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  相似文献   

2.
史群  汪琪  诸琳 《中国德育》2009,(1):72-74
1963年,王孝文师范毕业,走上了杭州市新华小学的三尺讲台。也就是在那一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他为雷锋事迹感动着。读着雷锋的话:“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他年轻的心热血沸腾:要像雷锋那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成为了一名追“星”人,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部编语文初中第二册注:“希望骑上千里马。”按:“千里足”是可以解释为“千里马”的,如《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和《庄子·秋水》:“騏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中的“千里之足”和“驰千里”就是。但如果把“千里足”仅仅解释为“千里马”,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狭隘,不够完整,似乎只有马才能日行千里,排斥其它牲口有疾行快走、日行千里的技能了。我认为  相似文献   

4.
“明驼”一解《木兰诗》中有句云:“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此句,《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木兰诗——古辞”于“木兰不用尚书郎”下原为“愿驰千里足”,而后据段成式《酉阳杂俎》始校改为“愿借明驼千里足”。这一改动,就带来了诠释上的一个难题,即什么是“明驼”,也即“驼”上为什么加一“明”字?历代考索,纷  相似文献   

5.
近日闲翻《古典文学知识》(1998·3)见卞孝萱先生的文章《陈寅恪先生与〈柳如是别传〉》中说:“正因为出于对柳如是的敬佩,寅恪先生才在失明膑足的晚年,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参阅千余种书籍,写成80万言的《柳如是别传》。”“膑足”一词,在陆健东先生的著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亦曾使  相似文献   

6.
我愿……     
李旭山 《师道》2002,(4):26
我不愿被人称作蜡烛,只做一次性的能量发挥;我不愿被人称作蜡烛,燃烧了自己却不能点燃别人;我不愿被人称作蜡烛,燃烧之后却换来无动于衷的黑暗;我不愿被称作蜡烛,因我从不相信自己能把别人照亮;我不愿被人称作蜡烛,流着泪去“照亮”别人。我愿激励学生燃烧起来,像原上的野火永不停息;我愿激励学生沸腾起来,就像地下的热泉喷涌不止。  相似文献   

7.
“读写例话”是关于读、写知识及其方法的概括和提炼,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理论教材。如何上好“读写例话”?我的教学体会是: 联系——拓宽教学思路。不是教这篇“读写例话”,就只在这篇中打转;教那篇,就只在那篇中打转。而是做到三个挂钩:一是与除“例文”外的有关课文挂钩;二是与前面已经学过的相关的“读写例话”挂钩;三是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挂钩。第一个挂钩,是考虑“例文”的丰富性;第二个挂钩,是考虑知识的连贯性;第三个挂钩,是考虑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如教学《分辨事物和联想》(五年制第七册第七单元),除结合例文《小音乐家扬科》外,还结合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的痴情傻趣,是“戏眼”,是人物心灵的窗口。《红楼梦》里黛玉葬花,连她自己也感到:“侬今葬花人笑痴。”那是她对她自己寄人篱下、孤独无依、多愁善感,必然招致悲惨结局的预感。戏剧《天仙配》中七仙女下凡后路途拦阻董永,死缠活缠要求婚配的情景,近乎“疯癫”。她编空儿骗董永,说什么:“我家住在蓬莱村,千里迢迢来投亲,可惜亲朋去无踪,我流落他乡叹飘零。”进而坦率真诚直吐衷肠:“只要大哥不嫌弃,我愿与  相似文献   

9.
谈“驰”字     
《木兰诗》中有“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句,教材注释“愿驰千里足“为希望骑上千里马”。“驰”释为“骑上”。笔者不敢苟同,特陈述如下: “驰”字的本义与赶马的动作紧密关联。许慎《说文解字》释“驰”字:“大驱也。……驰亦驱也,较大而疾耳。”可见,“驰”与  相似文献   

10.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写道:“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作家刘同《向着光亮那方》里则有这样的话:“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相似文献   

11.
我们小学生应该向雷锋学习什么呢?小学生应该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别人做点好事,这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和快乐。—雷锋格言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 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摘自1962.3.4雷锋日记记住有关雷锋的三个日子: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小资料@奕然…  相似文献   

