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康德“物自体”三层含义的阐述,认为“物自体’不可知的真正内涵是“自我意识”不可知。它对现代认识论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康德首先确立了主体在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并正确引导了现代哲学探讨主体认识深层机制的方向;为了人类理性的完美追求,康德欲在自由与必然、本体与现象之间架起一座由此达彼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康德批判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学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魅力.在康德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通过研究康德的自由与意志思想,笔者认识到:教育应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应引导人们从纪律中寻找自由,应引导人们自律.  相似文献   

3.
卢梭"倒转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给了康德以极大的启发。卢梭在张扬理性的高亢的主旋律中,反思启蒙运动的内在矛盾——理性与自由的冲突。这激发了康德对自由问题的关注,并成为其终身研究的核心问题。卢梭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回归自然,康德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超越自然。康德以"人有善的倾向"的人性论为逻辑起点,以"现象界"和"物自体"的世界二元划分为哲学背景,以"自然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教育二元划分为理论根据,以其关心的"自由意志"为侧重点,提出了教育应该实现由"自然教育"向"实践的教育"的转变,从"现世教育"走向"未来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1主体性体育教学背景分析主体性原则是近代哲学与教育学的命题,出于呼唤社会现代性和理性精神的历史需要,近代认识论高扬理性,肯定主体性。主体性哲学始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中间经通笛卡尔和康德,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达到极致。作为工业文明时期的主导文化精神,主体性原则一  相似文献   

5.
在实践哲学领域中,特别是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中,其运用纯粹理性的方式对意志自由和至善做出了深刻的论述.而在近代以来,人们充分挖掘理性的同时,依然认识到追求至善是人的自身的目的所在.对道德至善与意志自由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意志自由是实现道德至善不可缺少的前提,并且实现道德至善又是意志自由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论证传统道德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朱熹首先设定与论证了形上之理(本体)。朱熹学说通过强化理性自觉原则,完善了传统道德的理论体系,树立了传统道德的绝对权威,但是,其绝对化倾向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道德的僵化和异化,使之失去了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朱熹学说的反动,王阳明心学力矫朱学之弊,通过“心即理”说和“良知”说,强化了意志自愿原则,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和意志自由,把外在天理内化为人的内心情感和良知自律,从而圆通地解决了朱学的理论缺陷。但是,王学自身也隐含着理论危险,这种倾向在王门后学那里变为现实。总之,从朱熹到王阳明,经历了从理性自觉原则向意志自愿原则的理论转换。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理性,是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学问题批判地继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由作了全面阐述,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双边互动关系,反映出了人的价值、自由和解放的理念,充分显现了其人文关怀的理性,这是指导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学说。  相似文献   

8.
康德提出“人是目的”的哲学观点,揭示了人是有理性的存在,并在任何时候把自己和别人视为目的而不当做手段.这一主张提升了人的地位、价值和境界,有利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异化、主体性缺失以及理论与实际的失衡等现代性的危机,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9.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将自由界定为“个人意志之理性独立与行动之不受限定”。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马拉松运动中的选手现状进行了详细描述,从中归结出马拉松运动所蕴含的自由因素,即选手个人的意志自由、参赛权利的自由、跑步方式的自由和平时练习的自由。在此基础上,从自由对于人的重要性、我国人们生活中自由的缺失以及马拉松运动中自由所发挥的作用三方面阐释了马拉松火爆的深层原因。提出马拉松火爆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它使选手的主体性得以回归,为参与者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平台,有效地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期冀马拉松运动的后续发展能够一如既往地坚守它所秉持的理念和价值主张,不因过度商业化的侵袭而异化;同时也期冀能够藉此为日常生活中其他公共活动的开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竞技与游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确立游戏为竞技起点;以人和社会发展阶段学说为理论根基,阐释各时期竞技发展的主导理性和本位特征,即第一阶段:信仰理性下的群体本位特征;第二阶段:工具理性下的个体本位特征;第三阶段:反思理性下的自觉类本位特征,并阐明自由是竞技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内在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与在康德哲学中一直引起人们关注的物自体概念一样,先验对象也是一个在哲学界极有争议的概念.其真实的所指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不曾明确,其所指称的对象也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是康德哲学不可跨过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关学的核心理论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立场上,李泽厚把康德的先验主体性和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结合起来,主张美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关学的理论研究。众多盼当代美学研究者在李泽厚的研究基础上,致力于“新实践美学”、“后实践关学”的理论探索,既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超越精神,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理论的发展衍变。其思想争辩过程对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鲍姆加登提出了美学是“感性学”的学科,但真正赋予其学科品格的应是在康德的“审美判断力”这里。康德将美学与需借助概念的逻辑理性认识严格地区分开来,然而,“审美判断力”在面对艺术问题时,也不得不纳入理性的内容。但这正是“美学”的需要,也正是它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柏克的崇高论主要从人的生理感官方面总结了对象的感性形式的特征,而康德的崇高论则用"无形式"这一概念,概括了事物的感性特征,体现了无感性形式的虚幻表象的特点,从而拓展了崇高对象特征的外延.同时,康德突破了仅局限于对自然界事物的崇高的分析,将崇高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柏克将崇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个体自我保存"的本能,而康德却充分肯定了理性、道德观念作为崇高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并从审美发生理论的角度提出审美主体主观心理状态只有与审美对象相契合,崇高感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的讨论,分析论述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以及以往形而上学何以不可能的问题,并着重揭示了先天综合判断学说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德指出,辩证法虽然是一种对立,但它与矛盾的对立不同:后者对立的双方必然一真一假,前者则可同真同假。对同真同假两种辩证法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康德的辩证法思想涉及哲学所有的核心问题。对康德的重视,使我们当前进入困境的辩证法研究获得一个有益的转向。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融入西方哲学史的大背景,康德是一个比黑格尔更值得重视的中介。  相似文献   

17.
牟宗三首先对道德形而上学概念作了重新界定,依牟宗三的分析,康德的形而上学从广义上来说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的形上学和道德的形上学。他将康德所建的道德形上学称为"道德底形上学"(Metaphysic of Morals),将自己所建的道德形上学称为"道德的形上学"(Moral Metaphysics)。康德的道德底形上学因为不能肯定智的直觉最终不能证成。牟宗三将自己的道德的形上学划分为两层,即无执的存有论和执的存有论两层。无执的存有论通过良知良能自我坎陷而生出执的存有论,由于良知良能自我坎陷说的内在矛盾,所以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体系最终也无法证成。  相似文献   

18.
当代道德教育的三重理性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并非一种诉诸非理性的救赎式、苦修式教育以及一种规训式的主体性教育,实为一种诉诸理性之生命化、人文化、实践化和最终受纯理性支配的交互主体性教育。如是,理性的进路理当成为道德教育得以通行无碍、圆融自足的应有之维。具体言之,一是要在交往理性的进路中实现其从强制式灌输到对话式启导、从接收主体中心到去中心化的主体间性的转向;二是要在价值理性的进路中实现其从智性言说到德性叙事、从成材之教到成人之育的跃迁;三是要在实践理性的进路中实现其从理论世界到生活世界、从文本依赖到实践诠释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审美时间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时间问题贯穿康德批判哲学的始终,是理解康德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康德《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就显现出审美独特的时间性内涵;对康德美学时间性内涵的分析进一步凸显出当代美学与康德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理解当代美学及审美时间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康德把"道德"和"幸福"的关系称之为"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他的"道德学"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依他的观点,道德和幸福完全可以在"至善"中实现统一,一个有道德的人最有资格配享幸福,以此,他高扬了德性的旗帜,提升了道德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