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初中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育成长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变“封闭”为“开放”,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  相似文献   

2.
林洁 《广西教育》2013,(31):157-158,166
依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直面人生挫折与挑战》的主题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挫折认知的内化和坚强意志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依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直面人生挫折与挑战》的主题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挫折认知的内化和坚强意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唐开英 《广西教育》2006,(7B):68-68
《德育》读本不仅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其更重要的功能是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范例。在学习和运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实践中,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发展,学会了做人、做事,使教育活动在和谐气氛中进行,学生没有精神负担,没有心理压力,师生能有效地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团结协作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行为》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教学开放性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有效地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品德与行为》课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我的具体做法为:开放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开放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开放教学时空,让学生主动探究:开放评价方法,让学生乐于践行。  相似文献   

7.
蒋乃平 《职教论坛》2002,(18):32-32
高等教育出版社根据部颁大纲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哲学基础知识》,从编写思想、内容,到体例、装帧和配套措施,都着眼于拉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教法、学法的改革,着力于德育实效的提高。这两本教材,不仅每节都安排了引发思维和能力提高的“思考与训练”,而且每章结尾都通过“活动天地”这一颇具特色的板块,引导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中加深对相应观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予以体验。在每节开始都安排一个贴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案例,是高教版《职业…  相似文献   

8.
初中《思想晶德》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扫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茁勰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汉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芒打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9.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创造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下面,我就《羚羊木雕》一课,谈谈我对体验性学习的认识口。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强调学生应“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呢?笔者认为,把体验学习作为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是不错的选择,可称之为体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陛化行为,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拉萨的天空,您”的读书交流中开展一系列的紧扣文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桂萍 《文教资料》2011,(25):168-169
以苏教版四上《品德与社会》第四课《面对欺负和威胁》教学为例,充分发掘、利用文本以外的教育资源,主要是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回顾学生真实的生活,巧妙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创生者转变,学生也由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转变,师生共同在儿童真实的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雷金玉 《中学文科》2007,(12):81-8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不仅是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丰富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夏琰 《学科教育》2004,(1):28-30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课程,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本拟从“按照教材内容,积极开展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开展与少先队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挖掘儿童社会生活体验,大力开展与儿童生活经历相关的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刘晓华 《学语文》2009,(1):32-33
刘心武在《百家讲谈》时说:“《红楼梦》不能随随便便地读,要慢慢地咀嚼,要读小味来”,由“咀嚼”而“读出味来”可谓一语道破文学文本解读的奥义。中学语文的文学教学也同样如此,不能光把文本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来使用,而更应当把文本当作传播美的载体、鉴赏艺术的媒介,让学生体验内心的情感碰撞,感受出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喜欢阅读自觉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感悟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情感经历,一种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借助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感悟了文本中渗透的意境美、流动美、自然美、和谐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的《哲学》课应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空谈为实际,求“近”,使《哲学》课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德育的实效;求“趣”,使学生在趣味中体味《哲学》课的内涵.感受德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潜在的个性。《新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去观察、体验、感悟、探究,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