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虎  李岚 《新闻前哨》2007,(2):55-56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去了真实,新闻工作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同时也就失去了新闻工作职业的生命。中国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明确指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拔高夸大,不得歪曲事实真相。[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必须真实。新闻真实主要包括这样几层意思: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要真实可靠;第二,新闻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语言和动作、原因和  相似文献   

3.
冯广圣 《新闻世界》2013,(6):349-350
新闻伦理学是高校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新时期《新闻伦理学》原有的课程体系面临解构,实践转向成为其选择。学科理论、新闻伦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新闻伦理问题与治理是教学内容的新组成部分,文章对“一个中心,两个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和教学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颜莉 《新闻世界》2011,(1):184-185
新闻良知是新闻工作者的灵魂,是新闻传播业的命脉。近年来,一些传媒的过度商业化取向和泛娱乐化倾向,使违背新闻良知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污染了新闻行业风气,降低了新闻从业者的道德底线。实际上,传媒自身的道德水准、职业操守或是价值取向都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良知已经引起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5.
陈堂发 《新闻知识》2003,(6):32-33,22
真实是新闻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件新闻作品,无论它多么精致、深刻或趣味非凡,只要它被证明为不真实,就要遭唾  相似文献   

6.
徐琼 《新闻前哨》2004,(2):42-43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出现失误或偏差,使报道对象在经济或精神上蒙受损失,产生负面影响,就称之为新闻伤害。所谓新闻侵权,是指通过新闻手段,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名称权及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不法侵害。一般认为,构成新闻侵权包括以下四个要件:新闻违法行为的存在;违法行为造成了损害性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新闻媒体和新闻作者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根据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  相似文献   

7.
新闻职业化与行业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职业是社会的产物,而新闻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新闻职业化的产物。新闻自律机制的依据是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行业内自律能够从行为源头对新闻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持续监控,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较好的监控效果,并保障新闻行业的内部秩序和长远发展,避免他律造成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一、记者职业道德概念新闻职业道德,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活动中所应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基于新闻工作的特点而对记者提出的特殊要求。新闻记者的职业特征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人",交游广泛,经历丰富,生活内容多变。记者的双重身份(公  相似文献   

9.
袁莉 《军事记者》2004,(8):41-41
像其他行业一样,新闻工作也有其内在的要求、规律和规范,即我们所说的职业精神。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实践的反映和经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新闻实践,并随着实践工作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本即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新闻职业精神与新闻实践工作的辩证关系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刚 《当代传播》2004,(4):86-87
学界对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颇多讨论。李金铨教授将新闻专业主义放到了新闻实务和记者素质两个层面上加以考量。他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理论上大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追求报道的客观公正,一是职业的伦理道德.这种职业的伦理道德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发现和传播新闻信息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真实性中易出现的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有“三性”,其中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我们常说新闻就是记录的历史,就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对一个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亦是新闻道德不可动摇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新闻就是记录历史,就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亦是新闻职业道德不可动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新闻腐败现象,亦有人称为新闻道德沦丧或传媒操守问题.全国首个新闻单位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的成立,又一次引发了新闻人的思考: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严防新闻腐败,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叶,新闻传播活动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协调各国的新闻传播活动,加强新闻传播界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世界新闻传播的良好秩序,国际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10年,国际期刊业联合会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1916年,第一届世界报业大会通过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威廉主持制订的《记者守则》,使之成为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1926年,第一届泛美报业协会通过一项规则,旨在协调美洲国家之间的新闻传播活动,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而真实地报道新闻,不在报道中掺…  相似文献   

15.
梅松武 《新闻界》2006,(5):51-52,35
新闻是一种自主性、包容性、开放性很强的事业,需要记者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掌握专门的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业务技能,形成求真务实的独立人格和职业道德。更为重要的是,新闻特别需要记者具有正义直言的历史思维、独立思考的辩证思维和充满激情的形象思维,形成复合型的新闻思维。  相似文献   

16.
孙韵 《新闻世界》2014,(3):89-90
“注水新闻”的出现影响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价值以及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想要解决“注水新闻”带来的问题,应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优化工作机制,努力改变新闻工作者的从业环境;强化管理标准,重视加强新闻采编的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一种自主性、包容性、开放性很强的事业,需要记者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掌握专门的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业务技能,形  相似文献   

18.
张敏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79-180
新闻舆论监督与新闻职业道德论述了新闻职业道德的产生、发展历史,新闻职业道德的作用和近代中国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伦理思想道德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提出把新闻职业道德融入新闻工作,人人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在这个历史阶段,新闻舆论监督与新闻职业道德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与新闻职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实现新闻舆论监督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化、法制化[2].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报道的事件要具有真实性,绝对不能信口开河,道听途说,因此,记者必须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坚决杜绝虚假新闻。严格各项监督机制,要让记者从心里不愿、不敢、不能写虚假新闻。近期发生的陈永洲事情严重损害了记者职业在社会公正形象,广大同仁一定要引以为戒。本文作者针对记者如何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怎样才能杜绝虚假新闻,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采访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的手段和必要过程,是新闻由相对静态走向动态、由发生地走向传媒、由传闻变为新闻必不可少的途径。采访还是新闻保持真实性的必要手段,就是所谓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采访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硬功之一,新闻就像是长在深山里的灵芝,只有勤奋的记者通过翻山越岭的艰苦努力才能采到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