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医学     
G804.5.6808.1 20022533我国高原医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刊,中,I]/潘同斌,施永凡//辽宁体育科技.-2002.-24(2).-29-30参10(XH)高原训练//低氧//缺氧//线粒体//医学本文综述了我国目前高原医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主要论述缺氧对各类血管及其内皮细胞的影响,低氧对线粒体、肌浆网功能以及钙转运的影响,间歇低氧适应对运动能力影响,旨在加深体育界对高原医学的关注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间歇性低氧训练实为平原条件下的模拟高原训练。近年来,颇受国外体育界的关注。笔者从训练方式、运动训练负荷、低氧性缺氧负荷、适应性的持续能力及训练计划安排诸方面对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特点及其对提高抗缺氧能力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研究、应用作一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时机体在低氧的刺激下,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反应以应对低氧刺激,这些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综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呼吸功能、心脏、骨骼肌、血液和激素与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清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张云丽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2):30-31,37
关于高原训练对血清激素影响的研究不多,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通过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清激素的影响,试探讨低氧对血清激素影响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无氧阈值的影响,系统观察了1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3周高原训练前后无氧阈值的变化。结果提示:1)高原低氧能显降低机体的AT;2)高原训练能够使机体AT明显升高,而且这种效果在下高原后至少可保持3周。  相似文献   

6.
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关系与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资料,本对间歇性低氧训练发展的历史及其应用作了详尽阐述,并且与高原训练作了比较,揭示其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提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原或低氧环境下体液平衡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脱水和尿钠排泄。这与低氧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外周化学感受器激发肾脏反应及体液调节激素的改变有关。低氧刺激使机体对营养素和液体的要求提高,但摄入降低,因此,机体应当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和富含碳水化合物及电解质的液体。综述了高原或低氧环境下机体的体液平衡改变及其机制,提出了低氧下补液的主要原则,并指出了亟待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mittent hypoxic training or Interval hypoxic training,IHT)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科 学辅助训练方法,通过对间歇性低氧训练方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的研究和间歇性低氧训练与其它低氧训练方法的比 较研究,将间歇性低氧训练与其它仿高原训练在理论上加以区分,以推动间歇性低氧训练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在高原低氧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机体和运动成绩都有一定的影响。了解运动员心脏机能的变化,是运动训练中医务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1973年12月中—1974年4月初我们在昆明冬训期间,应用心电图观察了中长跑、马拉松、足球等三个项目的运动员在高原低氧条件下进行训练对心脏机能变化的影响。为在高原低氧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的医务监督工作,提供必要的医学生理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孟志军  高炳宏 《体育科研》2010,31(4):75-78,93
高原和低氧训练已成为运动员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训练目的主要是提高氧运输和摄取能力。目前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训练中变化的报道较多,但在高原训练时间长短以及高原和低氧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异同等方面还没有报道。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对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促红细胞生成素研完进展加以综述,以便对高原和低氧训练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规律有更加深刻和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0 d低氧预适应训练结合8周亚高原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新的训练方法在赛艇项目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16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低氧模拟海拔高度为1 200~1 500 m,采用HiLo训练。高原训练高度为1 500 m。分别于低氧训练前、亚高原训练中、下高原后进行测功仪6 km和6级递增负荷测试,记录测试中的总成绩、血乳酸、心率等指标。训练全程每周进行Hb、RBC等指标测试。结果 (1)红细胞系指标变化:与传统高原训练模式不同,和低氧训练前相比,低氧训练3 d,Hb下降(P<0.05),RBC和Hct保持稳定(P<0.05),三者在高原训练3 d即升高,并保持到高原训练3周(P<0.01),提示,10 d模拟低氧训练加快了运动员对高原阶段训练的适应。之后Hb在高原训练6周和下高原后2、3周出现两次峰值(P<0.01),RBC、Hct一直保持较高状态到下高原后3周(P<0.01),提示机体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2)专项运动能力变化:与低氧训练前相比,下高原后测功仪6 km成绩提高2.34%(P<0.01),即刻心率下降2.66%(P<0.05)。6级测试后发现,与低氧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无氧阈水平下的运动强度增大,乳酸-运动强度曲线发生明显右移。结论(1)10 d低氧预适应干预加快了运动员高原适应;(2)10 d低氧预适应结合8周亚高原训练这一训练模式提高了男子赛艇运动员机体氧运输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几种低氧训练模式(传统高原训练、间歇性低氧暴露、高住低练、低住高练、高住高练低练)优点、不足及对机体机能的影响。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最新出现的亚高原训练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赛艇运动高原和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耐力项目,赛艇运动也因合理地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在一些国际大赛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本文综合各家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传统高原训练(HiHi)的基本思路及其思考(1)高原训练的基本思路:高原训练实质上就是利用机体处于高原环境中对缺氧所产生的应答性和适应性变化,改善机体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承受训练负荷,给机体施加了一个新的训练刺激,以运动性缺氧和环境性缺氧  相似文献   

