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道需要人文关怀,科技新闻也不例外。将人文关怀融入科技新闻,是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2007年,《南方周末》将科学栏目从新闻版转移到文化版,伴随这一变化的是文化版由黑白版面过渡到彩色版面,这一变化充分反映出《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浓郁的人文关怀。那么《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是如何体现这种人文关怀的?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科技报道这一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惠荣 《青年记者》2016,(18):36-37
《南方周末》自1984年创刊,三十余年来成为理性、严肃的中国媒体的典型代表.从1997年开始刊登的新年献词特色鲜明,是《南方周末》精神的综合体现.本文着重从人格化视域对《南方周末》以及《南方周末》1997年至2015年的新年献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方蓝 《青年记者》2009,(16):74-75
从1984年创刊开始,《南方周末》就一直在改变自己。2007年4月,《南方周末》再次转型,提出了新的口号:“在这里,读懂中国”。与以前相比,转型后的《南方周末》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笔者从头版头条的角度对转型前后的《南方周末》进行了比较,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南方周末》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例证法,从探讨《南方周末》副刊定义、版面语言运用特点、副刊新闻化趋势和内容选择特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梳理总结了《南方周末》编辑特色与价值取向,并重点对《南方周末》副刊的新闻化趋势进行探究,希望为转型时期的纸媒发展与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自中国报纸行业发展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种报纸,《南方周末》曾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人们关注。研究目的: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大特点。研究方法:本文是通过阅读大量现中国主流报纸的的副刊,对比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大特点。研究结果:总结出《南方周末》副刊的四大特点:南方周末精神、文化气息、创新意识、思辨精神。  相似文献   

6.
观点     
《视听界》2013,(1):7-7
有必要冷静思考《南方周末》事件2013年新年伊始,《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现多处低级错误.造成《南方周末》名誉受损.南方周末编辑记者通过微博抗议新年特刊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改动.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的声音,从而酿成一个公共事件。对此,《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三次发表社评称.“这是媒体管理模式遭到挑战的突出例子”,  相似文献   

7.
张二伟 《新闻世界》2008,(12):109-111
本文选取《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教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四个指标对《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具体呈现《南方周末》在这次报道中的框架特色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8.
近日,《南方周末》宣布要进军电视领域。在南周电视节目登录全国电视台之前,编辑、主持人将在网上以"南周播报"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在不久的将来,以《南方周末60分钟》为核心的一系列南周电视节目将陆续出炉。《南方周末》将从平面媒体进军电  相似文献   

9.
<正>《我知道》是由四川卫视与《南方周末》共同打造的一档大型益智类电视真人秀,它发源于《南方周末》风行七年的《小强填字》游戏。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湖南卫视《汉语桥》、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河南卫视《汉字英雄》、江西卫视《挑战文化名人》……今年,总计有十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扎堆荧屏,但与去年节目形式以汉字书写、成语竞猜、古诗词记诵为主不同的是,今年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玩出了不少新花样,四川卫视《我知道》就是其一。  相似文献   

10.
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于去年11月23日登台亮相,并于今年元旦正式创刊。该报一推出就是对开32版,版面分焦点。业界、IT、财经、管理、评论和生活七个部分,由发行量达150万份的《南方周末》报社承办,自然秉承《南方周末》全国性的信息采集力量和广告发行资源,对财经类报纸市场的冲击力绝对不可小觑。 在北方,经营得较成功的财经类报纸《中国经营报》去年10月宣布招兵买马,在新的一年里增办16个大版的《财经周刊》,从而使之成为周二报。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南方周末》确立了“新闻主攻,副刊主守”的竞争策略,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此迈开了它走进“黄金时代”的步伐。2009年10月,《南方周末》在板块上进行了调整,创建了绿色版,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中国的环保进程;几乎同时,《南方周末》iPhone客户端上线,是最早在iPhone创建客户端的中国报刊之一。2012年,《南方周末》宣布进军电视领域,着力打造“新闻剧情片”《南方周末60分钟》,该节目在登陆电视台之前,先在网上以“南周播报”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12.
洪兵 《新闻记者》2003,(8):58-59
从2003年2月起,笔者先后三次对《南方周末》原主编、著名报人左方先生进行采访,下面为访谈的部分内容。问:《南方周末》自1984年创办迄今,已经成为国内外非常有影响的一张报纸。您作为《南方周末》的创办人之一,能否简要地谈谈《南方周末》的创办背景?答:《南方周末》的创办,是南方日报社老社长丁西凌同志向南方日报社编委会建议和获得同意之后创办的。当时丁西凌同志的主要考虑是,我们的党报不缺乏正面、典型报道的经验,但是缺乏办生动活泼的版面的经验,他说,我出国考察,看见外国报纸都是一大叠,这是经济文化发达的表现。而我们的报纸只有4…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在密集的访中行程里,选择《南方周末》作为自己接受专访的媒体,由此可见《南方周末》品牌的影响力之大.  相似文献   

