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入世后经济结构调整和利益格局变化使得经济犯罪出现新的特点:犯罪领域繁博、犯罪类型多元化、手段更加复杂,因此对经济犯罪案件的审理需要进一步改革,逐步运用WTO的原则,诸如无罪推定,一事不再审理以及沉默权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犯罪大多属于法定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有新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大多在法律制定时都是没有出现的情况。对于这些新情况一旦被认定为经济犯罪.就会很快的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学者们也在罪与非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主要分析了去年在武汉审理的一起非法经营案.从犯罪的特征、具体的犯罪构成的角度对这一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单位经济犯罪作为单位犯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单位犯罪的特点,同时有经济犯罪的特点.由于1997新《刑法典》对单位犯罪的范围较为模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组织形式大大超出了预想的范围,司法实践中有使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扩大的要求,但是,学界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构想,对单位经济犯罪的争议风起云涌,文章对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范围、以及在实践中单位经济犯罪问题的解决等问题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单位经济犯罪确定罪量刑,有效地打击和遏制单位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到积极的理论探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前经济犯罪的界定和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一定时期的经济关系和国家经济政策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当前经济犯罪可知经济犯罪主要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其外延在一步步缩小,财产犯罪和职务犯罪逐步与经济犯罪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犯罪越来越多 ,有必要对经济犯罪的特点及犯罪主体行为的特征加以探讨。经济犯罪有复杂性、隐蔽性、贪婪性的特点。主体行为上有合法外衣、共同犯罪、连续犯罪、善于伪装、关系网保护的特征。心理上有强烈物质占有欲、侥幸冒险、意志不坚定、是非观念颠倒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的刑法认定及其刑罚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的频发给我们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一般犯罪。当前经济犯罪形态各异,构成条件特殊,针对这些特征,正确地适用我国刑法对经济犯罪定罪量刑,准确地惩治经济犯罪,以达到预防经济犯罪的发生,直到消灭经济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涉众性集资诈骗经济犯罪的法律特点的分析,从刑法和司法实践两个维度,对涉众性集资诈骗经济犯罪中犯罪主体、非法侵占目的以及涉案金额等法律适用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经济犯罪方面的法律规定,提高案件处理效率,更加精准的打击非法集资犯罪,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职务经济犯罪的危害极大。犯罪主体除受外部环境的诱惑之外,还与其反社会的意志特征密切相关。在其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支配下,经过精心的策划,进而才敢冒极大的风险,疯狂地进行经济犯罪活动,在金钱面前失去了国家公职人员应有的抗诱惑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犯罪越来越多,有必要对犯罪的特点及犯罪主体行为的特征加以探讨,经济犯罪有复杂性、隐蔽性、贪婪性的特点。主体行为上有合法外衣、共同犯罪、连续犯罪、善于伪装、关系网保护的特征。心理上有强烈物质占有欲、侥幸冒险、意志不坚定、是非观念颠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我国大陆现行刑法中的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就其各自所针对的类罪,作一概括性的比较认识,以明确经济犯罪的特殊性及其独立类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经济犯罪的危害严重,它不仅牵涉千家万户的利益,更是影响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虽然长期以来对经济犯罪奉行重刑主义的打击策略,但现阶段经济犯罪仍呈现高发态势。深刻思考经济犯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寻找到控制经济犯罪的良策。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与国家的管理有很大关系。从国家管理的层面而言,应当通过实施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达到控制经济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犯罪领域,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基于自然人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位与单位外自然人和单位与其内部成员两种。对于前者成立共同犯罪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后者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能够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况下,鉴于刑法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犯罪的数额标准规定不一致,适用何种标准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的定罪量刑至关重要。而对于单位内部成员来说,虽然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是共同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但是不能成为对其进行并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单位经济犯罪是单位犯罪的一种主要类别,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应是合法组织,实行行为具有人格化,正是由于利益的驱动性,使单位经济犯罪具有意志整体性,罪刑法定原则决定了单位经济犯罪的法定性,单位的分支机构和内部组织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国家机关不能成为所有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在认定单位经济犯罪时,应注意区分其与共同犯罪的界限,并准确界定其中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14.
洗钱犯罪就是掩饰隐瞒犯罪活动资金来源并使之正当化的犯罪活动,是有组织犯罪的生命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有组织犯罪而演变为跨国有组织洗钱犯罪。但因为各国法律不同和利益驱动,跨国打击有相当难度。在现有国际公约和国际标准框架下,中国一方面要完善立法,另一方面要进行有效的跨地区和跨国反洗钱合作,以切断有组织犯罪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公共权力的滥用紧密相关,从经济人的理性角度探讨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提出其预防和惩治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基于“寻租”理论和犯罪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研究职务犯罪的内在机理,提出如下对策或建议:应增大犯罪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控制或减少犯罪收益,提高破案率,从而最终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6.
网络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刑法学界更是在积极开展相关法律研究。而从法律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犯罪进行解读,则会发现它与其他形式的犯罪并无本质区别,不过是透过网络本身的特性对犯罪特性加以放大的一类犯罪,因此,多关注犯罪本身、关注犯罪主体、关注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形成与发展,定会对预防和控制网络犯罪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刑法》第25 条规定, 共同犯罪只能是2 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 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交通肇事罪为过失犯罪, 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解释》中却有两处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 其直接与《刑法》第25 条的规定相冲突, 属于越权解释, 并背离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各类犯罪活动更隐蔽、更频繁,且手段多样,职务犯罪尤其不易侦查,在刑事侦查中已广泛运用的监听措施,也可以尝试应用于职务犯罪的侦查中,但要研究监听技术,掌握运用的方法,控制使用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19.
论构建适应中国刑法特点的罪数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学说中的罪数论体系及其概念主要源于外国学说,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因此应当根据中国不喜好数罪并罚的制度的特点重新设定罪数论体系。设计的原则是:确立独立的罪数观念;坚持“构成要件说”和禁止重复评价、重复处罚的原则;适当简化罪数论体系,使之适合中国制度的特点。构建的思路是:对一罪、数罪和数罪并罚问题,分别从理论、立法、司法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考虑。按照上述原则和思路构建的罪数论体系是:1.典型一罪和数罪;2.法定处罚的一罪;3.酌定处罚的一罪。在酌定处罚的一罪中包括想象竞合犯、牵连犯、选择一罪、同种数罪等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白领犯罪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造成的社会危害也愈发严重。预防与控制白领犯罪不仅要用法律对策,还要运用其他相关的社会手段。因此,建立"打防结合,惩防并重"的综合治理模式,构造体系化的法律防范格局,是我国目前针对白领犯罪所必须确立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