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用户的焦虑心理及其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领域面对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面向"信息焦虑"用户的信息服务研究;在分析"信息焦虑"对用户信息获取、利用以及信息服务效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焦虑"及其信息服务研究的时代性、紧迫性,并讨论了信息焦虑及其信息服务研究内容的跨学科特性及其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2):40-44
近年荧屏"80后"题材电视剧,存在"青春/恋情——婚姻/家庭——育儿/养老"两次明显的主题转向。"80后"题材电视剧作为"80后"生活境遇的时代镜像写真,话题成为"80后"影像叙事的动力来源与基本策略。而话题背后隐喻的则是根植于社会大转型"80后"这一代特有的集体困惑与集体焦虑,具体而言表现在生存焦虑、身份焦虑和精神焦虑等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3.
社交焦虑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交焦虑是一种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害怕的情绪体验。社交焦虑严重时,超过正常的临界值,就会发展成社交恐惧症,这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会产生社交障碍。心理学通常将社交焦虑作为一种"性格特质"来研究。然而,社交焦虑也可以作为一种临时的"状态"表现出来。现代社会中社交技能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必备的生存技能,社交焦虑逐渐成为大多数现代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各类媒介出于私利目的不断制造、贩卖容貌焦虑,营造出谈"容貌"必"焦虑"的拟态环境.为探究青年群体容貌焦虑的媒介感知及其现实影响力,基于个人信息处理基模的框架,经深度访谈发现,媒介通过营销层出不穷的容貌卖点,固化受众的审美,物化受众的身体,不断加深受众的容貌焦虑.经此形成的信息处理模式,极易引发受众参与狂欢,过度关注容貌...  相似文献   

5.
在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焦虑是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阅读疗愈"的兴起为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焦虑情绪的不同诱因以及"阅读疗法"对其的适用性,提出11本推荐书目,尽可能包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篇幅、不同语言风格的小说、绘本、散文、诗歌、回忆录等多种选择,以期为开列大学生焦虑情绪对症"书方"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科学生普遍存在数学焦虑情绪,惧怕高等数学。文章从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突显的学习焦虑问题入手,剖析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焦虑根源,提出树立"劝学、易学、好学"的教学理念,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数学思想的数学实施,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多种调控策略,力求消除学生的数学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7.
微信"拍一拍"的"拟在场"新功能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与讨论,这一看似不具备实际意义的弱提醒功能在社交网络中扮演了缓解当代年轻群体社交焦虑的角色,在拉近当代人的社交距离中起到了强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社会差序结构关系的重构."拍一拍"后缀的出现以娱乐化的手段抚平了现代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深入社交的焦虑,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当今社会日益紧张的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8.
李沁柯 《东南传播》2021,(11):120-123
社交媒体时代在给人们在带来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心理、生活等方面的焦虑情绪传播,这种情绪在基础教育阶段表现为当下中小学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感染.通过对武汉大学周边两所小学和一所初中实地调研,并对15位家长进行访谈,发现城市中小学家长的教育焦虑现状与其社交媒体使用存在关联,可以从"焦虑习得""焦虑抗争""焦虑主体"三个维度予以呈现.首先,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愈发传播扩散;其次,家长在与教育焦虑抗争时的媒介使用行为存在社交倦怠与错失恐惧的矛盾心理;最后,母亲作为教育焦虑的家长主体,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焦虑情绪的传播互享,实现母亲角色的自我建构与认同.  相似文献   

