而张开. 4.电荷的___叫做电荷量,简称电…  相似文献   

20.
阐明了静电场自能、互能及总能量的关系,给出了特殊带电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并讨论了自能和互能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