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过程"是"思维"的载体,是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土壤.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正因为有问题的出现,才有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才有了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选择问题、评价问题;帮助学生探索问题、拓展问题.通过巧妙的教学过程设计,促使学生的阅读、思考、研讨与教师的设疑、设问、启发相结合,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逐步把认识问题的过程推向深处.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学习过程、精巧的教师设问、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 ,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法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创设情境 ,激发疑问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问的开始 ,有疑问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能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 ,敢疑敢问 ,不盲目地依赖课本现成答案 ,积极思维 ,进而发现新问题、新关系 ,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决法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去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问题导向促进教学改革成为教学热门话题。问题导向开启文本,一方面有利于让问题贯穿始终,促进学生产生问题,自主找寻答案;另一方面,学生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就能进入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一、引入问题,开启文本面对有一定语文基础的小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已有的语文基础知识,找到一个合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把握全在于教师,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数学开放题呢?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归结起来主要有:(1)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的习题,称之为开放题;(2)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答案不固定的题,称之为开放题;(3)指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称之为是开放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回答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各种方式整合,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4)指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称之为开放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教师是一味的去压抑学生,还是去正确的引导学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有创造性的完成所学内容。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尝试所学动作,通过不断的练习,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  相似文献   

7.
用问题开启语文课的对话之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教学对话的源头,也是教学对话的核心。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多种类型、不同层次问题的交织搭配,能使得问答之间产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信息的交流、情感的共鸣、思维的碰撞。学生的知识生成,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将借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8.
潘欣  潘旭 《山东教育》2012,(Z4):82-83
小学数学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即:问题、探究、过程。"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问。缘于疑问生发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倾向。可以说,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围绕问题,才有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具体的"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综上所述,"探究"是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怎样的知识技能学习,才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我的回答是:进行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因为知识,只有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思维,只有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才会随着主体知识经验的丰富而得到完善和发展;情感,只有在进行艰难、曲折的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中,才会情真意切地产生。知识、思维、情感不仅是相辅相成的,更是天然地融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然而,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部分教师有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课程标准》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善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  相似文献   

11.
对于学习者而言,一道习题应该看成一个“科学问题”,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和探求,收获才会更大.做题不在多,而在于解答时是否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做题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应在得到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获得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学题目浩如烟海,令很多人望而生畏.如何学好数学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个问题.著名的大数学家乔治&#183;波利亚认为“学数学是一种乐趣”,他指出:解题的价值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弄清“是怎么样做到这个想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的?”这就是说,解题过程还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把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分析、探索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在解题时,不是单纯的去求解正确答案,很多题目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从而为我们提供类似题目的解题途径和方法,下面我们就一道简单的习题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学精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一个现代的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能力质疑。当他有了问题和疑问后,他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践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谓学贵有疑,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掌握课堂的知识,还应让学生学会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主动提问也是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一个人有了提问的能力,才会激发他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2-5308(1999)06-0042-03问题解决法是一种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去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质量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起点是疑问,没有疑问,就不可能有发现、有进步,所以要使学生爱学习,就要先使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后,才能不断思索、探究问题的答案,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使学生产生疑问。  相似文献   

18.
费江东 《现代教学》2014,(12):63-63
开放型问题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充分反思、调查、研究问题;能有多种不同答案,甚至可以无确定的答案;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刻考虑、争论、探求题目;能促进我们更开放地看世界,更深层次地进入某个主题,使问题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一、培养学生全面思维对于开放式的问题,由于有着答案不唯一的情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利用现有的知识,结合相关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从不同角度正确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反思是教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探究问题其中的题意、解题过程和答案,形成自己对问题新的理解,才能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建构超越已有信息之外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猜想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类比、联想、归纳等 ,并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数学猜想的形成是对研究对象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形象性的分解、选择、加工、改造的整合过程 .数学之中处处都有猜想 ,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时可猜想定理公式、猜证法 ,再研究证明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可猜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答案的形式、范围、数值 ,再探索解决 .数学猜想是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知识结构 ,完善知识系统 ,形成知识板块的一种学习方法 ,又是解决数学问题、简缩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