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联解体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对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解体的原因的研究一直以来成为热点。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失调无疑成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各方面分析苏联在和谐社会建设上面的失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为我国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自苏联于 1 991年 1 2月解体后 ,我国学者就开始对其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索。 1 0年来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层次对苏联解体的复杂原因进行深入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章拟对十年来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民族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向)和静态(特殊功能)两个角度,从理论和历史两个层面,回首探究它们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认为民族发展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真正起着推动作用;苏联自始至终都潜伏着一种解体的因素,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二十六年前的苏联解体对世界各国形成巨大震撼,关于苏联解体的缘由及其教训,各国学者已陆续展开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讨论。然而在此领域,目前还未达成定论或共识,这与问题的复杂性有直接关系。由于研究方法不断更新、讨论角度层出不穷,人们对苏联解体的讨论研究远未结束,而且迄今尚缺乏从哲学层面对此问题的探究。文章以哲学视角刍议苏联解体的缘由:在宏观层面,运用变化发展观批判其僵化的模式违背诸法无常的世界规律;在微观层面,结合修己安人论,分析对治苏联上层贪腐谋私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5.
二十六年前的苏联解体对世界各国形成巨大震撼,关于苏联解体的缘由及其教训,各国学者已陆续展开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讨论。然而在此领域,目前还未达成定论或共识,这与问题的复杂性有直接关系。由于研究方法不断更新、讨论角度层出不穷,人们对苏联解体的讨论研究远未结束,而且迄今尚缺乏从哲学层面对此问题的探究。文章以哲学视角刍议苏联解体的缘由:在宏观层面,运用变化发展观批判其僵化的模式违背诸法无常的世界规律;在微观层面,结合修己安人论,分析对治苏联上层贪腐谋私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的反思涉及到十月革命、斯大林模式、苏联的解体等等,这特别是因为2007年是十月革命90周年。对立观点的焦点是对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不同分析,一方认为苏东剧变是西方和平演变和戈尔巴乔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解体首先是因为作为政党组织的苏共走向衰败。本文以普通社会组织的视角,从任何社会组织要能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要素,如有良好的组织生存环境、足够的组织生存发展合法性、合理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组织运行体制等入手分析苏共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回顾并总结了自1991年苏联解体20多年以来,国内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探讨的经历和现状,概述了七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和平演变说"、"戈尔巴乔夫错误说"、"合力作用说"、"斯大林模式说"、"路线错误说"、"民族矛盾说"、"人民抛弃说",并分别介绍了其主要观点及代表学者。本文试图说明我国学者对苏联解体这一重大政治事件的反思是逐步深化的,并期望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西方政治制度在吉尔吉斯斯坦并未开花结果。吉国政治结构体系出现了功能紊乱与协调失灵,持续的政治动荡,整个国家出现了治理危机,"最小国家"演变为"威权国家"、"民主斗士"颠覆"民主政府"、政治精英操纵"街头政治"、"利益集团"掠夺公共资源的治理困境中,对此,重新思考政权有效性与合法性之间的关系、国家治理模式与实现稳定繁荣的目标的关系、主流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取向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在具体治理困境中的症结,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联从1922年建立到1991年解体,每一位领导人上台后都会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斯大林上台伊始,就结束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开始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又开始了"赫鲁晓夫改革",接替赫鲁晓夫的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开启了"勃列日涅夫改革",而1985年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最终没有让苏联走向强大,而是走向解体。那么,历届苏联领导人上台后为什么要对本国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些政策是相互对立的还是有其内在的一致性?笔者认为,这些政策都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即苏联每一个国家领导人在国家经济建设上都面临着"强国"还是"富民"道路的选择,而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强国"之路,造成国进民退。本文就试图从"强国"还是"富民"的角度分析苏联历史上历次经济政策的变动原因,及对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经济建设形成一个比较认识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激进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充当了苏联剧变的推动者的角色.尤其是他们中的“持不同政见者”更是充当了急先锋。知识分子这种立场的转变与他们原来不公正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直接关系,当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时,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便骤然间爆发出来,推动了苏联剧变。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剧变是苏共及其政权合法性基础丧失的结果。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绩效曾经是苏共重要的合法性资源,但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培育这两个合法性基础,反而使它们不断地衰落和瓦解,以致出现了合法性危机。而当戈尔巴乔夫试 图以改革寻求合法性来源时,非但没有巩固原有的合法性基础,反而构成了对原有合性的否定,这是导致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在事件,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其原因在致有如下为1.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民主和法制不健全;3.苏共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4.国内的民族矛盾;5.“8.19”事件;6.戈尔巴夫的个人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应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1.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2.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4.坚定  相似文献   

14.
中苏两国探索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落后不发达国家选择的跨越式发展的文化新模式。这种模式不可能直接从西方和自己本土文化中找到资源,而只能诉求于来自西方又超越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苏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确立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20年代,为新生的苏维埃制定了一系列的文艺政策,甚至不惜采用强制性的措施进行应对。中国在50年代初,基于政治功利性和现实国情,在文艺方针和文化领导权这一问题上也与苏联有共同的追求。当然,这种单向的“一边倒”,使当时的中国文学在汲取苏联文学优秀养分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它所含有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以至固化是造成苏联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苏联官僚特权阶层形成的根源,主要在4个方面:俄国的治国传统、苏共的组织伦理、干部的身份设定和监督的空泛虚化。正是这4个方面的因素,共同造就了苏联历史上独特的官僚特权阶层,为苏联党国覆灭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6.
从共时性的角度出发,苏联的官场文化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官本位文化、鲜明的政治忠诚意识、严重的官僚特权现象、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形式主义做派以及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等。这种官场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破坏了苏共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败坏了苏共的政治形象,到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方面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在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变中,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蜕变与瓦解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历史教训昭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积极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说明苏共始终没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政治文明未开化,是苏共亡党的根源。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足够深刻的教训,历史悲剧就无法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提高文化自觉性,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苏美建交初期,苏联为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急需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美国当时为尽快销售大量剩余重工业品,也向苏联积极地提供了技术支持。苏联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受政治关系的影响,此时苏联对美国技术的引进一波三折。总体而言,苏联在该期间内对美国的技术引进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促进了苏联在经济和国防建设方面的发展,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20.
建国前后,丁玲从她在陕北后期业已定型的政治化创作思维出发,在《欧行散记》中对“一边倒”政治路线作出了图解。这种具有先验色彩的“一边倒”政治倾向,泯灭了她作为创作主体对生活的独到发现;政治上的“一边倒”又催生了她文化上的“一边倒”——弃置了自主审视的理性,表现出了“唯苏联是从”的神化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