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人们很自然地便会联想到《西游记》、《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的,《西游记》已经显露出讽刺的锋芒;《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讽刺作品;而《儒林外史》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更为成功的讽刺艺术佳品,它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讽刺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讽刺杰作。它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幽默的肖像描写,滑稽的语言行动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妙绝伦的比喻,机智俏皮的反复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以及幽默的笔触、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本文从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人物世态、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围城》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美学风貌是喜剧型的,其中包括“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讽刺。强烈的讽刺因素是《西游记》喜剧风貌的重要构成部分。讽刺,就是对不合理的、丑恶的乃至反动的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弄,借以针贬社会的锢疾,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西游记》中的讽刺,即对人生无价值的东西的撕破,主要是在两方面的内容上展开,并且通过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藤野先生》的讽刺艺术,论者多而又多。但大多数论者只注意到了该文的反语运用。而笔者认为,《藤野先生》的讽刺远远不只表现在反语运用上,它的讽刺是全方位的。本文谈谈新看法。一、运用反语讽刺文章开头描写“清国留学生”可笑的丑态,借助夸张,运用反语“标致”一词予以揶揄和讽刺,表达了作者对抱残守缺的腐朽思想的厌恶之情。接着,写中国留学生会馆的地板响得震天。“精通时  相似文献   

5.
《镜花缘》与《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作品,都写到了“女儿国”,但它们对《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女儿国”的承继关系、女权意识及女儿国在两书中的权重和描写手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镜花缘》较《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描写、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抨击更具讽刺和批判性,这与李汝珍所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社会人文思潮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它从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极真”的辩证关系入手对《西游记》进行了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指出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上的“以幻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同时认为评点者对小说之“幻”是高度赞赏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发现《西游记》有不止一首诗词出自元代全真教诗词集《鸣鹤余音》,故对后者与《西》书创作的关系应予注意。从《余音》内容看,它是元代全真人士把自己的教义“嫁接”到“唐僧取经”故事框架上的诗词工具书之一,构成了《西》书创作的一个美学背景。以此为基本前提考虑,由于元代著名文人虞集“学道”诗词是《余音》重点收录对象且虞也曾为它写序,也由于虞集与全真道士的密切关系和对后者遭遇焚经厄运的同情,更由于序文所涉及人物在《余音》中可寻端倪以及时限合理等原因,虞撰全真教《西游记》稿本之序,虽所持“丘处机作者说”不可信,但它对全真教《西游记》书稿创作主旨的揭示应当可信。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幽默巨制。历代评论家都注意到了《西游记》幽默的风格,明人陈元之《刊西游记序》称《西游记》是“滑稽之雄”,胡适则说“《西游记》有一特长处,就是它的滑稽意味。”今人也颇有分析《西游记》语言之诙谐滑稽特征的文章,但笔者认为诙谐滑稽不足以表现《西游记》的整体艺术风格。诙谐滑稽偏重外在表现形式,幽默则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既有外在形式的滑稽俏皮,又有深层的居高临下、批判而又宽容的人生观照。滑稽、诙谐、幽默都可以引发人们轻松的笑,但滑稽、诙谐不排除低俗的噱头,而幽默则是一种高品位的笑…  相似文献   

9.
<正> 在《西游记》众多的续书中,明末作家董说的《西游补》是最重要的一部。鲁迅先生盛称这部作品“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惚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指出其主旨“实于讥弹明季世风之意多”。目前能见到的其它有关史、论中,也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西游补》是一部艺术水平较高的讽刺小说。但迄今为上,尚不见有关这部作品讽刺艺术的专论。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线探索,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绝对不是《西游记》百回本小说的作者 ;“美猴王”的出处在于《易经·坤文言》“君子黄中通理 ,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 ,畅于四支 ,发于事业 ,美之至也”中的“美在其中”四字 ;孙悟空不是什么造反英雄 ,而是人类心灵最最完美的象征 ;《西游记》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全真道经典《性命双修万神圭旨》 ;唐僧八十一难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的八十一章五言绝句《还源篇》 ;《西游记》的主题不是讽刺与幽默 ,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全真道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的教义 ;《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童话小说 ,而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  相似文献   

