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汉英经济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2.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3.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指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人类通过隐喻来认识、了解世界。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有助于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本文分析了英汉隐喻的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不同之处,以便使我们对英汉隐喻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修辞学将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即非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而认知语言学打破了传统修辞观的禁锢.隐喻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重要方式,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主要来自人类共同的体验和感知.而爱情正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语言中的形容词感觉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并从认知角度总结出:1.人们往往通过较为直接的感官感受来理解和描述抽象的事物和经历;2.形容词感觉隐喻存在联觉现象并有一定的规律。对五大感觉中的形容词概念隐喻的分析,探明了人体直接的物理知觉与对抽象事物的体验和理解之间的深层联系,并且进一步证实,人类通过隐喻来认知世界,遵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是连接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桥梁。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和对比英汉语中听觉范畴词语概念隐喻的投射范围,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式验证Sweetser关于听觉隐喻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语中听觉概念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同一的客观世界和人类所具有的相似的身体器官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分享大部分听觉概念隐喻;而少部分差异则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带有各自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7.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的体验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系统性、多维性和与文化的一致性。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语篇的真正理解基于心智机制中形成的认知世界,将Lakoff提出的体验哲学和ICM理论以及langacker的动态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语篇在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中具有连贯性.认知世界是指人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认知对事物进行整合、加工,在共享和交际中表现出的知识,只有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去分析语篇,激活信息,使其相互建立起关系,才能使各个层面形成一个整合、统一、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12,(19):39-4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工具。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本质就是根据一种事物或经验来说明或解释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文对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按照实体隐喻、空间隐喻,与人体其他器官的组合隐喻及与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隐喻等进行分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各类隐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汉语中关于心得隐喻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概念去理解经济领域中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英汉经济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似或相同的生物隐喻,两者有其文化共通性。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与翻译     
赵宁 《华章》2010,(3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有一定的方法模式可循.在各种文化的大背景下,从认知的角度去分析隐喻及翻译中的问题,将能更好的促进人类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文化现象;隐喻的本质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概念隐喻理论使人们对隐喻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也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将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已成为隐喻研究的一个趋势,也是外语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意象固化现象是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它主要有视觉意象的固化和听觉意象的固化两种类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解读这种现象,意象固化有其认知基础,那就是隐喻认知模式,隐喻在情感的概念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意象本质上是事物与情感之间的映射,整个意象固化过程是个体体验和群体体验相结合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现象,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隐喻的这种认知功能在当代已被大家普遍认同,成为认知语言学探讨的热点.作为一种认知手段,隐喻帮助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用具体的实物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使人类不断认识新事物新概念,成为一种给万事万物命名的主要手段(李国南,2001).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赋予隐喻以认知的视角,隐喻以话语形式渗透于日常生活,构建人们对事物、生活以及世界的认知模式。隐喻的本质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已知的概念理解和认知另一种抽象的、未知的概念。隐喻就是具体的源域向抽象的目的域进行部分映射的过程。市场经济隐喻采用人们日常熟悉的市场经济话语,重新诠释高等教育参与者的身份定位,构建新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理念,从而揭示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迪 《林区教学》2011,(1):73-74
认知语言学中将隐喻视为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基本思维和认知的概念化方式。由此可见,隐喻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人们往往试图运用某方面的知识去理解其他方面的事物,这种方式创造了无数的隐喻。它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联结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识领域的联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他们把隐喻定义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尽管以英汉两种语言为母语的各民族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及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但人类自身及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又存在着种种共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天气隐喻以及英汉语言在天气隐喻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即共性,以及形成的文化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隐喻本质上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结合实例分析体育用语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论证体育作为目标域或源域的隐喻词汇及其应用特征,并对英语中的体育隐喻做了启示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认知语言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的认知观点,语言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汉字"大"的词义引申是一种隐喻认知过程,它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既然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因此,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词、句的转换,而是一种认知转换过程。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提升为人类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其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借助已知事物认识体验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认知活动,受到地域、历史、宗教及文化等的影响。它涉及到两种文化共性和差异的理解与把握。在翻译中应以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所含的文化信息,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使译文既能完整准确地传达源语文本信息,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