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回族知识分子透过对时代趋势和群体衰落原因的分析,认识到"历史叙述"对于群体振兴的重要意义。他们将报刊和"历史叙述"相结合,尝试构建中国回族历史的叙述方式,从历史的角度促进回族的觉醒与振兴。这一时期回族的历史叙述以回族报刊为主要载体,在内容上增加清史反思的内容,在叙述中突出由进步史观向循环史观转变的趋向,并且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此之中体现出来,对后来的回族历史叙述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中国回族知识分子融入近代中国第二次办报高潮,通过创办报刊传播民主革命、振兴民族、开启民智的思想,表达回族民众的精神诉求,在回族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回族报刊活动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莉 《当代传播》2011,(4):53-54
回族是中国近代少数民族中较早创办报刊的民族之一。清末民初以来,伴随着近代思想启蒙和新文化运动的步伐,回族报刊业逐渐兴盛发展起来。据统计,自1906年第一份回族报刊——《正宗爱国报》开始至建国前夕创刊达二百多种,这既是当时回族社会、宗教、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也是商业经济跻身的绝佳舞台。在这些回族报刊所  相似文献   

4.
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报刊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新闻追求,同人报刊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种重要的报刊存在形式,它在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而报刊的发刊词往往最能体现一份刊物的办刊宗旨、方针等内容.对于同人报刊发刊词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新闻价值,进而从中汲取一些对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能起到借鉴作用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梳理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史的认知是如何实现从"历史的报刊"到"报刊的历史"这一研究范式转变的,这种转变,给报刊史带来了哪些新的视野和价值,对于社会、国家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对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文化冲击不可避免,文化适应势在必行,而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一分子,东干族70余年创办报刊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文化适应的历史。无论是东干族的第一份报纸《东方火星报》,还是其第一份杂志《回族》,都在东干族的文化适应中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而当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海外华文传媒尤其是以东干族报刊为代表的海外回族传媒也面临着升级变革。  相似文献   

7.
揭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回族报刊从萌芽到成长、繁荣乃至在抗战时期和40年代后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回族报刊迅速发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抗日爱国回族报刊把传播救亡图存思想作为要旨,折射出回族文化界的的国家意识、政治觉悟和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9.
资讯     
《全国新书目》2010,(22):1-1
全球馆长专家共论华文报刊文献数字化10月25日"国际图书馆东亚文献合作暨华文报刊数字化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全球知名图书馆和汉学研究机构的250余名图书馆馆长和专家出席会议,共论"华文历史报刊文献数字化发展计划",寻求全球华文报刊资源共享。"华文历史报刊文献数字化发展计划"将整合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  相似文献   

10.
李谦盛 《报刊之友》2014,(9):133-134
中国报刊业起源于近代。革命派和保皇派为了宣传其政治思想,分别创立了自己新式的舆论宣传工具——报刊,从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它的存在有着十分浓烈的政治性色彩,为政治服务是它的本职工作,亦是它的特点。但是,虽然是为政治服务,中国近代报刊依然有着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上革命派和保皇派的报刊发展过程及对其报刊思想进行分析和阐述,目的在于思考从近代开始中国报刊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近代报人办报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时代氛围影响和造就了一代新文化。科学地、历史地对我国回族人民所创造的博大历史与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示、描述和总结,已显得刻不容缓。《中国回族大辞典》即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回族大辞典》是一部关于中国回族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工具书。从历史的纵向看,囊括了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回族形成、发展至今过程中的全部内容;从横向看。收到了回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教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体育、文物、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对重要的人物、事件、著作、机构、名词、术语等作了专门的介绍和总结。条目近9000条,共计250余万字,并附有《中国回族人口发展简表》、《中国回族自治地方及回族乡镇简表》、《中国回族大事记》、《回族常用语汇释》及《回族谚语辑录》等附录。条目为了突出反映回族聚居区的情况,特设立了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2.
以2003~2012年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包含"回族教育"的研究文献为样本,以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文献进行非介入性研究,通过分析样本文献的文本数量特征、发文作者、文本信息三方面,反映近十年来我国回族教育研究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为今后回族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的原因,回族医药学在我国医学文献中很少再现,古代医书上也仅有零散记载.人们对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严重制约了回族医学的发展.本文根据已整理出版的古籍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对回族古代医药典籍文献的内涵、类型与应用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文博类期刊的历史并不太长,数量也不是很多。然而,文博类期刊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中国近代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是近代文博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中国近代文博事业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国外先进博物馆学理论、考古学理论的引进和近代中国文博事业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系统梳理出近代文博类期刊的历史发展脉络,对研究整个近代文博事业发展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论述中国报刊历史的专著,自192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来,一直风行不衰,影响中外,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者的必读书,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戈公振先生由此书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报刊史研究中的拓荒者地位。本书以其丰富的史料而著称于世。它系统记载了我国古、近代各类重要报刊出版沿革的历史,辑录了不少有关报刊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历史研究》编辑部。目前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一报六刊",为中国学术研究、学术报刊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是本刊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进行的专访,在本刊20周年刊庆刊发,以飨读者,以表祝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藏语报刊诞辰百年(1907年-2007年)的特殊历史坐标上,本文试图凝聚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藏语报刊发展史研究》(2004年-2007年)之核心成果,对中国藏语报刊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媒介构架、媒介功能和传播品质做出精要的论述,为学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传播事业的历史,全面把握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提供独有的参照文本。  相似文献   

18.
与当前报刊漫画创作的繁荣相比,对于我国报刊漫画史的研究相对薄弱,许多历史细节依旧模糊不清。文章对我国早期报刊漫画历史的几个关键史实,如国内报刊第一幅时政漫画,报刊漫画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最早的漫画选集和第一本漫画刊物,"漫画"名称的出现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漫画的繁荣等,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梳理。这对于厘清历史,认识报刊漫画这一艺术门类,继承和发扬百年漫画优良传统,推动报刊漫画繁荣和发展都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史上,广州以其特殊的区域优势和长期对外开放的人文环境,为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壤,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报刊的发源地.本文拟就广州近代报刊产生的背景与概况作一些历史的考察,并进而透视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