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过年     
大人忙种田,小孩盼过年。这是我家乡仪征的一句俗语。我做小孩时,确是盼过年的;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盼过年之心情,实际上也未曾减弱多少——最近尤烈。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年可以大吃一顿,过年可以穿上新衣裳,过年可以有压岁钱。现在呢,我却好怕过年,新年意味着又一年过去了,我也就增加了一岁,天增岁月人增寿,对于长寿老人是高兴的事,而对于我呢?检视过去的一年,我心惶惶然。同学们,你面对新年是怎样的心情呢?下面的一组文章是否使你心有戚戚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过年烦     
你一定会说我是小傻瓜,过年还烦?过年不烦吗?我就来说说我过年的烦事。  相似文献   

4.
过大年     
小朋友,又要过年啦!你能说出过年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传说中的“年”,说的是年兽,是个可怕的动物,他最怕红色,光和热,于是人们用放鞭炮来驱赶年为副,这样来年就会平平安安。后来这种风俗就一直流传下来了,那么,现在我们是怎样过年的呢?  相似文献   

5.
过年啦     
1要过年啦。2宝宝问妈妈:过年是什么?”妈妈说:过年就是穿新衣。”3宝宝问爸爸:过年是什么?”爸爸说:过年就是放鞭炮。”4宝宝问奶奶:过年是什么?”奶奶说:过年就是吃饺子。”5宝宝问爷爷:“过年是什么?”爷爷说:过年就是贴春联。”6宝宝问老师:过年是什么?”老师说:过年就是宝宝长大了。”过年啦@王钰 @李后佶~~  相似文献   

6.
过年结婚     
民间有句歇后语“过年娶媳妇——喜上加喜”,可情况未必都是这样:我今年75岁,大哥结婚那年,我虽然只有7岁,却对那段“过年结婚”的往事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春节又叫大年,是中国民间最大的节日.小的时候一提过年,早早就盼上了。那时觉得过年真有意思。现在想来,春节如此有吸引力,当时确是发挥了几个功能:如提高消费、改善生活;精神聚乐,合家团聚;充实休闲,丰富生活;敬老爱幼,祭祀上苍;欢呼春天,祈祷丰收等。可是,最近几年来,人们普遍觉得过年没意思,而且也越来越不会过年了,出门走在街上,寡活得很,和平常似乎没啥两样。究其原因:一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平素消费与年节没什么质的差别,春节失去了往昔*集中消费”的意义;二是受市场经济影响,人都越来越忙,人情味日趋淡薄,…  相似文献   

8.
村庄的春节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小孩子人人都盼着过年。父亲常会打趣地在临近过年时对我们说道。只是后来改了:大人盼赚钱,小孩盼过年。临近过年,也许是辛苦一年,没有张罗到什么钱,过年也自然紧巴巴的,才会那么叹叹气地说出来。那会子也没懂是什么意思。过年有新衣穿,过年有好吃的,过年还可以拿压岁钱,只知道这些。  相似文献   

9.
快,过年了     
小雪 《新作文》2014,(1):1-1
小时候,总是很盼望过年,莫名地,我就是喜欢过年。 印象中,开始有过年的气氛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每到这时,大街上就已经分外热闹、拥挤不堪了;每到这时,就能够看到大人们脸上的匆忙与焦急;每到这时,  相似文献   

10.
过年,是守着“空巢”的父母们最热切盼望的日子。为了享受这段全家团圆、儿孙绕膝的美好时光,长辈们精心准备着、期盼着。然而,小辈们的过年意识却在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过年不回家了,他们想利用这段时间去外地旅游或躲在一个地方休息;他们不再精心准备礼品.而是仅仅寄钱回家,权作对父母期盼了一年的安慰。  相似文献   

11.
过年了,又长了一岁,这也许不算什么,对我却意义非凡。长一岁代表我更成熟稳重了,也代表着我将走入更精彩的人生之路。花季少年是我们的美称,这个阶段呀,我们将迈入成熟,心灵也更完美。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崭新的。这不,过年了嘛!孩子们乐坏了,家长们可累坏了。孩子们吃好食,穿新衣,提着小鞭炮;家长们却在家里东西张罗着为过年做准备。过年的时候一切都平静下来,大人小孩都能清闲两天。想着也怪我出生在正月,正好过年。我想那年我的出生准把家里人忙翻了天。今年我15岁了。初九那天我请来了我的好朋友,我们玩得很开心,手忙脚…  相似文献   

