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著名诗人和骈文家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提出藏书家有数等之说。文曰:“藏书家有数等。得一书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是谓考订家,如钱少詹大昕、戴吉士震诸人是也;次则辨其版片,注其讹错,是谓校仇家,如卢学士文弨、翁阁学方纲诸人是也;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匮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谓收藏家,如鄞县范氏之天一阁、钱唐吴氏之瓶花斋、昆山徐氏之傅是楼诸家是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纵未尽窥,  相似文献   

2.
投壶是由西周一种古老的礼射仪式演变而来,遂成为中国古代一种主客之间的表现君子之风的娱乐活动。这种集娱乐和展现君子风范的活动,自古便是权贵、文人雅士进行修身养性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40):12-13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保氏》 “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君子六艺”。是古代男子安身立命之本,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素质,或者说是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5,(5)
阿明的幽默画文/贾平凹阿明在本刊辟有一块“责任田”──“每期一画”专栏,画面朴素,涵盖面颇广,略显得严肃点儿,未如平凹说的那么幽默。《报刊之友》是报人刊人文人的挚友。友人笔谈可以笑在脸上,更笑在心里,形诸文,形诸诗,形诸画,特别是杂文和漫画,最应少拘...  相似文献   

5.
如我是一块砖瓦,必做大厦的基石;如我是一滴水滴,必流淌进稻谷的血脉;如我是一株小草,必装点沙漠的绿洲。我是人民的法官,就必以满腔热血换得群众的满意。  相似文献   

6.
略论唐诗的意境美■岐思明唐诗之盛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故《御制全唐诗序》说:“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焉。”的确,唐诗不仅题材广泛,作品丰富,诗人如林,诸体完备,而且在诗歌艺术方面开拓了无限...  相似文献   

7.
君子如玉     
初识和平兄是在一次公益广告评比表彰会上,那一次他代表电通公司领了很多奖项,举止文雅,风度翩翩,颇有君子之风,令人印象深刻。和平兄却不然,虽然位居著名大广告公司的高层,却毫无倨傲之色,每次见面,都是谦谦君子的形象,几乎总是西服领带,礼貌周到,给人很舒服的感觉。孔子说"君子如玉"。和平兄正是这样的为人,光华内敛,不彰不显,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相似文献   

8.
微记录     
正@历史袁老师:林语堂说社会十大俗气: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每与人言必谈贵戚;遇美人必急索登床;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与朋友聚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施人一小惠广布于众;与人交谈借刁言以逞才;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其态如王;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  相似文献   

9.
"射礼"兴盛于先秦时期,是展现君子德行的赛事。有严格的制度和流程,从中无不体现君子"以德引争"、"其争也君子"的道德境界,这项竞技比赛成绩不再重要,选手的德行修养展示才是此项运动所要表现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包卫平 《兰台世界》2014,(11):117-118
"射礼"兴盛于先秦时期,是展现君子德行的赛事。有严格的制度和流程,从中无不体现君子"以德引争"、"其争也君子"的道德境界,这项竞技比赛成绩不再重要,选手的德行修养展示才是此项运动所要表现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曹文轩文集》的学术品质与审美格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轩文集》首先验证了一个事实:作家可以学者化,学者也可以作家化;同时还原了中国文脉的一个传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古之学者,治学著撰,必讲文采,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而无论文史哲政经法,总是讲究文藻辞采,斐然成章。司马迁的《史记》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著作,鲁迅的评价是:  相似文献   

12.
容春堂记 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潮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自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相似文献   

13.
<正>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中援引古詩、古語或成語,可以增强說服力和感染力。但是,运用必須恰当,否則反会弄巧成拙。关于不恰当的援引的情况,一种是任意征引,随便解释。在一篇談友誼的文章中,作者写道:“杜甫有一首诗就对这种朋友之道慨叹說,‘翻手作云复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数!君不見管鲍貧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所謂“这种朋友之道”是指什么呢,按照作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君子之辩不胜枚举.比如战国时期发生于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濠梁之辩",又如南北朝时期范缜与萧子良、梁武帝萧衍的"有神无神辩",再如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于"鹅湖之会"上的"理学心学之辩".而本文要说的是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梁思成与朱自清关于"北平古建筑保护"的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因涉猎唐人碑志,发现唐人碑志中存有一些前人较少留意的现象,特将之拾掇成篇,以就正于世之博雅君子。一唐人碑志中存在着称呼上的性别异位现象,最明显者莫过于称女尼为和尚,前人已有注意于此者,如《八琼室金石补正》卷  相似文献   

17.
《诗经·魏风·伐檀》“君子”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伐檀》共三章。每章结句分别是:“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对其中的“君子”一词.晚近学者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认为用反语的修辞格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区事实上,在原典中。人们使用“君子”一词都极谨慎持重,略无轻忽戏德的表示,如《诗经》中“君子”一词凡186见,《论语》中凡107见,《孟子》中凡82见,以上375个“君子”中,按下《伐檀》一诗的三个“君子”不论,其他372个“君子”也从无学者和注本作过反语和讽刺的解读,此可疑者第二,在《诗经》160篇国风中,除…  相似文献   

18.
唐彪在写作理论上是很有成就的。他说:“作文有深造之法。如文章一次作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作文如攻玉,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读书作文谱》卷三)  相似文献   

19.
戏为论诗绝句三十一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候人一曲起南音, 燕燕楼台感慨深。  万古中华两诗祖, 玉钗敲断作长吟。  《吕氏春秋·音初》“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南音。”又曰:“有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博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帝载卿云事总疑, 黄歌断竹绝微辞。  何须写集三千卷, 万世留传两字诗。  存世之上古诗章,如《卿云歌》、《帝载歌…  相似文献   

20.
《仪礼》诸篇礼毕,行礼之人必有所当得,故有取脯与归俎之仪,旨在尊宾,明其得礼。然取脯与归俎之方法、数量及所用礼器等行礼仪节,历来礼家诸多争论,而近世研究者甚少,终未成定论。取脯应只取一脡脯而不连及笾,归俎应实于篚而不以俎,如此正符合“礼器不以遗人”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