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4,(11)
微博在中国社会的强劲发展成为世界新媒体应用中一道独特的媒体政治景观,从微博到"微博中国",意味微博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微博通过重组公众,契合了社会管理的组织化需求,使得微博参与到社会管理的有序化进程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作为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户群体不断增长。微博的出现打破了少数人对社会话语权的垄断,使普通民众有了发言权,对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借言论自由扰乱公共秩序的事件,这种情况亟待改善。本文将以新浪微博为例,论述微博言论的特点及出现的问题,探讨微博言论自由与公共秩序的关系,并对合理规制微博言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任文勋 《传媒》2012,(7):44-45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体,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后,微博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正如《人民日报》刊发的《网络谣言极易影响社会稳定》一文所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这也给传统媒体的报道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运用微博服务民生新闻报道,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男孩刘某州自杀事件无疑已经成为网络自媒体时代一个标志性事件,使得网络言论自由的越界问题成为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为研究言论自由的底线与网络发声的权力边界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个案。网络发声不能仅仅作为言论自由和网络民主权力的问题来对待,而是必须尽快作为一个法律规训的问题来划定边界。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滥用言论自由甚至是网爆别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任何人的发言都不得触碰国家政治安全以及触碰个人隐私的底线。不论社会制度如何,社交媒体都要坚守道德底线,宣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只有这样,社交媒体才能对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走向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微博受到网民追捧,成为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对于引领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对社会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微博谣言也在滋生蔓延,成为社会稳定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微博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微博中负面信息泛滥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其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积极意义上看,微博信息具有减压阀作用,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也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惩戒效果。但是,微博中过多的负面信息却会降低社会公信力,造成网友对社会环境的不信任,甚至通过其示范作用引发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微博中大量出现的负面信息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微博自媒体的媒介属性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主管部门、媒体和网民协同合作,建立微博自律和自净机制,实现信息监管与民意表达的平衡,是一个亟待破题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记者微博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以职业身份发言?这是记者微博面临的现实困惑。记者微博是专业媒体与社交媒体业务对接、融合发展的有效平台.记者微博的问责和管理应该按照尊重记者言论自由、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公共利益高于一切这三项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以新浪微博为代表,微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扮演了独特的、积极的角色,其社会功能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这一方面与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会『生媒体其天然所具有的公民自媒体的特性有关,同时,也因为微博这类社会性媒体的出现和兴起,正好伴随着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政治、社会、经济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微博迅速崛起与扩张,成为目前传播速度最快、互动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新媒体。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地方党报,面对新媒体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与压力,只有积极寻找突破口,寻找纸媒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才能在这种竞争中相互借力,互为作用,从而达到双赢的目地。近两年来,三峡日报不仅在发掘微博有效信息、推动报博互动上做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而且探索性地通过微博直播的形式,对重大活动进行直播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有力提升了地方党报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王蓉 《新闻战线》2015,(7):122-123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媒介产业迅速兴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公共管理中政府与媒体之间的沟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政府与媒体间只有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危机。那么如何调整政府与媒体二者间的关系,有效地进行公共管理信息的传递,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给每个人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成了大众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方式。大众在感受微博"自由"的同时,也正在制造风险和危机,微博的"自由"只有把握好"度",才可以在社会和谐文明的进程中有更大的历史作为。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12,(9):61-61
包剑武在2012年第3期《北方传媒研究》刊文说,微博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一种新文化和新生活的出现。只有那些与这一时代的标志性媒介——微博相匹配的人和事物才能获得飞速发展.而那些与之不匹配的或相抵触的人和事物将因此而受到损害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了解、熟悉和亲近并善用微博将决定我们的未来。因此,在重大社会事件传播中,应敢用微博、善用微博。并且在微博的助力下实现突破性发展。特别是政务人群和主流媒体的微博使用者,应当以理性的态度来了解、熟悉和亲近并善用微博。  相似文献   

13.
王婧 《东南传播》2014,(10):106-109
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基础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近年来在风靡城乡的同时,也在微博上引起了公众和媒体机构的关注。通过抽样,对媒体机构微博关于"广场舞"话题的报道数量、发布形式、发布时间和报道角度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在微博舆论场中,公众和媒体机构共同建构了"广场舞"这个社会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型媒介技术使微博成为自由表达的有效工具,微博的"微"字特点便于公众实现表达自由,微博使每个公民成为言论的自由表达者、新闻传播者以及出版者。本文认为,微博实现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边界的消解与融合,形成了涵盖三大自由的"表达自由"。微博等自媒体宣告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终结,各国公民依据本国宪法,追求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微博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这种新型的、全面的表达自由制定新的政策法规,对于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确保公民依据法律法规运用微博行使表达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权利与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15.
微博独有的自媒体特性,使其迅速成为公民表达意见的新途径。通过网络参与社会事件、表达自身诉求,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政治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政府机关与政府官员的介入使"微政务"蔚然成风,如今政务微博及政务微博群日益成为推进民政网络互动的新型渠道和重要平台,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当网络媒体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并使用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微博,更是如今大众媒体时代变化迅速的社会需求,根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4.85亿,微博注册账户超过3亿。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媒介已经被好多行业引用,特别是政府机构大量用在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故2011年也因此被定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当然这一  相似文献   

17.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国内微博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随着微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微博问政成为自媒体时代网络问政的一种主要形式。这既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时代必然的选择。它在扩大公众政治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但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还存在着诸多隐忧。我们要理性对待微博问政,深入研究,持续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尽可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共领域这个源起于西方社会的概念,由于是西方的舶来品,加之东西方社会环境有较大差异,一直以来对公共领域的界定概念认识模糊。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网络环境下以及微博的应用催生了对公共领域的重新认识和再次定位。在网络犯罪和微博谣言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上的言论自由同样要受到约束。虚拟网络和微博平台不是法律真空地带,面对网络和微博违法,有必要依靠法律的力量规范引导公共领域的言论,创造真实畅通的言论自由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可谓媒体中的"轻骑兵"。2014年3月中旬,《三门峡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短短3个月时间,加关注者达3000余人,人气增长之快,完全出乎意料。在对所发稿件的阅读率进行统计时发现,有些普通稿件阅读者只有几百人乃至几十人;而一些受社会普遍关注的稿件不但阅读率高、转发率也非常高,阅读率少则几千人次,多则几万人次。通过稿件的阅读率对比发现,读者在关注内容方面,也是有所选择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只有了解读者的"胃口",有针对性地选编稿件,才能吸引读者,扩大社会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定位找准目标受众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约有微博用户6500万个.预计到2011年年底,我国微博用户将超过1亿个.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行业媒体必须在微博世界里拥有独特个性,这对于行业媒体和他们的目标用户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拥有个性,才能更快更方便地找到彼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