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的报道,对了解其国家形象和改进对外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韩国媒体如何报道西藏,对了解其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形象有一定帮助。本文选取《朝鲜日报》2005年—2014年的所有涉藏报道,予以分析,了解韩国对西藏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涉藏题材纪录片《西藏一年》为例,探讨了在国际传播背景下,涉藏纪录片对于真实性把握的六个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藏对外传播的艰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藏对外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我国涉藏传播在西方分裂势力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的复杂国际环境中面临的严峻局势;探讨如何调整策略、改变思维、创新方法,以扩大影响力,从而打破西方媒体和“藏独”的话语霸权,提高涉藏对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西藏问题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搞和平演变的重要议题,也是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关注中国的重点。西方主流媒体的涉藏报道充满了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不客观的报道理所当然地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西方主流媒体涉藏报道虽有失实之处,但仍有不少信者,不得不说得益于其巧妙老到的涵化技巧,将自身的立场巧妙融入报道中,在受众浑然不觉的情况下说服受众接受新闻报道暗含的媒体意见。本文从涵化理论的视角出发,以《纽约时报》为例,研究西方媒体对西藏问题的报道。选择《纽约时报》是因为该报是一份历史悠久,在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美国较有影响力的四家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的涉华报道进行抽样分析,从新闻题材、新闻信源、写作手法和媒体标识四大方面总结了美国媒体涉华报道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提升我国外宣报道影响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舵 《东南传播》2012,(8):123-125
《西藏一年》是近些年涉藏纪录片的一个突破,它从八个普通藏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真实地描绘了西藏江孜地区社会各阶层的风貌。它的出现也改变了中国涉藏对外宣传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制片人"对外传播"理念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西藏对外传播的紧迫性、传统涉藏纪录片的困惑、西藏一年的成功经验进行思考,试图找出涉藏纪录片对外传播的具体技巧,以期更好地学习纪录片的创作之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西方媒体在内外部事件报道中的信源类型、信源所提供的信息类型及基本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西方媒体在内外部事件报道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宣传报道策略是内外有别的。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现象,是缘于西方媒体的本质,它是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尼泊尔接壤,自古以来,尼泊尔与西藏的交往和联系便十分密切、绵延不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尼泊尔自然就成为了我国打通南亚地区、建设和发展南亚大通道战略的重要环节,把握尼泊尔媒体中的西藏形象也对今后正确开展中尼两国外交和维护西藏边境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共和报》是尼泊尔颇具影响力的英文媒体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共和报》的推特账号(后文简称为@RepublicaNepal)进行个案研究,以@RepublicaNepal的涉藏报道为研究对象,基于"他者"视角对西藏的文本式呈现,对其发布的涉藏推文进行内容分析,同时探究文本背后的文本情境和社会背景,进一步厘清其所建构和呈现的西藏形象。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22):11-20
《纽约时报》通过议程设置,构建了一套涉藏负面话语模式,这给中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时报30年涉藏议程设置的考察,发现:30年来,时报总体主要围绕"国内涉藏暴力事件"和"国外达赖出访事件",聚焦涉藏"政治议题",以涉藏"人权"和"主权"为主线,通过"负面"基调构建,设置涉藏议程。研究还发现:1987年西藏暴乱事件是时报涉藏议程设置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时报涉藏报道不多,而且议题分布态势呈多元化,议题"显要性"特征不明显,并且报道基调总体偏"正面"。但87年暴乱事件激发了时报涉藏报道热情,时报开始聚焦"政治"议题,以"人权"和"主权"为主线,设置涉藏议程,并且议程基调开始偏向"负面"。  相似文献   

10.
西藏骚乱激发网络传播勃兴成为影响西方舆论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美华人李大玖先生以传媒人的身份,对西方媒体作近距离的观察,为我们揭示了CNN、BBC、《纽约时报》等涉藏报道的不公正倾向。因西藏骚乱所激发出来的海内外华人网络传播的勃然而兴,正在成为当今之世最强大的中国之声。  相似文献   

