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径总论     
G820.3 200144117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特征及其分类模式的初步研究=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 models ofmovement coordination ability in track andfield[刊,中.I]/吕东江,许崇高//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4).-29-31参5(XH)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特征//分类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对田径技术与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特征及其分类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对田径技术与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关系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特征与分类模式的探讨 ,认为动作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的构成成分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具有体能—躯体复杂动作协调的特征 ,并对其进行了五种模式划分 ,为今后对少年儿童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发展规律研究指标体系的设计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理学和训练学两个角度探讨分析了散手运动员协调性的组成结构与分类模式。理论分析表明:散手运动员协调性是机体平衡能力、视觉感知能力、听觉感知能力、本体感知能力、控制上肢和下肢动作能力的5大能力的综合表现。按照完成具体散手动作时肢体间的相互关系划分为:全身动作协调,上肢和下肢动作协调;左-右上肢间动作协调,左-右下肢间动作协调;按照完成散手动作时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的联系划分为:平衡-身体动作协调,视觉-身体动作协调,本体感觉-身体动作协调,听觉-身体动作协调、上肢和下肢-身体动作协调。  相似文献   

4.
从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概念、外部表现特征、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分类模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能力,既不单纯的是身体素质,也不单纯的是运动技术。它是运动员在足球运动中,熟练地控制与调整自身身体动作、特别是下肢动作,最优化主动或被动完成各种有球与无球技术动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动作协调能力属性及其相关定义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从动作协调的运动学特征,生理心理学实质以及动作协调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关系方面对人体动作协调能力的本质属性及其相关定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动作协调能力是运动个体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的综合体现。从概念上讲,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的下位概念。从包容关系上看,运动技能包含着协调能力因素,但从因果关系上看,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协调能力与运动技能相互混淆,更不能把协调错误的理解为一般体能素质,因而建议使用“协调能力”这一概念更能反映动作协调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协调能力在投掷运动实践中的表现特征、协调能力的生理基础以及影响协调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发展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与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协调能力是运动员的一种综合性运动素质,协调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运动员体能、机能和心理能力的训练效果。通过对影响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因素的分析,提出培养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8.
关于运动协调能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协调能力是练习者形成运动技能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分析了运动协调能力的定义、运动协调能力在形成运动技能中所起的作用、影响运动协调能力的因素、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改进运动协调能力的任务与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体育统筹协调能力是体育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进一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需要对体育统筹协调能力有清晰认识。在体育全球治理视域下对体育统筹协调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对我国体育统筹协调能力的现状进行审视。研究认为,体育统筹协调能力包含体育统筹规划能力和体育协调合作能力。我国体育统筹规划能力存在体育全球治理目标表达不清晰、体育全球治理资源配置不合理、体育全球治理目标执行能力不足等问题;体育协调合作能力存在与国际共同利益群体凝聚力不足、在国际体育组织影响力较低以及国内多元治理主体与资源协调不畅等问题。据此,提出我国体育统筹协调能力的具体提升策略:明确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目标,倡导文化多元共享理念;借助“一带一路”积累国际体育资源,优化国内资源配置;积极参与体育全球治理规则制定,完善监督机制;搭建多边平台加强沟通合作;培养和输送国际体育组织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设立专职体育协调部门或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协调能力及其作用协调能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运动能力,是除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之外的又一种身体工作能力。比较三者间的关系(见图一),不难看出,协调能力是构成身体工作能力的因素之一,但它又与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图一协调能力属一种身体工作能力依约赫(1992年)的观点,在相同的或较弱的身体条件下,协调能力好的运动员能够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因为在运动素质和协调能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协调能力才能完美地发挥运动素质和技能水平,并能使动作能量节省化。…  相似文献   

11.
协调能力作为运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武术这种难美类运动项目,其作用尤为突出。文章主要研究武术套路运动协调能力的特殊表现,探明如何培养武术套路项目的专项协调能力,以促进运动能力的培养,提高专项水平与运动成绩。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套路运动的运动特点和本质特征,研究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结果表明了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在运动中有其特殊表现形式,诸如:武术套路协调性与阴阳学说、整体观以及形神统一的运动特点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得出了运动员阶段是发展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并提出一系列培养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协调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协调能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协调能力的概念所谓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时,机体各部位的配合,并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和谐一致的能力。协调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与灵敏性有关系,或者说它是衡量灵敏性的标志,但它不从属于灵敏性。协调能力是少年儿童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从生理学上讲...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大多数的体育类的教材中,并没有单独的对协调能力进行解释,通常把它看作是掌握动作进行运动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调同配合完成练习动作或技术活动的能力。在传统的训练理论中,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难美性项群协调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协调能力的表现形式,根据难美性项群协调能力的表现形式制定了十种测量方法及三类评定方法,旨在对对难美性项群协调能力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甲 《少年体育训练》2011,(Z1):295-296
在我国大多数的体育类的教材中,并没有单独的对协调能力进行解释,通常把它看作是掌握动作进行运动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调同配合完成练习动作或技术活动的能力。在传统的训练理论中,常常把  相似文献   

16.
投掷     
G824.02 20010812普通高校投掷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培养=How to develop coordination ability of throwers ingeneral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刊,中,A]/王子贤//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61-63(XH)投掷项目//协调性//技术//训练论述了协调能力在投掷运动实践中的表现特征、协调能力的生理基础以及影响协调能力的因素,提出发展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与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7.
7-10岁男子少年武术运动员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评定法、数据统计法,对设计的五项测试动作协调能力指标,在120名7-10岁少年武术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中进行对比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10岁少年武术运动员组协调能力发展水平整体高于普通学生组;7-9岁年龄段少年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增长速度比较快,9-10岁年龄段是协调能力发展平缓期;7-8岁年龄段是武术运动员听觉肢体协调能力和上下肢体协调能力的突增期,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学龄前儿童、学生、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是民主德国一些体育专家们的主要研究课题。民主德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们对协调能力在教学实践和运动训练中的地位、作用给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一、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二、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生活。三、良好的协调能力可以保障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竞技能力结构理论,提高训练的科学水平,以现有竞技能力结构理论为基础,借鉴复合系统及其协调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竞技能力结构的复合系统理论,并对竞技能力结构的协调机理与协调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1、协调能力是少儿陆上身体素质训练的重点。协调能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体运动能力,它与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素质密切联系。它的生理基础是中枢神经传导过程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