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昕 《文教资料》2014,(25):100-102
自我国高校进入社会化改革的轨道之后,一大批后勤服务实体逐步脱离学校开始实行独立核算运营,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正在逐步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进行社会化管理和经营,但因权责不清、观念落后、人才缺乏、管理模式陈旧,导致改革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正日益面临着经营运行环境的不确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等严峻挑战,高校后勤的财务风险也随之产生,并日益加剧.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后勤财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改善高校后勤财务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创新,必须正确认识和善于处理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若干相关问题的基本关系。正确认识不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程度和水平,坚持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统一;正确认识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和产业属性,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正确认识高校后勤管理和经营的关系,坚持宏观搞活和严格管理相统一;正确认识后勤社会化和保持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和稳定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经营实体与高校的产权关系不明确、后勤管理体制不完善、后勤社会化规章制度不健全、后勤管理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应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机制、监督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作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许青云 《天中学刊》2010,25(3):139-14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主导不够,改革停滞不前;产权不清晰,剥离不规范;思想观念转变滞后,缺乏市场经济竞争意识;高校后勤改革中遗留的人事问题制约着改革的前进步伐等.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是:规范高校后勤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高校和后勤权责;建立科学化的后勤管理制度,树立市场意识;加强人事制度改革,注重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高校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马克思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任何事物的不断发展又都是分段实现的,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也不例外。但是,在二十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实践中,由于缺乏对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阶段的深刻理解,要么对后勤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企盼一步到位,急于求成;要么求稳怕乱,裹足不前,致使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探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对于分步骤、分阶段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大市场,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校后勤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型、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知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后勤最后将融入到社会化的激烈竞争之中,实现经营管理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后勤干部必须讲政治、懂经营、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后勤服务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经营模式及福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是指后勤经营主体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律为师生提供后勤服务的场所.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有一般市场的共性,也有自身特殊性.高校对后勤服务市场通常采用完全自营、社会化经营和自行经营相结合、完全社会化经营三种经营模式,不同的经营模式会形成不同的市场类型,不同的市场类型又对消费者福利产生不同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充分认识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特性,对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正确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和内涵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将自身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自觉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框架,把自身活动外化为社会整体活动的一部分。要全面、正确地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处理稳定、改革与发展问题;后勤职工当前利益与后勤企业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要求与高校后勤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的不和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究其根源都属于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与否,已成为束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直接关系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 ,是要实现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政府主导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最重要的保证 ,学校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体。高校后勤不是单纯追求赢利的经济实体 ,而是肩负着服务、管理、经营、育人的责任。要从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地推动后勤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一、目前高校后勤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改革思想观念的认识不足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多年来部分人员误以为后勤改革就是后勤社会化,一提到后勤社会化,就误以为后勤是社会的,学校可以不拨款,一提到"剥离"就误以为后勤与学校已经分离,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方向,笔对社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分析一般市场主体入手,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关注学校身份的多重性,消费群体的特殊性,经营的历史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对后勤社会化的理解应注意几个问题 1、认为社会化是后勤工作社会化,这不确切。后勤工作包括两部分,即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管理和工作由行政的职能部门去承担,不能提社会化。中央提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即是指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5.
况世康 《课外阅读》2011,(10):17-17,6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经济差异较大,各地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就参差不齐,因此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各高校所表现出的改革水平不同,研究水平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涵、理论和问题,探索出全面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益、增加高校后勤可供资源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后勤公司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主要形成了后勤管理和服务的甲方和乙方,而后勤公司则是乙方,即按照企业模式独立经营、实行有偿服务的经济组织。高校后勤公司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后勤公司的组建使学校后勤工作更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后勤公司人力资源是指在后勤公司类型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条件与保障,必须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的现况,创新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从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观念、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以及管理过程等对个方面,改革创新其模式,以提升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水平。本文就来浅析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管理问题,并对其创新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虽然在一些地方和高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就整体而言,步伐依然太慢,仍然存在着观望、徘徊不前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外,主要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及其实现形式缺乏应有的认识。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我们知道,我国高校后勤体制是历史形成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教育的产物,它的直接后果是“学校办社会”。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今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就是要通过改革,沿着社会化的方向,实现高校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始干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以学生生活后勤为重点的新一轮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将近十年。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尽管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现状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完全社会化的高校后勤;二是半社会化的高校后勤;三是尚未社会化的高校后勤。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学校和社会要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甩包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