11.
吴承恩绝对不是《西游记》百回本小说的作者;“美猴王”的出处在于《易经·坤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中的“美在其中”四字;孙悟空不是什么造应英雄,而是人类心灵最完美的象征;《西游记》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全真道经典《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唐僧八十一难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的八十一章五亩绝句《还源篇》;《西游记》的主题不是讽刺与幽默,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全真道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的教义;《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童话小说,而是世界文学史上惟一的一部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  相似文献   

12.
《我是猫》和《围城》,是东方学中两部讽刺名作,由于作有相近的经历,使两部作品在刻画世态众生,表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时呈现出一些共同之处,艺术上都是讽刺的机锋无所不在,嘻笑怒骂皆成章。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它的成书过程,先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后由吴承恩再创造加工写定。《西游记》成书流行之后,评议者不少。至清代有如陈士斌的《西游其诠》,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张含章的《通易西游正旨》等,所论不一。有论谈五行道义的,也有看为宣扬禅门教义的,也有论为阐发儒术的,虽涉及主题,但均为各取所需,未真实地从作品本身出发。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实出于游戏”,也仅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引言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这似乎是不值一提的问题,在学界却是多年未了的公案。现存《西游记》最早版本: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本上,就只署有“华阳洞天主人校”,而无有“吴承恩”字样。尔后万历三十一年(1603)闽建书林扬闽斋本,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本也都如此。说明《西游记》问世之初,其作者名氏就被隐去,而留待后人考察。清初有汪象旭评本(《西游记证道书》),“始冠以虞集序,以为(此书)为邱长春作”,以后所刻诸本人云亦云,致使《西游记》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5.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文学巨著。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近代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的作者吴承恩约生活于明朝弘治至万历年间。因此,《西游记》中的语言大致反映了16世纪前后汉语的基本面貌。《西游记》中“却”的应用很复杂,它是一个多词类、多用途的词。本文拟考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的《西游记》中“却”的应用,对它的意义和用法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初语六册第四单元是戏剧单元,其中歌剧《白毛女》有不少参考资料说它为悲剧,真是悲剧吗? 我们知道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所谓“悲剧”,是以描写正面主人公和现实环境之间的冲突,以主人公的失败、受难或死亡为结局的。其基调是庄重和严肃的。而“喜剧”又是以讽刺或嘲笑生活中的坏人坏事或缺点错误,以引人发笑为目的的。其基调多半是轻松或滑稽的。“正剧”又不同于以上两种,它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亦称“悲喜剧”。这种戏剧是以普通人物为主人公,接近于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颂扬,也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它也描写正面主人公和环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正> “讽刺是文艺的一格”①,也是修辞格的一种样式②.当然也有一些同志主张把它从辞格系统中排斥出去③。本文无意讨论“讽刺”是不是辞格的问题,只是对《四世同堂》讽刺语言的艺术特色略作分析。这样,也恐怕会被认为是对“讽刺”算不算辞格的一种回答——不回答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孙仁孺的《东郭记》是晚明文化政策和潮流的产物。《东郭记》的主题基本围绕儒家"中庸"思想,在文体上结合八股文和传奇戏曲,也体现出游戏八股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关注社会现实的特征。尚奇和讽刺力度深刻是晚明讽刺类喜剧的显著特点,《东郭记》不可避免受这种潮流的影响,作者利用揶揄历史人物的手段讽刺现实社会种种丑陋现象,曲词通俗,风格独特,在同类作品中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20.
<正>鲁迅说"做几句不痛不痒的文章,还是不做好",可见讽刺是有关痛痒的。它常采用夸张、对比、反讽等方式,或正面进攻,或旁敲侧击,或腾挪揶揄,或正颜厉色,以此来暴露世情瘤疾,针砭时事弊端,呈现人心百态。它看似犀利严苛,但严苛之下,有大爱大恨;它看似轻松幽默,但幽默之中,有冷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