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自治区将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列入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通过项目实施,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2013年示范推广10.60万亩,2014年43.11万亩,2015年76.92万亩,2016年100.00万亩,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青稞安全,发挥了骨干作用,取得了显著地经济和社会效益。文章通过项目的实施,系统总结出藏青2000示范推广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2.
<正>"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计划,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示范推广以来,成效显著。截止2015年,已在全区5地(市)40个县(市),建立了"藏青2000"示范推广核心区1个、示范区4个、良种繁育基地4个,示范推广面积达43.7万亩,占全区青稞种植面积的25.71%,亩均增产50.7斤,增产青稞2215.6万斤,纯收益近5000万元,为全区粮食产量突  相似文献   

3.
2006年以来,白雪试验站先后从德国、墨西哥、北京、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引进青稞、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和燕麦6种作物800余份品种,从中筛选出青稞2000(藏青20)、冬小麦品种TA98100、橄榄型油菜品种YB-108、青饲玉米品种北农青贮208和辽源1号、燕麦品种青引2号等5种作物6个品种。其中,青稞品种青稞2000(藏青20)和冬小麦品种TA98100参加了全区品种区域试验,并进行了生产示范。将筛选出的青稞、冬小麦、油菜、青饲玉米和燕麦等5种作物6个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探讨曲水县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不同氮、磷、钾配比与用量对春青稞"藏青320"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曲水县春青稞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春青稞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此区春播域内春青稞推荐施肥量(kg/亩)为:N7.75、P2O52.49、K2O4.25。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青稞品种“藏青25”的生产技术标准,根据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提出了优质保健青稞“藏青25”标准化生产中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藏青2000"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合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生产水平及多年经验,并运用数学模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藏青2000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建立藏青2000不同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优质保健青稞“藏青25”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粮食自给问题解决后,西藏乃至整个藏区青稞加工转化增值要求日趋突出的问题,根据青藏高原天然无污染、青稞高纤维、高β-葡聚糖、高矿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适中等品质特点,选用株型理想、抗倒伏能力强、丰产性好的育种中间材料青海“1039”为母本和抗旱耐寒、适应性好的西藏农科院农业所优良品系“815078”为父本杂交,经过连续混合、单株交替选择和多年观察鉴定、比产试验、品质分析和区域试验,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保健青稞新品种藏青25,并于2001年8月通过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后在全区推广。该品种在西藏大田亩产400~450公斤,比藏青320、喜玛拉19、北青3号、康青3号等推广品种亩增产100公斤左右甚至更高,蛋白质含量11.96%,β-葡聚糖含量高达8.62%,既是典型的高产高蛋白品种,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β-葡聚糖最高的大麦品种,生产开发意义突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春青稞藏青320在贡嘎县中低产田土壤上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及配比,逐步建立适合该县土壤和作物特性的施肥模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为我地区春青稞大面积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采用"3415"回归最优设计,开展了春青稞青320肥效试验,研究中低产田施肥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的施肥配比对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1)氮肥对产量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2)该区域土壤肥力春青稞亩产量达146.5~156.25kg。(3)当地常规农家肥亩施用量1500kg,在提高利用率的情况下当季亩增产20.5kg。(4)结合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和目前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肥亩推荐施用量分别为46%尿素8.21kg/亩,12%过磷酸钙18.75kg/亩,60%氯化钾2.29kg。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春青稞展示品种在昌都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等进行试验研究。经过2009年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藏青690在昌都地区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度干旱条件下青稞光合参数及农艺性状受到的影响,为提高青稞产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藏青2000为材料,研究中度干旱处理对青稞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地上生物量、株高、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影响。结果中度干旱处理会抑制植株生长,影响青稞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青稞叶片气孔导度(Gs)下降55.83%,蒸腾速率(Tr)下降29.34%,净光合速率(Pn)下降31.13%.结论在中度干旱胁迫下青稞叶片气孔导度(Gs)呈现下降趋势,气孔导度(Gs)下降会影响外界CO2的供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青稞净光合速率(Pn)下降。中度干旱处理会影响青稞的地上生物量、株高、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而对青稞产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春青稞QB14、QB27、北青8号、藏青2000在昌都市经开区旦达村设立3个不同施肥量、3个不同播种密度的试验分析数据发现,QB14丰产性好,QB27粮草双高,按不同的种植要求和施肥方式,适应昌都市不同生态区域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青稞产业已进入粮饲兼用和加工增值两个新发展阶段的现状,选育成功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粮草双高青稞新品种昆仑14号和昆仑15号,其中昆仑14号是青海省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的青稞品种,首次提出以"促蘖增穗"为核心的青稞粮草双高栽培技术模式,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已在青海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首次研究构建了青稞加工适宜性评价体系,研发青稞加工产品7个,建成全国最大的青稞原料生产基地,第一次完成全国最大的有机青稞基地认证;同时成立了青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青稞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的第一次联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13.
《西藏科技》2005,(7):60-61
推广优良品种技术。种子是农业生产发展最主要的基础性因素。切实加强种子工程建设,提高良种生产能力,促进良种覆盖率、统供率和包衣率逐年提高。一是确定主导品种。今年,青稞主导品种为藏青320号、喜玛拉雅19号、藏青148、藏青25;冬小麦主导品种为巴萨德、山冬6号;油菜主导品种为藏油5号、山油2号。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实行主导品种推介制度。二是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密度、肥力对春青稞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熟春青稞品种‘藏青69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个不同处理下‘藏青690’冠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低肥条件下产量最高,其群体冠层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叶片基角和开张角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冠层夹角较小,株高在103.62cm左右,穗长6.47~7.06cm,穗粒数在47.2~50.4粒,节间长度18.65~18.87cm,叶面积47.68~60.68cm~2,比叶重4.5~5.3mg/cm~2(2)‘藏青690’不耐肥,耐瘠薄土地(3)籽粒饱满程度对其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1月24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西藏圣鹿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承担的优质油菜藏油五号产业化示范、优质保健青稞品种“藏青25”原种繁育与生产基地建设、西藏青稞β-葡聚糖提取技术与功能食品开发研究三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验收。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陈新强,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云丹参加了验收会。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是充分利用西藏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辅以人工光、温进行青稞杂交后代就地加代技术研究,从而研制出可使青稞杂交后代实现一年两代的就地加代技术,使西藏青稞育种缩短为3~4年,提高育种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为西藏青稞产业提供优质品种和原料.  相似文献   

17.
优质保健青稞品种“藏青25”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青稞品种“藏青25”的特征特性,系统研究了其生产技术标准,根据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开展"藏青2000"农业气象研究对该品种推广的现实意义,以便全面了解该产品生育期过程和研究其土壤水分、播种深度、灌溉条件,为推广该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迪庆州农科所成立于1973年建所40年来,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围绕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1以藏区粮食安全为主线,加强青稞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是藏区粮食安全的主线,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青稞商品良基地建设"、"优质青稞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无公害爵稞生产标准示范园建设"、"加工型青棵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迪庆州青稞产业化开发"等10多个项目和课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稞品种4个,科技成果2项,《无公害青稞生产技术规程》成为迪庆州第一个农作物栽培地方规范,使青稞生产满足粮食安全,青稞商品率逐步提高,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结合目前日喀则青稞生产的实际情况,肯定了青稞生产在第一大产业中的重要位置,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青稞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加快培育推广价值高的新品种,提高良种繁育能力;提出青稞生产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分析和解决青稞生产的主要障碍问题;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农业科技体系,倡导青稞生产机械化,保证青稞生产能力的持续稳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