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试图分析自1949年至2012年期间的《人民日报》对公共关系意涵的界定类型及其发展情形。结果显示,《人民日报》对公共关系意涵共作出十类明确界定。依据各类界定的报道数量及发展趋势的显著程度,本研究将十类界定分为三种情形:主导界定("媒体关系"、"非正式关系"与"劝服")、次要界定("活动组织执行"与"正式关系管理")和边缘界定("辩解"、"辅助服务"、"耍花招"、"形象管理"、"多向界定")。最能体现《人民日报》公共关系意涵界定情形的是三类主导界定。总体而言,《人民日报》的公共关系意涵界定有一定偏颇,会对公众的公共关系认知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试图分析自1949年至2012年期间的《人民日报》对公共关系意涵的界定类型及其发展情形。结果显示,《人民日报》对公共关系意涵共作出十类明确界定。依据各类界定的报道数量及发展趋势的显著程度,本研究将十类界定分为三种情形:主导界定("媒体关系"、"非正式关系"与"劝服")、次要界定("活动组织执行"与"正式关系管理")和边缘界定("辩解"、"辅助服务"、"耍花招"、"形象管理"、"多向界定")。最能体现《人民日报》公共关系意涵界定情形的是三类主导界定。总体而言,《人民日报》的公共关系意涵界定有一定偏颇,会对公众的公共关系认知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从1948到2014,66年风云变幻,《人民日报》从战火中曲折走到今天。作为中国革命以及新中国的见证者,它的发展历程,已经不仅是新闻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共党史、共和国史的一部分。它定格了历史,传承着精神,引领着时代。一、"大党报"格局下的《人民日报》1948年春,解放战争形势转折,晋冀鲁豫解放区和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回忆录》是由人民日报史编辑组为纪念人民日报创刊40周年而编辑的,将于6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现在和曾在人民日报工作的60多位新闻工作者撰写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创刊以来不平凡的经历,实际是新中国的一本生动具体的报史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的“棱线”上1946年参加人民日报工作以来,“文革”十年,我劳动、挨批,不能工作;在此之前,50年代两年多,也曾一度中断在报社的工作。但始终保有人民日报的“报籍”,这是我的幸运。1957年11月上旬一天,总编辑邓拓对我说:“苏联要办一个中文杂志——《苏中友好》,要求我们党派一个顾问,带一个专家组去帮助工作。此事由中联部筹办,中苏友协出面。专家组组织好了,少个‘头’,  相似文献   

6.
钱江 《新闻战线》2015,(5):96-98
1949年2月2日,范长江率领的人民日报先遣队组成编辑部,在北平王府井大街创办了《人民日报·北平版》,从此以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人民日报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从农村编辑部到国家首都城市编辑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日报》上有了新闻照片,人民日报摄影队伍建立起来。追溯历史,人民日报摄影事业的先河源自战争年代。"大党报"——《人民日报》是由《晋察  相似文献   

7.
许洁 《东南传播》2014,(3):69-72
1966年5月16日的五一六通知开始,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一时间红的海洋瞬间席卷了全国,在这场运动中,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倒,许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这场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运动一直延续到1976年。"文革"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新闻媒体具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责任,而在这一时期的新闻媒体又是怎样对待这一历史事件的,在这里我们以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例,重点比较分析"文革"前后两年的《人民日报》,以期对党报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些许建议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将迎来创刊60周年。为纪念这个在党报史和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中央机关报的优良传统,本刊特辟《社史专辑》,选发几位曾在人民日报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9.
夏康健  徐杭燕 《传媒》2021,(8):80-83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作为《人民日报》前身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其创刊经历及新闻实践是党媒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史料回溯,发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两年的办报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本色、始终坚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新闻文风,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倾注着邓小平同志的心血和智慧。不论是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还是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都始终关心着《人民日报》的发展;不论是《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的大政方针,还是《人民日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他都给予明确的指示;不论是《人民日报》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还是《人民日报》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他给予的都是信任、帮助和殷切期望。《人民日报》的同志怀念他,怀念的不仅是党的领袖,也是一位党的新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人民日报》一位可亲可敬的导师和朋友。邓小平同志对…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三昧》1997年第二期,左克先生写的《标题:走进亚特兰大(上)》一文吸引了我。左克生先对标题的研究别有独到之处,但在对称美论述中,把《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说成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笔者不敢苟同,“唯有《人民日报》标题堪称佳作”,令人难以信服。现抄录《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百年盛会说英雄谁是英雄八方聚首竞风骚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朝日新闻》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特点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庆华 《青年记者》2007,(10):65-65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人民日报》如何宣传党的新农村政策,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选取《人民日报》2006年的《新农村》周刊为研究样本。对该时间段内的所有样本加以汇总研究。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该时间段内《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的栏目设置、内容覆盖面和特点给予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Facebook排名第9,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2011年5月,《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注册账号,到2016年2月,其粉丝量已经达到1440万,远超《纽约时报》,位居全球报纸媒体粉丝量第一。然而,巨大的粉丝量并没有让《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的用户参与率产生出色的表现,据评估网站Sociograph.io提供的数据来看,《华盛顿邮报》2017年8月的参与率为1.44%,而《人民日报(海外版)》仅有0.87%。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来反馈用户在Facebook上使用《人民日报》的方式,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传播效果,探究其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推广的策略,并据此提出了有助于《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推广的三条策略:"增加互动"、"发帖类型多样化"以及"精简长度"。  相似文献   

15.
《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研究》一书对1992年10月至2005年6月近13年间的人民日报版面展开探讨,是迄今为止对人民日报版面研究最为详尽的著述。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吴万里 《今传媒》2007,(8):39-39
学的是新闻,教的也是新闻(1970年毕业留校至今一直任业务课教师),周围同事中也经常会议论报纸,说起《人民日报》,常有人用调侃的口气说:"《人民日报》最干净,也最没看头."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民日报》还是挺有看头的,并且大气、有格调.  相似文献   

18.
不断加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本文根据1990年至2014年《人民日报》中环境新闻报道的数据统计,对《人民日报》这25年内对环境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报道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版面研究历来是报纸研究的重点。2007年10月8日至22日,《人民日报》的《喜迎党的十七大特刊》和《欢庆党的十七大特刊》(以下统称“十七大特刊”),共出版14期。分析十七大特刊,仍有必要从其版面为切人口。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的“棱线”上 1946年参加人民日报工作以来,“文革”十年,我劳动、挨批,不能工作;在此之前,50年代两年多,也曾一度中断在报社的工作。但始终保有人民日报的“报籍”,这是我的幸运。 1957年11月上旬一天,总编辑邓拓对我说:“苏联要办一个中文杂志——《苏中友好》,要求我们党派一个顾问,带一个专家组去帮助工作。此事由中联部筹办,中苏友协出面。专家组组织好了,少个‘头’,想让你担任。”我对此毫无思想准备,稍加考虑后说:“我不会俄文,也缺少这方面工作经验,如果只是征求意见,我建议另选适当的同志去。”邓说:“几经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