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方式。仲裁是进入诉讼阶段的必经程序。即劳动关系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后。在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的的情况下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历史上这种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适步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已不再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在“单轨制”和“双轨制”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选择中,单一的司法机构处理劳动争议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者基本权益的现状分析及维权中遇到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劳动者基本权益经常遭受侵犯且缺乏有效保障,原因很多,如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者自身缺乏权益意识;现阶段在解决劳动争议案件中,实行的一裁二审制人为地延长了诉讼周期,增加了诉讼成本,这种程序设计对劳动者实现其权利救济是不利的.同时某些地方政策的制定脱离现实,造成司法救济的不可能.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市场化的进程超过了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化的过程,劳动争议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在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法律因素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具有独特的程序价值,应当体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精神,有助于释放争议劳动关系中的紧张因素,公正、及时地化解劳动争议,降低当事人耗费和社会成本.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在有其合理性的同时都存在着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劳动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对于劳动争议的处理是不利的,因此需要从制度、程序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形成“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超  陈薇 《海外英语》2023,(6):12-15
儿童修饰性语言理解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然而,语义知识、中央统合能力、心理理论能力对修饰性语言理解能力的影响存在争议。文章选取比喻、隐喻、转喻、反语4种修饰性语言,编制实验材料对15名儿童施测,同时考察了语义知识、中央统合能力,以及心理理论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语义知识与比喻、隐喻、转喻、反讽相关,而中央统合能力和心理理论能力仅与反语相关。提示在提升不同的修饰性语言理解能力方面,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5.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范式存在统合的趋势,本文认为平衡理论可以为这种统合提供可能.通过对已有四大主要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分析发现,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蕴含着"平衡"的内涵.在我国,平衡理论还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适切性,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与效率,进一步优化我国刑事司法资源的配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试点工作应运而生.两年的速裁程序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案多人少"的现实矛盾在试点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两年试点发现,速裁程序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在立法与实践等环节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速裁程序作为一个区别于普通和简易程序的新程序类型,符合我国司法多元价值目标这一追求.因此,建立一个制度完善、内容丰富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对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是美好的,但是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还面临着一些困难评价理论"本土化"的困难;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困难;质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以特定情境为基础,冷静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模式在立法之初发挥过重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传统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国的仲裁制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并非完美无缺,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在确立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是美好的,但是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还面临着一些困难:评价理论“本土化“的困难;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困难;质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以特定情境为基础,冷静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流氓软件"是继计算机病毒后破坏网络和谐的又一大公害,由于这类恶意软件没有法律约束又暗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其发展速度如雨后春笋.近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多起反流氓软件诉讼案件,同时民间联盟给流氓软件制作与发布者施以舆论压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尚不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出现了较大争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加以探讨,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