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对成功智力水平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动机对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具有正向作用;在人口学变量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在性别、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成功智力水平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学校类型、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对成功智力水平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动机对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具有正向作用;在人口学变量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在性别、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成功智力水平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学校类型、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大学生创业心智模型问卷,从创业意识、创业环境、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倾向、创业效能、敢为性等七个维度对山东省四所高校的863名工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接受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创业心理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大学生创业心智模型问卷,从创业意识、创业环境、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倾向、创业效能、敢为性等七个维度对山东省四所高校的863名工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接受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创业心理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创业信念和态度.从大学生视角,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实证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信念和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在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创业信念和态度方面收效甚微.要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效,本研究认为应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改革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创业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事前和事后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创业教育具有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业精神的素养性价值,培养创业型人才与破解就业难题的社会性价值,为大学发展提供活力源泉的反身性价值。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联想与创新能力、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力与把握能力以及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创业教育应以创业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优化创业知识的储备;构建学校与社会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升大学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拓展大学生的社会资源网络,提升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Super生涯发展理论强调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独特性和成熟性对个体创业的重要影响。基于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结合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应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实施分年级、分层次的高校创业教育架构,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潜能。构建以创业观念、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与创业实践于一体的校分年级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搭建课程平台、活动平台、孵化平台的工作体系;建立加强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健全统筹协调、分工明确的工作体制机制,整合创业教育工作的优势资源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生创业热潮的影响,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接受创业教育和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两组学生在创业意向、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知识三个方面的比较对照研究发现,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具有正向显著作用,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不具有同质性,高校创业教育影响的实效具有普遍性和共识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探讨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作为。高校必须树立女大学生差异性创业教育理念,通过性别意识教育改变女性对自身的传统定位,克服创业的性别劣势,彰显优势;营造鼓励女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创业动机;在遵从高校创业教育共性的基础上,针对女性特征,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创业教育与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蕾 《江苏高教》2017,(11):84-89
公益创业的核心在于使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既能锻炼商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基于麦克利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结合公益创业的十个过程,可以将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分为知识、价值观、技能三大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存在差异,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环境、政策、资源等。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促进社会公益创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建立起政府引导下的公益创业驱动及孵化机制、高校保障的智力支持机制以及社会多元推动和资源支持机制,构建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支持体系,为公益创业创造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公益创业的核心在于使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既能锻炼商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基于麦克利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结合公益创业的十个过程,可以将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分为知识、价值观、技能三大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存在差异,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环境、政策、资源等。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促进社会公益创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建立起政府引导下的公益创业驱动及孵化机制、高校保障的智力支持机制以及社会多元推动和资源支持机制,构建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支持体系,为公益创业创造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创业技能培养受高校完成知识资源市场化的转变、大学生培养创业自我效能感、高校教师提高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的互动教学能力、地方政府和社会企业获得良好人力资源的动力推动的影响,可从创造良好的创业知识管理的氛围、在创业团队和高校内建立知识共享的信息网络、减少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高校校方及教师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等方面来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陕西“双一流”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Probit逐步回归法,深入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路径。结果发现:创新创业培养环节中课程设置、实践建设、服务系统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都存在着显著正向影响,而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却不显著;课程设置、实践建设、服务系统和教师教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吸收水平都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知识吸收水平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知识吸收水平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有中介效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应立足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差异化,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吸收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量表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深入的关键。在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创建的具有行动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模型得到数据的适配性支持,据此编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大规模施测发现,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把握机遇能力和果断决策能力上表现较弱;男生的总体能力显著高于女生,理工农医类学生显著高于人文社科类学生,学业优秀生显著高于“学困生”。此外有三个发现:一是学校层次类型的影响不显著;二是社团经历对创新创业能力增长存在边际递减效应;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并未随年级升高而提升。这启示我们应重视科类和性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社团经历所发挥的增值效应,并对学校类型和年级对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量表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深入的关键。在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创建的具有行动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模型得到数据的适配性支持,据此编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大规模施测发现,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把握机遇能力和果断决策能力上表现较弱;男生的总体能力显著高于女生,理工农医类学生显著高于人文社科类学生,学业优秀生显著高于“学困生”。此外有三个发现:一是学校层次类型的影响不显著;二是社团经历对创新创业能力增长存在边际递减效应;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并未随年级升高而提升。这启示我们应重视科类和性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社团经历所发挥的增值效应,并对学校类型和年级对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会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武汉市十所不同层次高校的608名大学生创业行为进行实证调研,从大学生个体、家庭、高校三个层面出发,通过运用OLS、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武汉市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高校这两个层面的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较为显著,但家庭层面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对性别和创业培训的情况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年级、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比赛机会等对男大学生的影响显著,而影响女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则是实习经历、亲朋创业经历以及创新创业比赛机会等。对没有创业培训经历的大学生而言,个体、家庭、高校层面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而对于经历过创业培训的大学生而言,仅有性别和创新创业比赛机会对其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优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协同培养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等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创业学习影响创业意愿的内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参与度低、创业意愿偏低;创业学习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不同创业学习方式的影响效应大小相异;创业学习还能通过增长大学生的机会识别知识和克服新生弱势知识而对创业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学校创业支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学校创业支持水平越高时创业学习越能通过增长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来影响其创业意愿,反之则会削弱这种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有效性和改善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创业知识与经验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高校创业教育较弱,分析大学生创业流程及影响因素框架,研究认为,大学生、高校、政府和社会等方面共同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的策略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先奇在2008年4月9日《光明日报》载《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一文中指出: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及其实施过程的基本主张,通常表现为人们对有关教育的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的认识。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时必须树立以下理念:一是创业教育既要针对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更要考虑到所有在校大学生;二是创业教育既是为社会培养创业人才,以便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使大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