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航 《科教文汇》2010,(10):163-164
本研究选取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集体测验,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其次是过分干涉、保护。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成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3.
李海燕 《科教文汇》2010,(15):190-19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4.
探讨大学生自信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河南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显示:父母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与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各因子与大学生自信水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了解藏族家庭中父母对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藏文简式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西藏某县某中学的所有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为主,父亲情感温暖平均分为(10.57±3.78),母亲情感温暖平均分为(11.42±4.02),其次是父母过度保护,父亲过度保护平均分为(10.41±3.93),母亲过度保护平均分为(10.74±4.16),第三为父母拒绝,父亲拒绝平均分为(5.04±2.83),母亲拒绝平均分为(5.24±3.43)。多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初中生感受到的父亲拒绝、母亲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均有差异(P0.05),男生更多的感受到父母的拒绝,女生更多的体会到母亲的情感温暖,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感受到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均有差异(P0.05),年级低的学生更多的体会到父母的拒绝,年级高的学生更多的感受到母亲的情感温暖,不同家庭结构的初中生感受到的母亲情感温暖和母亲过度保护上有差异(p0.05),来自核心家庭的学生更多的体会到母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结论藏族家庭中父母对初中生的教养方式大部分以积极家庭教养方式为主。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级及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6.
卢欣  廖维 《科教文汇》2010,(16):13-14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对于培养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1)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形成有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控制能预测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控制能预测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抑郁型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7岁儿童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影响模式.方法: 应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区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6岁的儿童500名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的情感温暖对男孩气质的影响是一致的;父母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情感温暖、理解与男孩的注意分散、趋避性、规律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男孩的活动量、反应阈、情绪本质、规律性呈显著性负相关,恰好与女孩相反.对父素养育方式发生直接影响的是儿童气质,对母亲养育方式发生直接影响的是行为.结论: 儿童气质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大于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气质的影响,妥善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知觉父母婚姻冲突与依恋风格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感在知觉父母婚姻冲突与依恋风格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并且能有效的改善父母之间的关系及大学生依恋焦虑与回避。研究得出:自我价值感总分及个人取向、总体自我价值维度与依恋焦虑、冲突解决和依恋总分两两相关;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自我价值感在依恋焦虑和冲突解决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满佳奇 《科教文汇》2020,(8):162-163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且无法取代的地位,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的家庭就开始对其认知和情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业情绪,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学业情绪;反之,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则会造成儿童消极的学业情绪体验。因此,本研究将从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切入,说明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将会引起小学生不同的学业情绪反应,从而证明何种教养方式是可取的,何种教养方式是与小学生现阶段的发展不适配的。  相似文献   

11.
何树坤 《科教文汇》2008,(14):53-53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反应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儿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专制型、放纵型以及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反应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儿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专制型、放纵型以及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1)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形成有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控制能预测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控制能预测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抑郁型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晓梅 《科教文汇》2011,(30):167-169
对483名高职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SW)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女生自我价值感总体上高于男生自我价值感,存在性别差异;一年级是高职生自我价值感的低谷期,二年级是高职生自我价值感的高峰期,存在年级差异;理工科高职生的社会自我价值感比文科高职生更积极,存在专业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网络成瘾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与探讨高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金钱观现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与金钱观量表对广州3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金钱观有显著正相关(r=0.798;0.804;0.803;0.807,P<0.01)。2)不同性别、年级及户口所在地,一般自我效能感、金钱观差异显著。3)除大二与大三在金钱观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外,各年级两两差异显著(P<0.001)。结论: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其金钱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性别、年级等大学生的疏离感现状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05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的环境疏离感最高,其次是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最低。三个维度的年级差异均显著。(2)大学生疏离感及其各个维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环境和社会适应性有待提高;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大学生产生高疏离感。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研究当前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00名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抽取其中农村贫困大学生问卷137份,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父母教育理念、文化程度、职业五个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杜凌云  陈婧 《科教文汇》2011,(36):78-79
本文从注意力、语言、父母教养方式、情感发展、行为习惯、自我意识和道德发展七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策略。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主意识的形成,培养他们解决困难的决心和耐心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与探讨高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金钱观现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与金钱观量表对广州3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金钱观有显著正相关(r=0.798;0.804;0.803;0.807,P<0.01)。2)不同性别、年级及户口所在地,一般自我效能感、金钱观差异显著。3)除大二与大三在金钱观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外,各年级两两差异显著(P<0.001)。结论: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其金钱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莉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18-219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网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症状自评表对736名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网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网瘾检出率为3.1%。成瘾组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6个因子分,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高职高专生网瘾存在一定的检出率,网瘾者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网瘾的发生可能父母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