15.
在高原运动训练由于缺氧会给人体生理生化带来影响。有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必须有能量的供给方可进行,而能量来源于代谢物质的氧化作用,但是,体内各种化学变化仅在代谢物质的氧化作用进行时,才放出能量。由于高原低氧环境,氧的供给不足,给机体物质代谢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就二大营养物质在缺氧情况下的代谢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运用高原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己被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在国内外多种运动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高住低练法、高住高练法、低住高练法、高一低交替训练法、高平原交替训练法、间歇性低氧法等作为传统高原训练的补充手段和方法被提出和研究应用。间歇性低氧法(Intermittent hypoxic training)是一种较新的模拟高原的训练方法,它是每天将运动员人为的暴露于低氧混合气或低氧舱一段时间,以造成机体各组织适度缺氧,  相似文献   

17.
高原结合低氧训练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是传统高原训练新发展,拓展了高原和低氧训练的效益和功能,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重视,而这种新训练方法中有效的科研监控内容和方法将是训练是否达到训练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上海游泳队10名优秀运动员2007—2008年期间3次高原结合低氧训练进行全程跟踪,对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科研监控,并对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基本建立了游泳项目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这将为该训练方法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原训练发展趋势浅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模拟高原训练是当今世界高原训练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对50年代以来一些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了80年代后期至今间歇性低氧训练、“高原”小室等模拟高原训练新进展,以期为科学运动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低氧预适应结合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周低氧适应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以上海游泳队6名女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粹高原训练模式不同,高原训练第3、4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实验前,HCT较高原第1、2周降幅较大,同时,血清铁蛋白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无大幅下降,提示高原训练阶段机体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血液浓缩趋势缓解且铁代谢基本稳定.低氧第1周白细胞计数升高,低氧第2周至高原第2周持续下降,高原第3、4周有所回升,3个白细胞亚群对低氧及高原训练的反应并不同步.这一结果与其他仅高原训练研究结果近似.血睾水平在高原第3周即大幅回升,高原第4周下降但仍高于高原前水平,这一结果与仅高原训练的研究结果有较大不同.血浆皮质醇高原前3周持续升高,但第4周大幅下降且低于高原前,同时T/C为6周以来的最大值.结论:2周模拟低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这一训练模式对机体的刺激与常规的高原训练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高原训练后2周血睾、血红蛋白均上升至较高水平,白细胞数目回升,而皮质醇在高原第4周下降.以上结果表明,2周模拟低氧训练这一预适应过程,加速了运动员对高原训练阶段的适应,提示,该训练模式对于提高运动员高原训练阶段身体机能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观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对游泳运动员的感知觉、记忆和注意等作业绩效的影响,旨在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因素对人的认知信息加工和精神性操作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原训练的第2 d,运动员的视觉选择反应时明显慢于高原训练前的基础值。在高原训练初期,简单反应时、记忆力和注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