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艳 《科技风》2011,(18):245
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贸易形式,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本文以我国产业内贸易为视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中国与各国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2.
以国际贸易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转变为出发点,结合世界各国都已开始重视产业内贸易,研究产业内贸易的测度指标的状况对我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明确了我国机电产业整体、内部各部门均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贸易模式,及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集中度较高。我国企业要尽快适应这一贸易模式的转变,就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莹  耿心怡 《科研管理》2014,35(7):27-34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现状,采用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不同角度测度和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运用面板数据对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大而不强,产业内贸易结构不均衡,急需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等产业。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人均收入差距、技术差距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是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其中人均收入差距和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因素根据贸易伙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琳琳  覃正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87-190,199
以中国与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Kandogan方法及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方法,分析2003-2010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及特点,并给出了促进中国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内贸易是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一种贸易现象,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和产业竞争优势.采取正确的对策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GL法与AR法对各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品质垂直型、低品质垂直型、水平型三种产业内贸易形态进行划分,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依然以低品质垂直型贸易类型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后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和脉冲函数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正向显著,但行业间存在差距,且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冲击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仇怡 《科学学研究》2007,25(2):255-260
采用Grubel和Lloyd的测量产业内贸易指数的G-L公式,简要评析980-200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并根据我国25年来的相关数据,以机械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对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工业制成品发达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且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我国在进口工业制成品的同时,应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和吸收,并逐步创新,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制造业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8.
杨婧  周发明  兰勇 《软科学》2010,24(6):20-26
运用GL指数和GHM法分析了1992~2006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发现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贸易方式,而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运用Eviews5.0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在长期内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短期内同样存在这种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给出了两者之间交互影响的具体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9.
分别就中韩两国制造业对主要贸易地区或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国不同行业的产业贸易水平,而两国的贸易结构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最后指出了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间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特别是大量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涌现备受瞩目。基于2001—2008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澳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和趋势,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中澳人均收入水平、服务行业规模、货物贸易紧密度、服务行业贸易开放度的差异以及FDI等影响中澳主要服务贸易项(运输服务贸易、与教育无关的旅游服务贸易和其他商务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人均收入水平差异是影响中澳旅游服务、运输服务产业内贸易的最重要因素,而影响中澳其他商务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服务规模差异。  相似文献   

11.
将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分为商业存在、软件外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四种形态,构建测度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设计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对2008-2014年我国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之前我国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总体上呈现直线稳定上升状态,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超常规发展,2014年以来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并超过了稳定区间,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确保其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经  刘厚俊 《软科学》2011,25(6):16-20,31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世界范围内的工艺品、视听、设计、音乐、新媒体、出版和视觉艺术共七种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在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潜力巨大,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普遍增强的现实,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双边贸易强度、产业结构相似度、出口结构相似度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相关性,利用1990-2011年的季度数据建立OLS与3SLS模型对比分析中日经济周期协动性的贸易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双边贸易强度、产业结构相似度、出口结构相似度以及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动性是正相关的;在经济周期协动性的贸易传导因素中,产业结构相似度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系数最小,出口结构、产业内贸易相似度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SDA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丽丽  王媛  毛国柱  赵鹏 《资源科学》2012,34(12):2382-2389
本文基于简化的非竞争型可比性价值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2年-2007年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发现中国的进出口和净出口隐含碳呈上升状态。其中,2007年净出口隐含碳(1928.93Mt)是2002年(615.12Mt)的3倍多。出口隐含碳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加的原因,本文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将我国的出口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出口结构、出口总量四个方面。结果显示:2002年-2007年除了CO2碳排放强度效应为负值外(-20.00%),其余三种因素的效应均为正值,出口总量是导致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驱动因素(106.58%),其次是中间投入结构(10.80%),出口结构的影响很小(2.62%)。对第二产业的SD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出口隐含碳大部分来自于重工业,其次是高科技工业、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对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而言,出口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对高科技工业而言,中间产品的投入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199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贸易开放度、贸易商品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及扩展的H-O理论提出了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假说,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以及分地区来看,贸易开放度的扩大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均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外资的流入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各省份外资依存度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缓和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3)当前劳动力的不充分流动、各省份海外市场接近度的差异等仍是制造业空间布局扩散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促进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跨区域充分流动,优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统计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定义的知识产权产品的海关商品编码发现,(1)入世后,中国对日本和韩国知识产权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到2010年甚至超过了全部贸易的逆差额;(2)文化类产品、电子计算机类产品和软件对我国贸易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产品附加值仍然相对较低;(3)从日韩的进口逐渐从集成电路和化工原料向高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关税减免还是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我国都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外贸依存度不断增加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了科学地讨论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本文在分析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选取了17个国家1990—2003年的数据,进行了横向国际比较,并分析了当前中国(不含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和日本战后经济起飞阶段的贸易依存度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当前的外贸依存度并不象一些媒体所称的那样高,但快速增长的趋势需要特别关注;(2)外贸依存度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需要提出更能科学地测量对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R&D投入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2002—2007年省际加工贸易面板数据,对R&D投入对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升级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R&D投入、制造业基础和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影响都不显著。R&D投入尚未发挥明显作用的情况说明我国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升级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推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实现向更高层次的升级,未来的产业政策应将加大R&D投入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