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理解”视域下的教师评价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阐释为我国改革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理解"的视域出发,教师评价目标应定位于促进教师自我筹划并达成主体间的理解共识,评价内容应侧重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评价过程应是主体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哲学解释学有关"理解"的理论阐释对我们反思当前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理解"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评价的管理和控制倾向严重,评价标准忽视个体差异,评价过程中缺少真实的对话和交流,评价结果缺少全面的反馈和解释.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评价应彰显"理解"的意蕴,评价目标应定位于在"理解"中促进教师发展,评价标准应是评价双方达成的"理解"共识,评价过程应是主体间的对话,评价结果应是一种"理解"性阐释.  相似文献   

3.
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发展史上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根据学校教育和教学实际,针对几年来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评价体系谈一点认识。 一、“分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层”应指教材内容分层,按识记、理解、探究去划分。又应将学生分层,按A、B、C三层次去因材施教.为使教师、学生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应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向情境、分层次、分小组、暗示、参与等模式去发展,即: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统一在识记、理解、探究六个字上,变教…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对评等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一、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一位教师在教学《负荆请罪》时请学生进行表演,  相似文献   

5.
施忠明 《上海教育》2015,(Z1):68-69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化和直线化,导致评价缺乏民主性和全面性。因此,评价主体应当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这是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必经之路。课堂教学评价有益于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反观当下,各种教学评价策略良莠不齐,究其因在于,教师对新课程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只注重外在的、表面化和形式化,追求“形似”,却离“神似”越来越远;评价者学科专业和评价能力不够,导致对教师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主体相互作用的整体,主体之间协调、同步、合作、竞争、互补产生协同联动效应,使学校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主体功能之和.借鉴协同理论的分析框架,改造对“竞争”的理解,从立场、需求和信息等角度分析主体间差异,将主体间的协同程度划分为强协同效应水平和弱协同效应水平,确定主体协同发展指数,建立评价解释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学校,判断并解释学校各项工作中干部与学生、干部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间的协同效应水平,提出增强主体协同程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主体间性”看有效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师生互为平等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师生间的交往是一种生命成长的过程等角度分析“主体间性”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应建立以社会职业能力为特色的“多元化”校内学生质量评价体系,以专家、学生和教师自评为主体的“多主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系、部教学组织为主的“多层次”教学组织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多侧面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对话理论来看,文本解读应算是“主体间”对话。所谓的“主体间”对话即教师(阅读者)和文本都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主体、互为解释、互为沟通的关系。其对话过程即教师以文本为媒介,与潜在地存在于文本中的作者或文本主人公见面,发生心灵碰撞和灵魂的回答。如何直面心灵面对文本呢?我试以人教版第十册《将相和》为例,探讨如何从自由对话走向规则对话,确定对话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评价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以及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正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大家期待着一种能彰显教育本色,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的诞生。然而,从目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课堂上教师统一的表扬语“你真好”、“你真了不起”,无不显示着评价语育的单一与乏味;那整齐划一的拍手声,义使师生间的交流呆板而流于形式。评价语言冷漠无情,评价形式过于猎奇,评价主体单一等弊端,已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  相似文献   

11.
理解与对话:从解释学视角解读教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其理解现、视域融合、主体同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教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其价值由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双方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评价方法由实证走向人文,评价标准由预定走向生成,评价过程由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评价双方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2.
知识论课程现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经验”论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论课程现和“经验”论课程现的困惑而提出的。主体问性课程是主体同性交往的经验。交往是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理解是主体间性课程的基础,对话是主体间性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培养完整、自由的人是主体间性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既有法理依据,也有政策赋权。以主体间性来理解“双重身份”的本质,是对教书育人天职的正确解读。加强教学主体与管理主体之间的对话,可以有机统整角色期待和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一、理解教育与学习化管理 1.理解教育 2000年9月始,我校开始全面实施具有平乐特征和时代教育发展方向的“理解教育”。理解教育是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合理发挥实现理解和自我理解,从而使人得到更好发展的过程。同时,“理解教育”又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与之相适应,并作为教育主体能动地改革、发展理解教育。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  相似文献   

15.
于翔 《辽宁教育》2014,(10):22-23
教师教学评价对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从教师教学评价的意蕴来看,其可以明确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间性,关注教师教学评价的功能性、关注教师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随着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教师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也从关注“制器效率”到关注“育人成果”、从关注领导的“他评”到关教师的“自评”、从评价内容中的“结果取向”转向“功能取向”。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重构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增加对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增加教师评价的教师主体性、提升教师教学评价的教育性。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评价认同”,是教师对施加于自身的以“人”属性及价值实现为目的的“本源性”教师评价所产生的心理认可和赞同,以及对以多元化评价目标、主体、内容及形式为具体表现的“多维性”教师评价产生的认可与赞同。它通过教师对评价觉知、审视与思悟的过程表现为一种促进教师“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源于内部的“内生力”。教师评价通过“评价认同”促进教师发展,体现着“内生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的一个理解过程,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理解内容不仅包括对教师已按照既定教学方案所设定的相关知识,更大量的往往是存在于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与对话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存在评价主体上教师缺位、评价内容的结果取向、评价功能上的控制取向、评价目的上的奖惩本位等人文缺失,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凸显评价的主体间性、过程性、差异性、教育性、发展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83 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最广泛而突出的评价。通过熵值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同中有异,表现出不同利益诉求。通过聚类分析则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了词频分析和熵值分析所获得的各项结论。鉴于此,应明确维护高考公平仍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兼顾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同时对高考改革的政策评价也应予以适当延展时间。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改革关系到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文章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策略,以“自我评价”等为例,说明了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多主体评价方式的研究,强调了多主体评价应遵循“发展性、指导性、过程性、独立性、理解性、差异性”等六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