9.
工科大学生图书馆焦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心理测量学和统计学原理及方法研究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图书馆焦虑现象。结果表明:工科院校大学生总体上存在低度图书馆焦虑现象,其中有20.93%的学生无图书馆焦虑,37.56%的学生有低度图书馆焦虑,41.51%的学生有轻度图书馆焦虑;工科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其中在检索维度上焦虑程度最高,在舒适性维度上焦虑程度最低;工科大学生的焦虑程度与性别无关,知识维度和检索维度的焦虑程度分别与年级和外语语种差异显著,低年级学生和小语种学生的焦虑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心理疾病呈高发态势,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公民焦虑症,并据此断言我国正在进入一个"心态焦虑"的时代。本文试图以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分析来解释"心态焦虑"产生的具体原因与背景,并据此提出相关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7,(8):75-80
当人类行走在探寻幸福的路途中,焦虑却像"旅途伙伴"一样伴随左右。近年来,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在媒介化社会情境中,引发我们焦虑的是物质的匮乏、自我的迷失还是安全感的丧失?这关乎着对我们心灵隐秘的欲求,对此问题的探索,并寻找疏导焦虑的相效路经,无疑有助于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焦虑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stance A.Mellon于1986年首次提出了"图书馆焦虑"的概念.1992年,Bostick编制了图书馆焦虑量表来精确测量图书馆焦虑程度.经在吉林大学200余名本科生中的调查分析后,作者修订完成了五个维度63个项目的中文图书馆焦虑量表.五个维度被命名为知识障碍、员工障碍、舒适性障碍、检索障碍与情感障碍.克隆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范围从0.629至0.823,重测信度范围从0.734至0.822,全量表信度为0.918.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日渐凸显。在道德焦虑、精神焦虑和行动焦虑的现代社会,大家需要通过媒体的参与来分担生活压力。综艺节目在它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承着娱乐消遣甚至担任着解压的功能。而作为节目的灵魂,主持人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同时,"主持群体"和"主持团队"的概念也在综艺节目中逐渐发展成形。"主持群体"现象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对于主持人素质培养的素材和案例。本文从《快乐大本营》这档电视综艺节目的主持群体中,进一步探讨主持人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下,"理想美符号"被塑造成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这种单一化的审美引发女性"容貌焦虑"现象愈发突出,美容技术的提升、男性的凝视和女性的自我迷失等是女性"容貌焦虑"现象的诱因,"完美"网红形象诱惑、"体象障碍"、消费主义等"绑架"了审美文化,但是网红经济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暴力美学"所激发的"审丑转向",以及"单一标准"物化的"刻板印象"等是对这种"单一化"审美文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令人不安。2011年8月中旬,《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社会焦虑",分别从转型之痛、现实之困、精神之惑三个角度,夹叙夹议,加以叙述、阐明,令人眼前一亮。"中年职工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担心抽不出时间接送孩子;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  相似文献   

16.
中考、高考,紧张、焦虑,这个夏天注定如此烦躁。不仅考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家长也在心里替孩子捏着一把汗。甚至于说,在这个人生的关口,家长比自己的孩子更加焦虑。这是一位武汉中考考生的家长的心声。在高考升学压力逐步减轻的今天,残酷拼杀的阵地已前移到了中考。要想上一所好的大学,必须上一所好的高中。可以说,中考已经变为了"新高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绩自然重要,而家长的"实力"也不可忽视。每个父母都拼尽全力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入理想的高中。我们发现,家长的焦虑一点也不比学生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探究老年人消极使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形成机制,为在线健康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实践者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 采用"感知-情感-行为意愿"范式,结合认知负荷理论与感知价值理论,探究在线健康平台老年用户的焦虑情绪及回避、退出行为的发生机理,解释老年人感知情感、情绪体现与消极行为结果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成本、信息过载、服务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焦虑情绪引起老年人产生回避、退出的消极使用行为意愿,而感知风险与系统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研人员接受OA知识库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用户接受的角度对促进或阻碍科研人员接受OA知识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影响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后印本使用意愿"的因素有四个,按其重要性分别是职业发展期望、操作努力期望、使用焦虑和政策导向;而影响"预印本使用意愿"的因素则有五个,按其重要性分别是使用焦虑、长期保存期望、职业发展期望、政策导向和技术优势期望.这些影响因素对科研人员的"后印本使用意愿"和"预印本使用意愿"的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包括性别在内的人口统计变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王永亮 《传媒》2018,(12):73-74
西方国家"黑天鹅"事件频发反映了民众的时代焦虑,而事件背后则是文化冲突的结果.文章从"黑天鹅"现象出发,分析其诱发原因,探讨西方文化的内在矛盾,认为需要抓住机遇传播中国"和谐"文化,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区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物质主义和"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时代。在当代中国,财富似乎成为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志。人们对强势者通吃和可以凌虐弱势者的幻想呈现在一档档节目中中国年轻的小资以及部分中产们生活在一个普遍焦虑、郁闷的时代,职业焦虑便是罪魁之一。一方面,权力深度介入经济过程,紧密结合的权力与财富构筑了一道高不可攀的壁垒,社会阶层因此而固化。官员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