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系统阐释了“公共领域”这一普适性的概念。哈贝马斯认为:国家和社会之间可以存在一个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发表言论,这便是“公共领域”。同时,他把大众传媒看作是“公共领域”运作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尤根·哈贝马斯提出的一个颇受争议的政治学概念。按其定义,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本身,  相似文献   

3.
学者括孙为:"旭培培育把"和公营共造新公闻民"社概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笔者理解为:"公共新闻"倡导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事务,鼓励民众的广泛参与,媒体搭建平台,促成政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中国学者从传播学角度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当前我国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脉络,从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构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前景以及路径选择等几方面勾勒出当前我国学术界研究此问题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5.
公共领域是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基于19世纪60年代西方政治体制提出的理想政治协商模型。该模型提出后随着民主制度与传播模式的实践不断调适。20世纪初期,网络社会的崛起促进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公共对话突破了传统民族国家的边界,学界构想出“脱域”的基于“世界公民社会”的网络公共领域。当下关于公共协商的讨论从西方语境逐步过渡到全球实践,本文梳理了公共领域模型经历的几次冲击与重构,并试图跨越中西方语境实现一次理论对话:网络公共领域是否有助于突破地域壁垒,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刘子潇 《传媒》2018,(2):94-96
微博"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表达与交流的空间,为公共领域的构筑带来了活力.然而,微博在建构公共领域时表现出的"伪公共领域"现象为公共领域的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阐释,从公共领域建构所要求的"理性批判""公众参与""独立于权力之外""关注公共利益"出发,阐释微博视角下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7.
公共领域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WEB 2.0技术的发展,微博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选取"郭美美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公共领域"分解为"转发次数"、"评论次数"、"评论态度"三个维度,以此来衡量微博是否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于隽 《现代传播》2007,(6):165-166
间是哈贝马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公共空间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它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和,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做出评判"①.它既可以整合和表达民间的要求,又能够使公共权力接受来自民间的监督和约束."公共空间"在19-20世纪衰落,原因之一就是大众传媒的兴起.哈贝马斯认为:"原先由面对面相互辩论的市民所组成的公共领域在现代社会已经瓦解为由消费者组成的碎片化世界.这些消费者沉迷于传媒景观与传媒技术之中不能自拔,成为它们的奴隶."  相似文献   

9.
1962年,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论述了公共领域的定义.即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的网络视景及其适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界对网络"公共领域"命题的讨论大多集中于博客、网络论坛和网络时评等视阈内,且嘉许有余,反思不足.在用"公共领域"概念的传统核心价值范式检视当下中国网络媒体基本状貌之后,本文认为,所谓的网络"公共领域"既不是哈贝马斯理想中的公共领域,也不是他所批判的伪公共领域,而是一种"半公共领域"形态,其现实境况与理性公共领域之诉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1.
郑珮 《新闻知识》2012,(8):55-57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平台,在赋予普通人话语权方面具有比传统媒体明显的优势。许多学者看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都对其推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表示乐观。本文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公共性入手,结合哈贝马斯等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的叙述,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多个方面简要分析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的相关理论指出,公共领域的本质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由、公共的话语交流的互动平台,即公共话语空间.网络的普及为实现这种机会均等、平等参与、自由讨论"理想的话语环境"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在网络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网络新闻评论是公众充分地实现话语权的自由表达,从而营造出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充分肯定网络新闻评论构建公共领域的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由于受网络自身特点的限制,网络新闻评论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还有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燕 《新闻世界》2010,(11):155-157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其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将"公共领域"概念化,并指出媒介是公共领域的勃兴力量。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微博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那么微博能否成为公共领域重构的一个契机呢?本文阐释了公共领域的特点和意义,并通过对微博特征的分析,探讨微博如何重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制度,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发展历程与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学者描述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传媒公共领域理论一度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微博的飞速发展,似乎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微博发挥了传媒公共领域在技术层面的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批判性,削弱了传媒的政治控制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但可否就此认为微博是私人(广泛参与的受众)通过对话、协商与辩论形成了公共舆论,从而建构了现代传媒公共领域?本文以"微博约架"事件为例,从公共领域所要求的理性批判、交往理性、公共性、独立性等层面,揭示微博在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5.
代平 《新闻窗》2007,(6):77-78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论是民主的象征,也是一种理想社会的产物。随着媒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构建理想的“公共领域”的希望放在了媒体身上。民生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是否与“公共领域”的理想相一致呢?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雪皎 《今传媒》2009,(6):49-51
一、豆瓣网对城市生活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 1.从咖啡馆说起 对公共领域的探讨,或许可以从咖啡馆说起.起初它可能只是闲聊和休闲的地方,但是后来的事情就不仅是咖啡馆所能涵盖的了.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的最初形式主要是18世纪的咖啡馆或辩论协会,在这些地方,人们可以主动参与公共生活、讨论并形成政治计划.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社会历史与现实的理论工具.为了使理论对现实更有解释力,学者们对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从空间规模上进行了划分,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等多层次的表现形态.①其中,微观公共领域( Mini - publics)是公共领域的基础和根基,是微观政治哲学发展的现实依据,多表现为基层、社区、小型集会等单位或论坛.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后又分化出"在下者"和"在上者"的犬儒主义。而犬儒主义在网络公共领域中泛滥的社会根源主要有经济多元化带来的社会阶层的分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崛起以及对利润与效率的追求超越了终极的关怀等因素,并使得犬儒主义在网络公共领域主要通过权势犬儒,精英知识分子犬儒化,信仰功利化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有目共睹的是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生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领域.就中国的传媒市场而言,它仍将是由党、政机关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占主导,不过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借势于20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之下的个人自律意识的提高,以及自律能力的增强,它们正日渐成长为一股充盈并扩容公共领域的巨大力量.2007年4月,由凤凰卫视知名记者兼主持人闾丘露薇牵头创办的"my1510"("一五一十部落")网站(http://www.my1510.cn/),秉持"提供独立的观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推广公民记者的概念"的理念,在赛博空间迅速积累起广泛的人脉和精神感召力,构筑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20.
西方语境下的公共领域与现代化公共空间的结构与性质对社会变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结构与性质的公共领域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场所,大致包含了大众传播媒介、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政党等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