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趋向稳定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政治人格,既对于大学生以后参与政治活动,成为合格的政治公民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国家政治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博客作为新的信息交流工具,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博客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思想认识上不重视博客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又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而网络环境也在不断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曹玉藏  崔艳 《大观周刊》2011,(15):159-159
公民社会化是当代政治学研宄中的一个前沿课题。当代大学生作为公民中一个先进的知识群体,是我国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近则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远则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本文主要讨论了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杜鹃 《青年记者》2016,(23):32-33
当前,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国内学者张厚粲指出:“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将严重影响未来人口的质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①因此,关注新媒体环境之下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当前开展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文献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献资源不仅是高校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资源.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指出了文献资源在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形成基本道德规范、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文献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6.
钱凌燕 《大观周刊》2012,(12):42-42
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模式发生了变革。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网络政治的重要主体,本文通过调查访问,分析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让网络这把双刃剑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有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为了在网络的自由言说空间中表达观点、意见和建议,努力对政治事件、政府决策产生影响,并获得身份认同。网民的身份认同对于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和现实政治参与具有重要作用,在对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案例分析中,研究我国网民身份特征及加强网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路径,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社会化的两大主体--家庭和学校的社会化功能不断弱化与降低.在此背景之下,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发生了重大转型.面对转型,如何积极发挥传统社会化主体与现代社会化主体的交互作用,如何重构学校在青年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社会、同辈群体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五大传统途径。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让个体以结网、群聚的方式促使话语权发生转移,公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社会化媒体具有"先出版后过滤"、"围观式参与"、"三度影响力"等特征,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政治博客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新的实现途径,影响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目前面临着困境,建设并运用好政治博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赵泓钠 《东南传播》2022,(9):119-123
媒介使用建构着人际交往的语境和互动行为,在人际社会关系的建立、发展及维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出2000至2021年间中国知网中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资本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网络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社会资本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自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社会化阶段以来,该研究发展经历了萌芽期(2000年-2008年)、高速发展期(2009年-2016年)、全面发展时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以交往、公共领域和媒介赋权为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包括社会网络、微信、信任、政治参与、博客、电子民主、公共参与、新媒介传播、社区网站9大类。  相似文献   

12.
"红色网站"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红色网站编辑的素质要求就特别高,因为他们是决定红色网站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体现其意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金玉萍 《青年记者》2016,(24):93-94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信息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方式.对于同样进入网络社会的少数民族来说,网络政治参与及话语表达将直接影响群体中社会成员的认知框架,形成网络舆论,并影响某些事件的进展,既产生积极效应,也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和治理危机.由于各少数民族在社会发育、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存在与其他群体的差异,其网络政治参与、话语表达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与政治参与动机、政治心理、行动逻辑以及政府的介入方式直接相关.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其研究现状,探讨其研究价值与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经典阅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已对人们的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阅读时间减少,阅读退化是当前大学生文化取向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在普遍提倡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素质提升的今天,关注大学生阅读,提倡经典闼读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古代经典蕴涵着中华古文明的精华,是迅速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最佳途径,对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精神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舆情形成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网络媒体的主要参与者,在网络舆情的产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打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社区舆情环境是创建文明校园的一个关键途径。本文从校园网络社区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校园网络舆情的相关规律、形成过程及其广泛的社会化意义,并以此说明了对校园网络社区舆情进行积极监控和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建立了由技术、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平台,并描述了这一平台在公民政治参与系统中的作用与运行机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平台是公民政治参与系统中最关键的序参量,它起到类似于“三极管”放大器的作用,对公民的意见流和行为流进行放大与整流,为公民有效、有序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开放式创新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关于社会化网络与开放式创新能力的研究较少,且未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正确理解社会化网络对于开放式创新能力的作用以及其中知识协同的中介效应,对于开放式创新实践及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在界定社会化网络与知识协同的关系基础上,以知识协同为中介效应,从5个方面探究社会化网络对于开放式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结论] 总结出社会化网络对开放式创新能力作用的S-K-OIC-OIP研究框架与理论链,为开放式创新在社会化网络下的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晓庆 《大观周刊》2012,(45):249-249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思想较为活跃,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政治冷漠,政治参与不积极。本文主要从我国当代大学政治冷漠的表现、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郑子敏 《传媒》2016,(16):94-94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和行为,甚至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安的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真实度难以分辨,这需要我们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由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杨庆山和党委副书记、教授史瑞杰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一书便从理论、案例、教学、校园特色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无论是对于高校的德育发展还是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吕睿  夏江敬 《传媒》2021,(15):85-87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传播媒体形态.随着工业现代化和社会发展,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本文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为切入点,重点阐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如何使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