12.
凡是今年看过湖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人都记得这样一个场面:《今日谈》的主持人让大冢说一说现在过年有趣还是以前有趣?有个叫王林的教授举了个例子说:以前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父母忙着烧水。几个孩子呢,围在一起学包饺子。虽然兄弟姐妹包得都不是十分像,但因为是自己包的,吃到嘴里,甜在心里。那一种感觉真是好得不得了。如今的家庭。过年时已经没有这习惯了,要么不吃饺子,要么是从街上买了速冻饺子吃。所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的过年不如以前过年有趣、充满人情味。诚然。这种观点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但不能回避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很少得到体验。  相似文献   

13.
大家过年好     
创作灵感:大年初一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姥姥家拜年。一路上我看到我们院子的大门两边,还有小朋友的家门口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大家见面都说“过年好!”爸妈还收发了很多祝福的短信。过年之前,舅舅给我买了好多鞭炮,有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放,有时叫着爸爸陪我们放,大家都很快乐。过年真好啊!  相似文献   

14.
凡是今年看过湖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人都记得这样一个场面:《今日谈》的主持人让大家说一说现在过年有趣还是以前有趣?有个叫王林的教授举了个例子说:以前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父母忙着烧水,几个孩子呢,围在一起学包饺子,虽然兄弟姐妹包得都不是十分像,但因为是自己包的,吃到嘴里,甜在心里,那一种感觉真是好得不得了。如今的家庭,过年时已经没有这习惯了,要么不吃饺子,要么是从街上买了速冻饺子吃。所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的过年不如以前过年有趣、充满人情味。诚然,这种观点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但不能回避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年”字了。俗话说“欢天喜地过大年”,过年是件高兴的事。但为什么要过年呢?“年”字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年”跟农作物有关。最早的“年”字像一个人扛着一捆谷物。有的“年”字上边像禾。禾在古代就是谷物,是各类谷物的通称,就像我们今天把各种谷物叫做“农作物”或者“庄稼”一样。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时间都是按照农历计算,春节这段时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农闲季节,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过年。中国人过年非常隆重,一进腊月门,杀猪宰羊、蒸年糕、做米酒、购买年货。三十儿晚上红灯高挂,贴年画,放鞭炮…  相似文献   

16.
回老家过年     
回老家过年江川蓉“回老家过年”,曾千百次地在心底呼喊,千百次地盘算如何与亲人朋友过年。当真的过年时,年近不惑之年的我却没有童年时要穿的新衣新鞋,没了得了两角压岁钱的高兴劲,还有没了童稚多彩的梦。只有照惯例去乡下为公婆焚一支香添一把土,看沿途公路上的农...  相似文献   

17.
怀念老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过年时的规矩最多,平日在深圳过年,母亲在除夕早上就开始念叨过年的各种“繁文缛节”。不准说不吉利的话,要穿红衣服,不准偷吃桌上的东西。小时候望着桌上的大鱼大肉,看着母亲闭着眼供奉时的场景也只是感到不解,规矩倒成了妖神一般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8.
小寒大寒,立春过年。日子过得就是这么快,转眼间又要过年了。 按理说,“年”是一个节日,是一个可以休息和娱乐的假期,其实不然。有人曾经问我过年是什么感觉,我说就是一个字:忙!年味是忙出来的,大家都在忙着过年,越忙年味就越浓。  相似文献   

19.
过年啦     
愉快地大红鞭炮,五彩烟花,噼里啪啦空中炸空中炸,好似阵阵彩色的雨,飘飘洒洒从天空落下。我昂首空中看彩雨,拍着双手笑哈哈:“过年啦,过年啦,人人脸上乐开花!”过年啦@熊益美 @黄振平  相似文献   

20.
过年     
是多年以前的事。那时候农村生活很困难,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顿好饭,以至于条件稍好些的人家吃顿水饺,其他人家的孩子就以为要过年了。夏家孩子多,没有劳力干活,平时家里没攒下一点儿钱。眼看要过年了,却没钱割肉。老两口商量,把家里仅有的一只鸡卖掉,用卖鸡的钱买一点猪肉。因为鸡杀了只能做出一两个菜,根本不够一家人吃,而猪肉却可以和各种青菜配在一起,炒出许多花样。那年头过年时猪肉也不够卖,又不准私人杀猪。发票。各家各户要凭“肉票”去食品站买肉,一人几两,顶多半斤。还要排队,去晚了的就买不到。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