12.
《木兰诗》是古代民歌中的名篇,全诗风格明朗爽利,质朴刚健,又不失浪漫情怀。该诗已被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但是,教材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却有点问题。首先,此句诗有异文。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作:"愿池(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辑为:"愿借明驼千里脚,送儿还故乡。"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作:"愿得鸣(一作借鸣)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宋孙洙《古文苑》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只思索的蜗牛。我不羡慕豹的狂奔和鹰的翱翔,因为我知道一切形体的敏捷,都是以思维的迟钝为代价。我在宁静中眺望,在眺望中思索,在思索中穷其一生。老子不愿陈设于案头,而愿沉湎于浊泥;陶潜不愿羁绊于尘网,而愿采菊于东南;作为一只无名的蜗牛,也不愿喧哗于一时,而愿宁静以致远。我,就是这样一只爱思索的蜗牛,挽着爱人,见长河落日,云卷云舒,生命中最华美的乐章骤然响起。”这是我在《中国青年》上读到的一位文学青年写的一段文字,它倒好像是为我们学校教育科研写的,这也许就是对学校教育科研“走向自觉”的一种阐释吧。什么是自觉《?…  相似文献   

14.
《诗经》“愿”字训释历来颇多歧义。本文从“愿”之先秦用例考索 ,“愿言××”句式语法结构分析 ,“愿”在各诗篇中具体含义语境分析诸方面进行考察 ,最终认为《诗经》“愿”字当释为“思念”“想念”义。  相似文献   

15.
《将相和》中讲到的“和氏璧”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璧玉,秦王为了得到它,愿用十五座城市交换,而蔺相如为了保护它竟不惜性命。那么这块“和氏璧”究竟是何宝贝?为什么称为“和氏璧”呢?据古书《韩非子》记载,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住地荆山上找到了一块罕见...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人雅士,除了自己的正式名、字之外,多依个人志趣另取别号。东晋诗人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园田居。他盖了L八间草屋,堂前植桃,屋后栽柳;农忙时种豆南山,夫耕妇锄;闲暇时东篱采菊,柳下读书,自得田园之趣,因号“五柳先生”。虽然他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的雅致,其家宅失火,妻子亡故后,却也少不了“夏日长抱饥,冬夜无被眠”的窘迫。他的前脚似乎踏进了桃花源,而后腿还深陷在现实的泥淖里。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或在必醉。”家中四壁空空,身上衣衫褴楼.仍吟诗自娱,恬…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诸子”一词,始见之于《周礼·夏官》,原是主管“国子”(公卿、大夫、士之子)有关军旅的教育训练的官名。其后,随着时代演变,这个词的内涵有了变化,变为先秦各学派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序文”说,汉武帝曾“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又汉成帝“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可知汉时“诸子”一词已变成学术流派的总称,它既指各学派的学者,又指他们所著的书。因而也成为图书分类的一个类别。刘向的儿子刘歆卒成父业,“总群书而奏其《七略》”,其中就有《诸子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略》、《术数略》、《方技略》)。《七略》早已亡佚,幸有《汉志》是以《七略》为蓝本而写成的,使我们由此尚可窥知《七略》的梗概。  相似文献   

18.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这是一首描写一位女子在秋天月夜思念爱人的民歌。诗中的女子一片痴情,她愿借月光把自己的情思传递给千里之外的爱人。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类似这样写望月相思、见月怀人的作品不胜枚举,像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著名的篇什。  相似文献   

19.
不愿只是个“优质偶像”,不愿空负“年度音乐家”的美名,为了自己的音乐理想,为了更淋漓尽致地痛快地创作,王力宏在去年推出了他加盟新力音乐后首张国语个人专辑——《公转自转》。在这张《公转自转》的全新国语大碟中,力宏不但自己担纲半张碟的制作人,还自己创作了5  相似文献   

20.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一、物象和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态、颜色,是一个物象,但当诗人把它写进诗词中,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成为诗词中的意象了。李贺在《致酒行》中写“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诗句中的“柳”已被赋予了对“主父”的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