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蕾 《考试周刊》2014,(99):189-189
<正>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自主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儿童自主地开展游戏,也就是儿童"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活动过程"。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让孩子在快乐、自主的游戏中发展,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目标。有些教师对自主游戏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自由游戏,是没有价值的盲目游戏。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为孩子创造有选择、多元化、不限制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
孙秀红 《山东教育》2020,(12):35-36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一直提倡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然而,在日常游戏中,很多教师却常常担心孩子不会玩、玩不好,总想对孩子指手画脚,潜意识里仍想牵着孩子走。如果教师真正放手,会看到什么样的儿童?儿童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前段时间,我有幸跟随"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动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培训班。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孩子最正当的行为。"然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封闭式寄宿制学校来说,孩子的这一"正当行为",却被各种条条框框的制度束缚,每周除了仅有的两节体育课外,几乎没有"游戏"的时间。如此一来,如何利用好这仅有的两节体育课,如何让体育游戏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便成了体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游戏与儿童从来都是不可分的。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的儿童。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核心,是儿童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4.
吴映红 《中国德育》2013,(17):74-77
一到课间,孩子们就会跑到操场上疯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怎么玩,既能玩出平安,又能玩出幸福呢?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说:"儿童的内心深处更具有原始的东西,必须要在自由的空间和活动中表达出来,这就是游戏。通过游戏,我们能够发现孩子内心深处压抑着的体验和感受,而且我们可能给予儿童的成长发展以根本影响。"于是,以"心理小游戏"为内容的"阳光操场活动"就这样产生了。动员:从"一封信"开始"心动不如行动"。基于孩子是学校的学生,更是家庭的孩子,为了让家长也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强盛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语道破了孩子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兴盛中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近几年的儿童教育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许多儿童承担了太多和其年龄不相符的负担和责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就让儿童在快乐游戏中成长的相关问题教学探究。  相似文献   

6.
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就象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同样重要的意义。在游戏时,孩子们虽然是在玩,但却象在认真地做事。对于他们来说,游戏并非是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个观察者,没有  相似文献   

7.
游戏进化论     
<正>3位父母关于游戏与玩具的“回忆杀”,3位专家不同角度的儿童游戏观,一所有创意的幼儿园的游戏空间营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始终是最重要的事。虽然我们小时候的游戏、玩具和今天孩子的游戏、玩具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孩子的成长与游戏的紧密关系却依然坚固如初。  相似文献   

8.
我们习惯上认为小孩的社会技能有限,特别是在处理冲突的时候,所以当孩子为玩具或者游戏发生争吵时,成年人会“及时地”介入。然而,最近关于儿童社会行为和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表明:我们低估了孩子处理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能力,我们有可能曲解了人性的发展规律。20世纪上半叶,弗洛伊德和康纳德·劳伦斯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新胜 《甘肃教育》2014,(19):21-21
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必须关心和关注的,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办学实践,笔者认为寄宿制学校可以弥补这种缺失,可谓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一、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爱的港湾作为留守儿童,首先是关爱的缺失。由于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孩子团聚,留给孩子的只是无尽的思念与期盼,加  相似文献   

10.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最为根本的两种活动和生活方式。然而,今天的儿童却遭遇了沉重的"拔根":学习的奴役和游戏的消逝。被拔根的儿童过着不幸的"受教育"的生活。我们发现,儿童在被成人"发现"之后又被成人"主宰"了。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儿童戏剧游戏的重要因素,它传递着戏剧的情感和内容,在儿童戏剧游戏开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儿童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展"动作、"促"参与、"激"冲突,为幼儿在儿童戏剧的舞台上创设自由想象、表现创造的游戏环境,使幼儿真正成为戏剧创作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往往越细小的地方,越能显现教育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的玩,决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问题。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教育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教育,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里,也不仅仅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学校生活的全过程、学生生活的全部,都是教育必须关注的。那些健康的、活泼的游戏,应该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当很多人不无忧虑地发现,今天的孩子越来越不敏感,对自然的好奇心在减弱,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变得没有了创造性。这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除了要教会孩子"学"以外,教孩子"玩",同样富有深意。儿童节到了,借助"儿童游戏"这个话题,表达编者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我们要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的给予支持和满足。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如何促进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安排、不去迎合成人的评价,成为自主、自信、有独特思维的人?基于儿童的立场,我们利用户外的小山坡,开展了儿童自主游戏的活动与研究。一、活动设计户外小山坡,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小山坡活动带给孩子别样的欣喜。这一次,我们设计了"山坡上的自主性游戏——搭桥"的活动。方案的目标是:利  相似文献   

14.
加达默尔认为:游戏是艺术本体论阐释的入门,是在往返重复中更新自身的活动;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游戏的存在方式是自我表现;游戏由游戏者和观赏者共同组成,游戏与严肃有本质的联系。这一全新的游戏观念和研究视角,对我们进行儿童游戏教育有重要意义:要求我们从本体论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充分认识儿童游戏活动自身的价值,严肃对待儿童游戏,充分发挥儿童游戏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儿童"为主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他主张提供充分的教具,让儿童在主动接触学习中不断发展潜能。如今蒙台梭利的理念被运用到中国学前教育中,成了如今我们所提倡的"以幼儿为主体,寓教于学"。因此我市许多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本文针对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提倡用丰富多彩的玩教具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更强调放手让孩子做游戏、学习的主人的同时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李珍 《考试周刊》2013,(1):190-191
<正>前苏联教育家阿尔金曾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玩具——球,因此球类游戏格外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要创造空间,创造条件开展球类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在园的孩子运动起来,健康起来。球类游戏原本是件多么快乐的事,但当游戏与掌握技能、练习基本动作、完成教育目标等联系在一起时,就不一定快乐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在球类游戏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让球类游戏成为快乐的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对体育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创造儿童自发自主的游戏中,为了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在融入游戏中我们要成为一个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游戏的大孩子。让孩子在快乐的体育课堂中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都是长年在外打工,把孩子全部交托给老人或亲戚或朋友,这些父母片面的认为只要孩子不缺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更大的缺陷和后果却让家长们始料不及。很多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性格形成、观念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呵护和引导,造成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9.
空间是个体成长的"场域"。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关系的社会,空间具有生产性。游戏空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域",不仅具有教育性和社会性,而且具有自然和人文多重属性。儿童游戏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也不仅仅是与儿童相分离的教育环境。在社会研究空间转向的趋势下,应加强教育空间的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一向忽视对空间的研究,对空间概念尚无明确的、合理的解释,因此要么不用空间概念,要么随意使用。已有关于儿童游戏空间研究的文献,对空间的解释依然是传统地理学主客二分的"物理空间"概念,忽视空间作为"关系社会"的研究,并且缺少"教育空间"研究。因此,儿童游戏空间作为教育空间,其研究应借鉴空间生产理论,给予"教育空间"观照。本研究基于社会空间和教育空间的理论探讨,尝试从学理上分析儿童游戏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儿童与游戏空间的关系,儿童游戏与游戏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接着梳理儿童游戏空间的类型,最后以儿童幽默游戏空间分析来观照儿童游戏空间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王滨 《幼儿教育》2004,(3):10-11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因此,研究儿童的游戏,探索儿童游戏的发展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