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母亲洗脚     
这次的班会主题是<我的母亲>,老师走上台,提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你们替母亲洗过脚吗?"同学们似乎有点惊讶,当然,同答那都很一致: "没有."老师说: "没有?那么请你们今天一定要替母亲洗一洗脚,能做到吗?""能!一定能!"  相似文献   

2.
老师布置作题目:卡通无敌任我行,但翩翩几乎从不看卡通,这学期一开始,语、美术、音乐等,都配套做和卡通有关的东东。周末,语老师喜孜孜地宣布:本周的周记,一定是你们特别喜欢的题目,孩子们伸长了脖子等待着。“你们不是喜欢看卡通吗?这个题日就是:卡通无敌任我行!”全班都欢呼起来,只有翩翩愁眉不展,举手问老师:能换个题目吗?老师摇头:“不行!”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和你们共勉的话吗? 生:记得,是“写作能让我们开心,阅读能让我们识广”。 师:对,今天又是老师教你们写作的时候了,开心不?如果开心你就拍拍手好不好? 生:好!(边唱边拍,兴致浓)  相似文献   

4.
某幼儿园小(二)班的窗口对着两棵桃树.只要一打开窗子.师生们就能看到满树桃花绽放的笑脸。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吴老师带着幼儿围在桃花树下,仰头看着满树的桃花。关老师高兴地说:“快看,树上都有什么?漂亮吗?”幼儿大声地说:“是花!”“漂亮!”幼儿的声音虽高,可是,昊老师却没有听到他们兴奋与赞叹的情感。难道那一树的美丽还不能引起他们的悸动吗?于是.吴老师又投入了“十二万分”的激情.赞叹道:“桃花真美呀!你们喜欢吗?”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然而吴老师听出来这只是幼儿平日里模式化的回答习惯,他们依然没有对桃花表现出关注和赞美,也没有提出任何与桃花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趣的实验     
6月5日晴今天,老师指导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我们先准备了玻璃杯、白纸和水。开始实验了,老师往杯里倒满水,把纸盖到杯子的上面。老师说:“同学们,我要把水杯倒置,你们说水会流出来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能,一定能!”老师笑了笑,说:“不会流出来,看好了!”  相似文献   

6.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有认识我的吗?(所有学生均摇头)啊?真的没有吗?我的名气可大呢!你们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认识我,而且全呼市的数学老师几乎也都认识我。(学生“啊”声一片)你们看我厉害吧!今天我这个“名师”就要和在坐的同学一起上课了,但是我并不了解你们这个班怎么样。  相似文献   

7.
周忠旭 《班主任》2009,(3):39-39
“上课!”“起立!”“老师好!”我没有回应他们,因为有几名学生仍然低头在做课前准备,我等了几秒钟。他们似乎并未察觉,于是我以平和的口吻问:“有的同学在低头做准备,难道你们是这样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吗?”  相似文献   

8.
乞求     
信仰是可无可有的东西吗?有一天在德国上课,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人信教吗?大家对这种问题不敏感,没人回答。他接着自己说了下去:“上帝?耶稣?圣母?佛?安拉?都没有吗?难道你们不会有一个时候觉得你们什么都没有,觉得你们要乞求什么吗?”  相似文献   

9.
黄强 《语文天地》2010,(7):74-75
初三语文试卷上有这么一篇阅读分析——《你遗失了感动吗?》评讲试卷时。笔者问学生:“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他们有气无力地回答:“没有。”笔者又问:“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他们零零星星地回答:“没有。”这样笔者如文中的老师一样.心情异常沉重。  相似文献   

10.
河北石家庄顾花语母亲大人,眼睛近视了不应该治疗吗?难道任由度数继续加深?的确,我看中的那款近视治疗仪不一定有效,有可能上当受骗,但因为这个就放弃了吗?说什么如果是真的有效就不做广告了,说什么18岁以后做个手术就行了,一切说法的背后都是不重视!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我,和我有同样的处境,你们的母亲会怎样做?(小编:我想替你妈...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开始了,二年级一班来了一位新老师。新老师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小朋友,我是你们新来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12.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全面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这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  相似文献   

13.
星期三,王老师给我们上科学课,他让我们吹泡泡,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在我们吹过泡泡后,王老师又拿出一个圆形的铁丝圈问我们:“它能拉出泡泡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能!”我有些怀疑,真的能吗?果然,王老师试了两次后,拉出了一个很大很大的球形泡泡。哇,真好玩!回去后我也一定要玩。  相似文献   

14.
王光武 《教育文汇》2009,(11):20-21
高考前,讲解模拟卷上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随口问,你们学过什么类似的文章吗?齐声答:“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我一听便率意溜一句,送你们一篇赠序如何?学生都高呼:“好!说话要算数。”没想到,你们常常追逼:“老师,写好了吗?我们等着呢!”是的,我该写了。  相似文献   

15.
教师,干杯     
集体饮水时,斌斌端着水杯走到我面前问:“老师,你怎么不喝水?”我指指放在架子上的杯子院:“一会儿再喝。”“能给我看看你的杯子吗?”我端给他。他又说:“能把你的水倒给我一点儿吗?”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大人的水好喝。”马上,一些孩子围了过来开始议论:“对,我奶奶爷爷都喝茶水,特香!”  相似文献   

16.
反思之一:教过与教会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师,每次考试之后.都会用这样的话训斥学生:“这是我给你们讲过的内容,你怎么还不会做?”你讲过学生就一定完全能领会吗?许多老师认为:复习阶段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应该会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去讲,  相似文献   

17.
看图写话是低中年级的常见作文形式。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教学看图写话--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词语吗?比如老师找到了“门”“窗子”,你们能找到吗? 生:我能找到“窗帘”“桌子”“凳子”。生:“老师”“电脑”。生:我能找到“作业本”“文具盒”。生:我能找到“举手”“发言”师:我能找到“勇敢”“自信”。生:我能找到“专心”。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2010,(7):85-86
开学了,当我们三个平均年龄仅为21岁的小老师走进小朋友家里进行家访时,从家长异样的眼神中,我们读出了他们的怀疑和不信任。“这么年轻啊?”“还有新毕业的呢!”“班里有多少孩子啊?”“你们还是孩子呢!”“你们能管得过来吗?”  相似文献   

19.
看到流动红旗又挂到我们班,我们都高兴极了。 记得那一天,老师一进教室,班长就向老师报告:“老师,我们班的担当区又扣分了。”老师一听,脸沉了下来,生气地问:“难道你们没有值日吗?”我们很委屈:“不知谁又扔了垃圾,可以肯定不是咱们班的同学扔的呀!”老师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次,两个学生因为都要挤出教室门而互不相让,结果扭打起来,谁也没出得了门。两位学生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你们连基本的公民道德都没有,出门要互相谦让,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行!你们知道吗?”老师在两个学生的脑门上指了指。“去!”两位同学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