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跨学科是其基本特性,研究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结构、子学科间的关系,对于政府制订人工智能的人才和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Web of Science采集人工智能相关文献的题录数据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学科网络、学科群、学科个体、学科核心词这4重视角分析,揭示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特性。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相关文献包含237个学科,占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学科数的94%,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②人工智能的学科自然聚类成了15个学科群,其中有5大学科群在学科生态中处于成熟、核心的地位;③ 计算机、材料等5大学科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数量最多且对其他学科人工智能影响最大;医学、药学等生命科学类人工智能文献被引量最大,该领域具有高质量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④基于学科特色核心词的人工智能子学科间亲疏关系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子学科关系较为亲密,但存在“亲者极亲,疏者极疏”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探究参考文献跨学科性与论文学术影响力的关系,能够为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参考建议,对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01—2020年仿生学领域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为数据集,从学科丰富性、平衡性、差异性及综合角度,对参考文献跨学科性与论文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比较其在不同合作模式下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性指标Rao-Stirling指数负向影响学术影响力;学科丰富性、平衡性和差异性对学术影响力的积极影响均存在阈值;不同合作模式下,参考文献跨学科性与论文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有一定区别。进行学科交叉科研活动时,在学科丰富性、平衡性和差异性方面都要遵循适度原则;根据合作者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合作策略;积极与国际高水平机构交流、合作;高等院校则应该加强学科交叉培养,打造知识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王昀 《编辑之友》2018,(2):60-66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媒介图景已不同以往.传播学因而需要考量既有新媒介研究经验的适用性,建立相应理论对话空间.时下传播学科关于人工智能之关切既受到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学科脉络的深刻影响,也出现不同层次研究案例注意到智媒时代内容生产与受众关系的生态变化,整体来看,已经涵盖基于机器自动化的媒介生产取向、基于算法模型的计算科学取向、基于信息处理的认知传播取向以及基于用户中心的人机交互取向等代表性论述.将人工智能置于传播媒介分析的互动框架,研究者有必要继续审视其如何助益多元化内容生产格局,提升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情景反应能力的精确性,同时,持续关注由此衍生而采的媒介素养与传播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新世纪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运用TDA软件,利用文献统计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的方法揭示研究热点。结果:国际人工智能领域文献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发文量排名第一,中国位居第六。人工智能的主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自动化与控制系统3个学科。研究热点为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结论:新世纪国际人工智能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研究热点集中在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问题求解3个宏观层面,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机器学习是研究者们关注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是当代工程科技前沿研究中的学科领域之一,也是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以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的国际人工智能领域权威学术会议AAAI2002-2011年的会议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绘制当代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对包括国别、机构和作者在内的研究力量分布以及热点、前沿和所涉学科在内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此外,通过对知识图谱的深度解读,发现科学计量及可视化方法在探析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时,既需改进自身的方法工具,也应与内容分析及作者行文模式等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学科紧密相关和信息资源相融的当代,探究科研合作的影响因素成了诸多学者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研究将各种合作关系视同一律,即两人发表一篇合著文章,便形成合作关系;同时,大部分研究没有系统地研究多维邻近性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科研主导力"的概念与测度,并从多维邻近性出发系统地分析科研合作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 (WoS)上2013-2017年的生物医学(Life Sciences&Biomedicine)领域中国境内科研机构发表的论文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揭示了中国境内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主导网络的网络拓扑特征与多维邻近性机制,发现科研主导力两极分化严重,分散程度提高,互惠程度提高;主导机构(通信作者所在机构)和参与机构(非通信作者所在机构)的累积科研主导力显著促进科研主导力的扩散,且主导机构的促进作用大于参与机构;地理距离会阻碍科研主导力的扩散;认知背景相似度越高,社会关系越密切,越能形成科研主导关系;同样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可以促进科研主导关系的形成。本文对全面理解多样化的科研合作模式、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借鉴意义,研究科研主导力的相关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中。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被sCI收录的国际论文,从科学家、机构和国家之间合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以美国科学情报所(ISI)出版的Wen of Science数据库为统计源,依据ISI2005年出版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的期刊分类体系,选择了JCR中"computer science"学科为统计对象.对该学科下的350种期刊1996-2006年发表的,机构署名中包含有"Peoples R China"的论文进行了检索.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产生的国际论文中,多作者合作是主流的研究方式.合著发表论文的规模以2~4人为主,并保持扩大的趋势.相对于国内机构之间的合作,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在质量和影响方面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科学领域的拓展创新需要构筑联结新旧思维的桥梁,而科学隐喻就是人们借用始源域的相似性来诠释新目标域的迁移载体,可以推动新学科体系概念的创建和推理、提升科学共同体内部沟通以及公众理解科学的效率。本文阐述了科学隐喻的缘起与发展脉络、梳理了其科学创造与传播的功能及支撑这些功能的心理机制,辅之以案例进行论证说明,并对科学隐喻当前的研究和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最后以人工智能作为案例进行深度解析,揭晓该领域基础隐喻和子隐喻在推动公众理解人工智能的关键作用,从而帮助大众真正理解隐喻的认知工具性作用,以及潜移默化中对大众思维和理解科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理论的梳理和案例的实证分析,揭示认知在传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隐喻在科学理论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准确地研究和测度科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是进行科学政策研究和科研项目资助布局等科研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知识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探测科学知识结构的一种有效载体,但是不同的学术期刊分类体系对科学知识结构的测度结构会产生直接而广泛的影响。文章从学术期刊分群的角度出发,考虑期刊在共被引过程中的距离因素,通过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来进行期刊的相似度计算与分群问题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知识结构测度方法研究,并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划分,不同学科类别或不同研究领域的期刊都被分到了相应的群组,表明从期刊使用的角度来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边界是相对较为清晰的。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法学期刊的两个群组的科学研究主题进行了挖掘,从关键词的共现网络中可以明显看出,两个期刊群体内的研究主题虽有一定的交叉,但是两者在具体研究内容上也存在着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0.
