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离不开对教育常识的回归与对教育品相的坚守。研究生教育的品相内含着对研究生教育"是什么""不是什么""像什么"以及"做什么"的思考与回答。沿着教育回归的路径探寻本质,研究生教育在理论上应满足研究性、教育性和高深性三大内在规定,而在实践中务必兼顾到高深知识的生产与应用、高深学问的探究与求索、完善之人的向往与培育三大方面。如此,则能名实相符,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区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探讨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而"什么是教育"则讨论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什么是教育"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把握教育本质,警惕大量"非教育"及"反教育"行为,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相似文献   

3.
杨英 《人民教育》2013,(11):33-37
"坚守童真,让学生享受自然而完整的教育",是近10年来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一直追求的教育境界。在这个教育理念下,全校师生息息相依,实现着生命的成长,续写着这所百年老校新的发展篇章。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一、持续追问,探寻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4.
寻找人的确定性本质一直是哲学努力的方向.马克思明确指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但人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只提供了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探寻人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论.人的本质只能是"获得的”,必须从"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人的本质不能"直观”,只能通过反思的形式去把握.  相似文献   

5.
教育功利化趋向的愈演愈烈是当前摆在中国大学面前的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中国大学"特色"之一,官、学、商三种功能、目标完全不同的机制在大学里同时运行,使其不知不觉地社会化、政治化与市场化了.虽然制订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但无论政府还是大学自身,都尚未厘清一流大学的本质,对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理解也十分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流大学,结果是大学日益背离自己的本质,变得越来越平庸.因此,我们必须回到一个基本常识:大学是什么?大学的本质何在? 《寻找迷失的象牙塔》是董云川教授继《找回大学精神》之后继续大学理想与精神探究的又一力作.著作采用论坛这一鲜活的对话方式,记录过去三年师生五十人的言谈叙说,议题涉及大学理想、学术生态、学术伦理、教育质量、教育危机等多个方面.整本著作处处流露出董云川教授对象牙塔精神的向往与探寻,也表达了他对大学精神在当今社会中逐渐消弭的无奈之感.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应从知识、精神、能力三个方面同步进行、全面发展,而其中"精神"的培育则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本质包含着探寻自然、求真的科学精神与探寻人世、求善的人文精神.两者交融互补,保证了人类实践发展的正确取向和成功,是创业者开拓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与培育是当代大学创业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施特劳斯关于自由教育的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自由教育危机、克服自由教育危机的出路以及复归自由教育的本质。这三方面内容体现了他的自由教育思想的根本主张:探寻自然真理。施特劳斯的努力本质上是复兴苏格拉底式的哲学,他始终用追问“什么是自然正当”的方式使正当保持着被质疑的状态。自由教育是对自然真理的探寻。施特劳斯竭力向我们宣称:人类必须要在无知中努力向上,不断向自然真理攀升,否则人类就必然往下堕落。自由教育的提出旨在为人类抵御这一巨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得出结论: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不断改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什么"和"怎样考"从考试出现开始,就成为考试这项评价方式的本质要素,它们往往影响着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确立,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由于各时代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不同,所以考试的本质要素也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探寻不同社会背景下考试本质要素的变革历程,对于我们理解和开展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什么"和"怎么考"从考试出现开始,就成为考试这种评价方式的本质要素,它们往往影响着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确立,影响着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由于各时代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不同,考试本质要素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探寻不同社会背景下考试本质要素的变革历程,对于我们理解和开展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