11.
李波 《东南传播》2010,(6):81-83
中印作为亚洲陆地邻国,都是世界瞩目的新兴经济体,对彼此的政治生态所带来的经济、军事、外交影响都非常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时报》从2008年到2010年"两会"期间涉华报道的实证分析,从报道主题、态度倾向、消息来源、报道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其涉华报道关注重点,管窥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现状。研究发现,《印度时报》涉华报道以平衡报道和负面报道居多,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郑超 《新闻传播》2013,(2):195+197
涉台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一种类型,主要根据其报道对象的特殊性,可理解为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并记录有关两岸关系及台湾的民生百态、社会信息、政治军事消息的报道。涉台新闻因其以两岸关系为重点关注对象,又肩负宣传与传播的双重性,使其在诸多新闻传播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上海电视界涉台新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落后于福建、广东等省份,仅有2009年在东方卫视开播的新闻周刊《双城记》,笔者就以《双城记》为中心,探讨影响涉台新闻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喆 《新闻世界》2014,(8):256-257
2003年12月5日,南非总统曼德拉逝世的消息受到世界各国媒体的关注。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各国媒体对曼德拉逝世的报道会更多的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本文分别从《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选取有关曼德拉逝世的三篇报道,从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倾向、报道态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究中西方媒体在新闻框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提灾难发生后,地方媒体通常会派特派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报道。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地方媒体的灾难报道如何作为,与国家级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信源如何形成差异化报道,即如何让特派记者的稿件“特”起来?本文以大连地区两家报纸--《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的雅安地震报道为例,分析此次灾难报道中这两家媒体特派记者的采访理念和报道特点,探讨地方媒体参与重大灾难报道的规律,以促进、提升地方媒体整体报道水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周岩 《当代传播》2012,(4):45-48
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三家媒体网站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建构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各报网站在报道主题、关键词使用与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各媒介框架建构或明或暗地体现着各国对外传播的立场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 ,在美国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周刊 2 0 0 0年的 3 5篇涉华报道 ,并与以往的涉华报道和该杂志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俄罗斯的报道进行比较 ,试图找到该杂志以及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议题设置、报道用词与技巧 ,及其最近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媒体及其涉华报道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立场预设"是指组织或个人依据自身的阶层、地位和偏好预先对问题设定好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立场预设的问题在中国媒体中表现比较典型,而媒体本身却又陷入二律背反的矛盾之中:一方面立场预设被认为会导致新闻失实、报道失真;另一方面,媒体面对受利益驱使伪造信源、歪曲事实、编造证据的行为,唯有"立场预设"才能探明真相。在特殊传播环境下,正确利用立场预设需要媒体人创新采访路径,不仅要会正面"证实"还要会侧面"证伪"。  相似文献   

18.
丁勇 《中国记者》2020,(1):23-23
非常有幸参加今天的报告会,借此机会向新华社长期以来对西藏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作为一个在藏30多年的"老西藏",我想从一个宣传思想战线工作者的角度,给大家谈谈我眼中的新华社西藏分社及记者朋友们。近年来,西藏分社主动将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作为践行"四力"的主战场,既以扎实调研为党中央治边稳藏提供决策参考,也以赤子之心为西藏人民美好生活鼓与呼,是涉藏报道不可替代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成为地方媒体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五十周年,也是拉萨3·14事件一周年.海内外均十分关注.在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情况下,"西藏问题"进一步成为西方政府、议会、媒体和民众聚焦于我的重点话题.新华社派出数支对外报道小分队赴西藏及其他藏区采访.3月28日,是第一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我们围绕这一由头与达赖集团及西方媒体形成舆论交锋.关于今年的涉藏外宣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有几点看法,提出来供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媒体建构论为理论框架,对六家报纸2007年太湖水污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消息来源、报道主题、风险归因方式及报道立场等方面考察媒体如何报道与呈现相关环境风险。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媒体在消息来源与风险归因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均高度依赖政府信源,存在简单化归因倾向;但在报道主题和报道立场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地媒体在政府主导型的报道框架下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宣传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