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思想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次革命,一次是无机科学界的“哥白尼革命”(代表作:1543年的《天体运行论》):另一次则是有机科学界的“达尔文革命”(1859年的代表作:《物种起源》).前者首次证实了地球不在太阳系中心.使长期统治人类思想观念的“夜郎自大”式的神学自然观受到质疑,从而不断激励人们去探索一个“天外有天”的真实的宇宙世界.后者的影响则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对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对自己的地位感到沮丧。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伴随而来的却是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不断下降。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随着哥白尼提出地动说,这种自以为是的观点不攻自破,地球降到了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1977年9月16日,苏联根据获得的军事情报,相继发射了“宇宙952号”和“宇宙954号”两颗编组海洋侦察卫星,对美国水上舰队的军事动向进行全面监视。可是,“宇宙号”间谍卫星执行任务不满一个月,就被美国防空司令部觉察,并向分布世界各地的跟踪站发出“反侦察”绝密警报,使“952号”、“954号”先后失灵。不久,两个“宇宙号”都坠毁了,美国情报机关对卫星的坠毁时间和坠落地点都预报得非常准确。世界科技界纷纷评论说,这一事件充分揭示了信息时代情报战的特点。现代情报战的最大特点在于科学化,即利用最新科学技术作为侦察手段。如苏联的“宇宙954号”间谍卫星,既有发现目  相似文献   

4.
宇宙曾经有一个起源吗?如果有,宇宙之前是什么呢?宇宙是有限的吗?如果是,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呢、很多读者纷纷来信对广为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质疑。本文的目的旨在与广大读者一起探讨“宇宙大爆炸”的前因后果,使我们对宇宙的本质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使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从而使人类的地位遭到重大打击。然而事实上,颠覆人类中心主义其实并非哥白尼的原意,后人把这种说法归于哥白尼乃是对他的曲解。地心说并不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也并不意味着地心说。哥白尼其实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地心说的关联,人的‘中心’地位被‘理想化’,不再与一个特定的宇宙论图示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蒋道平  徐飞 《科学学研究》2013,31(9):1281-1286,1295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距今已470年,这部著作的问世及其所引发的科学革命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我国科学精神亟待弘扬,科学创新亟待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温哥白尼革命促进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对全面塑造科学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詹姆斯·皮布尔斯、米歇尔·麦耶以及迪迪埃·奎洛兹,以表彰他们在人类理解宇宙演化史和地球在宇宙中所处位置而做的贡献。其中,麦耶和奎洛兹的获奖原因是他们曾于1995年发现首颗围绕类日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即51Pegasib。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类曾有过无数次遐想,但他们二人的发现颠覆了我们对太阳系外的行星世界的固有看法,并引发了天文学历史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巨大的原子     
也许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宇宙,就是另一个世界。就像我们的宇宙一样,里面有地球等等。不过原子里的宇宙恐怕和我们的是根本不相同的,我们所有公式、概念等到原子里面的世界都是不起作用的。而且,我们这个宇宙,是不是也是组成另一个世界的最小单位呢?正如原子一样,我们这个最小单位  相似文献   

9.
从前人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错误认识已经被哥白尼推翻了。现在,人们又以为自己所在的宇宙是唯一的,这想法是否也是科学的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及其与之相随的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性飞跃而进步的,这些飞跃亦即巨大的跃进,使得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焕然一新。”——科恩《科学中的革命》一“哥白尼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倾注毕生心血,于1543年出版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引起了天文学的一场历史性革命,它向教会权威发出猛烈的挑战,使自然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开端的标志。二、“牛顿革命”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把地面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综合在一个严密的…  相似文献   

11.
哥白尼在天文学方面历史性、革命性的贡献,不但展示了哥白尼伟大的科学探索精神,而且透视出哥白尼锐意的哲学思考力。哲学思维助推哥白尼对科学假说与命题的探索维护,从而实现了科学与哲学叠进的宏大局面。哥白尼革命中哲学思维促发科学认识的重大跨越,科学观察引领哲学思维的精致推演,数学谐和运动观启迪哲学思维的迁移等,对积极培育创新思维,突破科学权威窠臼,自觉历练哲学思维,奠定科学创新根基,敢于塑造科学典范,激发创新力量成长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来,科学研究是否会由于费用昂贵或涉及的问题太复杂而停滞不前呢? 人们往往在事后才发表议论说,许多文明的主要缺陷不在于他们完全忘却了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在于他们只关心不适当的东西。当今,人类文明社会普遍关心的是我们将耗尽能源和原料。因而认为,要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世界上维持生存,必须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至今还没有人对宇宙中这二种资源的充分供应提出质疑。宇宙中已知的能源和原料的储备是如此之多,即使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率,在能设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从表面看起来,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整个宇宙是非常复杂而多样化的,且不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看到的,所经历的一切,如果我们只是观看日夜星辰的运动,尽管恒星这个词汇暗示着星星的位置是恒定的,但是它年复一年的运动轨迹,还是花费了人类几千年的功夫去观测和纪录。不过人类有一个几乎是顽固的信念,就是认为这个宇宙一定在本质上是简单的。从托勒密到哥白尼,人类在简化对于星星运动的理解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个成功实际上也开启了人类对于整个宇宙的,无论巨细的,全盘理解的成功简化。  相似文献   

14.
哥白尼和达.芬奇两位世界巨人曾经有一段关于科学和天文学的对话,有助于我们对于仇视科学、反对科学的李洪志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翘曲而波动的字宙.一种最隐秘的宇宙涟漪——引力波。将成为人类洞察宇宙世界的秘密通道。这个宇宙秘密是爱因斯坦发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宇宙就是爱因斯坦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以后,人们对太阳系有了新的认识,从开普勒的行星和谐运动定律,到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测行星运动,直至卡西尼测量行星之间的距离……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人类需要探索宇宙,需要探索未知,永无止境的求知欲望需要满足。虽然哥白尼只是提出了一个并不完善的“日心说”,但是它对人类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建立,对哲学和自然科学体系的贡献,无法用金钱衡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七堂极简物理课》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所写,是经过《24小时太阳报》"周日特刊"的一系列文章扩展而来,主要面向那些对现代科学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读者群。这七堂课带领读者领略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中最令人着迷的领域,以及这场革命开启的疑问和奥秘。在书中,卡洛用诗一般简洁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现代物理学的伟大理论发现,譬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的结构、空间的颗  相似文献   

19.
寻找暗物质     
云凡 《百科知识》2012,(17):8-10
正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称为21世纪现代物理学天空中的"两朵乌云",揭开暗物质、暗能量之谜,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可能导致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绝大多数天文学家均接受这样一个令他们困惑的事实: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我们能够看到的。科学家认为可见物质——包括所有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等只占宇宙总质能的4%左右,我们不知道的物质占了宇宙总质能的96%——其中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们公认的最权威的关于宇宙形成的说法是奇点膨胀说,但我对此不赞同。我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存在,宇宙才有意义。而根据能量守恒,世间万物是不可能被创生或消灭的。假设宇宙由一个奇点膨胀而成,那么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应该是没有空间、时间和物质的世界。而我们今天的世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又是从何而来呢?这显然与能量守恒背道而驰,所以我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