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语用学核心任务是研究语言使用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言语行为作为交际的基本功能单位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应当受到特定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而不同的文化语境对言语行为具有特定的解释和约束功能。因此,如果将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言语行为视为一种文化行为,文化语用学重点解释的则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文化行为、文化语境和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交际主体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它们的言语行为受到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制约。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复杂性,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者意义的推断比较困难。文化语境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深入分析和挖掘文化语境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正确推断出言者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约式非语言语境是交际主体不能直接感觉到的一些比较隐蔽的因素,这些因素对语言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比如社会环境、心理文化环境。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话语的理解过程更是离不开语境。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要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将话语与语境结合来进行。隐约式非语言语境作为语境的一部分,对话语理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签名是互联网交际时代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网络这个特殊的语境下,网络签名事实上可以视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存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意图。本文采用语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言语行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入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网络签名的语用意图。  相似文献   

5.
恭维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其文化差异主要体现于交际时的语义、语境、社会意义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律方面。采用补全对话法(DCT)以及真实语境中采集语料两种方法,并辅以采访、问卷等手段获取研究数据,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英汉恭维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性,能把跨文化交际中复杂的文化背景、动态多变的具体场景、言语交往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情景等重要因素综合考虑,从而促进更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6.
周彬  涂靖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4):103-105
文学本身是一种语境,解读文学语言与分析现实语言实质相同。以《王贵与安娜》为文本的大语境中,男女主人公因文化生活背景迥异造成认知偏差,时常在言语上产生误解引起矛盾。日常交际中,男女双方发出明示刺激表明交际意图,该刺激与对方的认知语境相作用,产生语境效果,但一旦双方语境不匹配,话语理解即会失败,产生误解。在关联理论中,语境、言语行为与交际双方主观心理,在交际双方认知偏差作用下均能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7.
语境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受到语用学综观的影响后,也逐渐从静态转变成了动态,从传统转向了认知。顺应论把语境分为了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而意义是在动态的交际语境中生成,语用文化隐含在动态的语言交际活动中。Verschueren将交际语境因素概括为语言交际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四大类,为言语交际及其相关语境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在现实的交际中,交际双方也应依赖语境,顺应各种因素的变化和调整,完美地达到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间接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能够帮助交际双方借助语境信息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本文分析了西班牙语中常见的三类间接言语行为来说明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语境是语言运用的各种环境,它包括上下文语境、语体语境、社会语境、主体语境等。语境对语言运用既有便利作用,又有制约作用。言语交际时.应努力适应各种语境的不同要求,及时调整言语行为。以便更好地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言语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语境下进行的。语言作为一种编码形式可以传递语义表征的字面信息,而这种字面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完全等同于交际者本身的交际意图,因此,在外语学习中,对言语行为的正确理解必须依靠语境才能顺利完成。一、关于语境研究1、传统语境研究“语境”最初是由波兰人类语言学家B.M alinowski于1923年在其为Ogden和Richards合著的The M eaningof M eaning一书的补录中提出的。他认为,语境可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类。前者,指说话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后者,指言语行为产生的具体情景…  相似文献   

11.
恭维语是语言使用者动态顺应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言语行为,受到多种文化的约束。汉语语境中的恭维语是语言使用者为了顺应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因素,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而使用的。恰当地使用恭维语可以促进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两大交际体系。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征是具有社会性或文化性。而语用学关于语境和言语行为的理论指出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遵守语言的用法规则。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活动中,更要根据交际时的具体文化语境,充分理解话语的语力,得体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13.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从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为言语交际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理论,方法和一套应该遵从的原则和准则.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言语行为理论关注的是人们以言行事,如何以言行事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会话含义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语境,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对翻译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应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结合语境、言语动机、认知环境等因素探讨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及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通过分析话语的认知过程,认为言语意义、交际意图和言外之意密不可分,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话语认知的基础是共同认知环境和共享信息,明示推理过程是话语认知的必经之路,寻求唯一最佳关联是理解话语意义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武敏 《海外英语》2012,(15):82-83,95
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强调把语言的意义构建到结构的、社会的、文化的维度,通过三维的语境功能来表述语言的具体或抽象意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实施各种言外行为。交际教学法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有效体现。该文主要通过语言哲学的语用层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以及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8.
言语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它要求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推理。因此语境的选择,不仅应考虑说话者自身的交际意图、内容、语言手段、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且还应考虑受话者的话语处理能力等非语言因素。文章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言语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它要求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推理.因此语境的选择,不仅应考虑说话者自身的交际意图、内容、语言手段、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且还应考虑受话者的话语处理能力等非语言因素.文章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强调把语言的意义构建到结构的、社会的、文化的维度,通过三维的语境功能来表述语言的具体或抽象意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实施各种言外行为.交际教学法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有效体现.该文主要通过语言哲学的语用层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以及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