科技的持续性发展使人工智能技术走进多个领域,切实改变了传统工作和学习模式。充分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概念的认知和了解,感受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科学促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改革和创新。将从建立科学性教学目标、持续性创新教学设计、助力课堂智慧化发展、生成现代化教学模式、构建混合式学习体系、增强人工智能渗透力等方面入手,优化课程体系,期望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科学-技术交叉视角对国内四所电子特色高校的计算机科学学科发展情况展开研究。通过对四所高校ESI论文与专利文献的年度产出、成果学科分布、基金支持、影响力、国际与校企合作、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开展学科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作为学校的特色学科,从高水平成果数量和比重、成果被引率、基金资助率、国际合作率等各项指标看,各校计算机学科均达到了较高的研究水准。各校基于实际办学情况,在深度学习、云计算、无线网络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以及数字信息传输等技术研发方向,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方面各具所长,走出了跨界交融、专精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为发现中国传媒业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热点与趋势,选择国内2010年至今10年来相关主题研究成果为数据源,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 Space,描画中国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知识图谱。发现研究热点为:从关注智能技术逻辑转向深究智能传播逻辑;由偏重于机器人写作与技术伦理转向探索人机融合模式的新发展;元宇宙带来传媒行业新生态的变化。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探索依然无法逃离技术的向心力,亟须打破学科界限,深耕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渗透,以及学科融合发展,催生了计算档案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其出场逻辑的探究,可深化学界对计算档案学的认知,推动计算档案学的发展.从生成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在档案学自身矛盾与社会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出场;从理论逻辑看,计算科学、信息科学与档案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改变了档案学的研究走向,拓展了档案学的研究空间,推动了计算档案学的出场;从实践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实践对档案业务活动的优化提升了计算档案学的影响力,档案学教育变革与科研合作推动了计算档案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玉 《编辑学报》2008,20(3):238-240
研究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1996-2006年国际论文的期刊分布,其中包括发表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国际论文期刊的数量、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和国别的分布,并据此分析提高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期刊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邱均平  吕红 《图书馆》2014,(3):61-65
目前国内网络计量学研究基本形成了网络计量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研究纬度,其主要研究热点可分为六个主题领域。文章通过绘制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挖掘出对国内网络计量学研究有较大影响的21篇关键文献,指出国内网络计量学的深化研究需要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科学、网络挖掘、人工智能和数学中的图论与拓扑学等学科领域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技全球化使国际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使国家在更大范围内对全球科技资源进行利用和配置,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国家控制和运用科技资源的能力.学术论文产出直接反映出科研主体的科研水平和规模.通过对科学论文的国际合作测度可以反映全球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态势.基于SCI数据创建国际合作论文数据集,结合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国际合作整体发展特征、合作网络的子群演变、合作阵营的特征、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状况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并总结了12个学科近十年基础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分析和研究环境/生态学科的现状及国际学术合作情况,旨在了解我国在该领域范围内的优势及不足,为我国未来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活动以及国家合作方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2009—2019年WOS核心数据库中的5640篇环境/生态学科高被引论文为数据源,对时空分布与影响力进行计量分析,同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国际合作网络结构,探析合作的现状和特点。[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环境/生态学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研究呈现积极上升态势,各国间知识流动日益频繁,但国家间合作分布异质性明显。中国在该学科高被引论文发表数以绝对优势占居领先地位,但论文国际合作比例偏低,未来需要加强论文的原始创新,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线学术社交为快速监测和深入理解学科发展态势及科学启示提供了有效途径与新颖视角。[方法/过程]提出基于学术社交的学科分析框架,在跟踪学科间关联轨迹基础上,从影响力和跨学科性二个维度开展学科比较,以从多级学科视角揭示我国学术社交模式。以科学网为对象,聚焦于好友关系,分别从学科分类的三个层级(学科领域、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生命科学领域具有社交规模优势,而管理综合领域具有社交强度优势;结合统计分析与桑基图展示,发现以计算机科学为核心的相关一级学科群组(如自动化、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成为社交网络的热门;通过二维象限图,发现学术社交模式在多学科粒度切换中展现出多样化、动态化特征,仅有少数模式能够保持稳定性,比如管理综合领域呈现高跨学科倾向,生命科学领域呈现出低影响力,计算机科学呈现高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云计算领域专利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温特数据库的专利信息为数据源,采用专利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以云计算领域的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重视角,对云计算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来看,云计算专利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且美国的基本专利数量最多。从中观角度来看,在专利权人合作粒度上,中外具有较大差异性,同时,产生合作关系的专利权人在主营业务领域上具有相似性。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公司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率和合作强度低于国际知名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的流动和传播以及国家技术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分析框架下的图书馆学学科属性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社会学中学科属性定位的扩展分析框架,对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进行深入分析。从学科的认知维度看,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软"科学;从学科的组织维度来看,图书馆学是一门"分野度"较高而"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因此,在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发展中,应注意整合资源促进主流范式及学派的形成,重视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着力培育弘扬图书馆学研究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