14.
孙韶华 《新闻世界》2012,(6):99-100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其“南周体”的写作手法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特别是在新闻写作上,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独具一格。本文以《乔布斯:改变世界,能否改变中国》报道为例,从语言、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策略等方面对《南方周末》的报道进行初步探讨,总结《南方周末》讲故事的技巧,以期对新闻报道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莹洁 《新闻界》2003,(1):18-19
向熹曾任《南方周末》经济部和机动记者组记者、《南方周末》常务副总编,现任《南方周末》总编辑。在他的眼中,优秀的严肃报纸的理念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好记者?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本次专访以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感谢向熹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作耐心解答。笔者:今天的《南方周末》是中国目前公信力最高、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和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周报。您作为报社领导,在您眼中,《南》现在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将去向何处?向熹:南方周末目前处在一个转型期,它将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严肃周报。我对中国未来报业市场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6.
方超  许洁 《今传媒》2016,(2):87-88
《南方周末》作为中国一份深具特色的新闻周报,不仅以负责任而见解独特的新闻报道为人称赞,其报纸本身刊载的广告也极具特色.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本文以2015年全年的《南方周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广告版面、广告类型等方面对2015年《南方周末》全年刊载的广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财经:报业竞争的下一轮分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年伊始 ,财经类报纸全线出击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已酝酿一年多的新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于去年11月23日登台亮相 ,并于今年元旦正式创刊。该报对开32版 ,版面分焦点、业界、IT、财经、管理、评论和生活七个部分 ,由发行量达150万份的《南方周末》报社承办 ,自然秉承《南方周末》全国性的信息采集力量和广告发行资源 ,对财经类报纸市场的冲击力绝对不可小觑。而在北方 ,经营得较成功的财经类报纸《中国经营报》也于去年10月招兵买马 ,在新的一年里增办16个大版的《财经周刊》 ,从而成为周二报。新年伊始 ,…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20,(4):62-64
1月优异策划☆“在一起”,《南方周末》,1月15日起简介:1月15日起,《南方周末》和今日头条联手推出了聚焦移动互联网时代4名普通人各自“在一起”的策划。策划由《一个非典型东北网红的生存模式》《编织“彩虹”的产后抑郁宝妈团》《卖出1200万斤山货,一个普通农妇如今影响着县城GD》《他16年背200多名老兵骨灰回大陆,出门时总给逝者买一张票》4篇文章组成。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19):17-28
自1996年以来,《南方周末》转型成为南中国一份主流的政经大报,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它深刻地嵌入在中国社会、中国新闻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本文以《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透过过去二十年新年献词的话语变迁,探讨《南方周末》与中国新闻界、中国社会呈现出何种变迁关系,《南方周末》在此过程中如何定位自身媒体角色和社会功能。第二个问题是,在社交媒体中,《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何被再次提起,不同的行动主体又为何对此进行集体记忆,其间又有何种社会意涵。研究发现:1.过去二十年中,《南方周末》经历了启蒙者、记录者/监督者和解释者等角色认知的变迁,总体上处于"混合型"的角色认知。另外,由于调查的式微,《南方周末》被迫转变为解释者角色。新年献词极力塑造《南方周末》的职业权威和合法性,但其所倡导的社会观念并非一以贯之,而是借助往年焦点事件所进行的一种"策略行为",是"事件驱动"而非"价值驱动"。可以看出,《南方周末》的话语实践受到总体政经结构、地方宣传领导人更迭和职业选择等多重因素影响。2.在社交媒体上,微博用户总体建构了《南方周末》曾出现过"黄金时代"的集体记忆,也代表了中国新闻界的"光荣与梦想"。在论述"过去-现在"、"理想-实践"和"传统媒体-互联网冲击"三类关系的话语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在"江艺平退休"和"沈灏被抓"的焦点事件中,网民话语都指向职业模范的离场与"倒塌",映射《南方周末》光辉不再。但也有差异,"江艺平退休"指向新闻业的"时代结束","沈灏被抓"指向中国媒体"制度缺陷"。3.话语若从组织化空间进入公共空间,其周围的结构性条件和行动主体将发生位移,原本的话语也将赋予新的社会意涵。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10,(13):29-31
4月优异策划☆《哀玉树》/总策划王更辉、黄灿,《南方周末》,2010年4月22日简介:4月21日为纪念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遇难者的国家哀悼日,4月22日《南方周末》推出6个版的《哀玉树》特刊。特刊包括悼、担、救、生、伤5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