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62):26-27
隐喻在语言中无处不在。在很长一段时期,隐喻都仅仅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属于文学、修辞学等学科的研究范畴。而后产生的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本文旨在阐述修辞隐喻、认知隐喻的特征,探讨其异同。  相似文献   

2.
从修辞到认知——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隐喻观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研究已从对语言现象客观条件的真值描述转为参照主观对客观的经验以及对人们隐喻概念体系的解释。通过比较分析两种隐喻观的研究目的、方法、范围以及隐喻的内涵、分类、功能和工作机制的差异,探讨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以期掌握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认识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现象与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把语言分为非比喻性语言和比喻性语言,认为隐喻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其本质是认知活动,隐喻表达仅仅是深藏在我们隐喻概念体系中的表层语言体现。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隐喻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作用下关联、对话、投射的结果。并指出对隐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修辞现象,而且有助于隐喻学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也只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技巧,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认知语言学打破了这种局限,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也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是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1.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在人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对隐喻认知特征的阐述,在隐喻研究传统里最  相似文献   

7.
修辞观不仅是语言观,也是一种文化观,它反映了人们如何构建一种科学理论的文化心理流动。客体论的修辞观所构建的是传统的修辞学,即以实用功利为框架;主体论的修辞现恰恰相反,它基于当代社会人们的心灵远游和自我意识的呼唤,把修辞这种语言活动当作人类自我观照、自我超越的一种手段。它所构建的是供人们遨游与托命的玲珑巧妙的心灵载体─—现代修辞学。  相似文献   

8.
焉丽 《现代语文》2006,6(3):52-53
大约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之后,隐喻作为语言的一讲修辞手段,一直是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重点.20世纪70年代至今,认知语言学不仅仅把隐喻看作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或语言现象,而把它上升为人类的思维现象去研究,把它看作一种认知模式,大大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本文通过几个英汉习语(成语)和委婉语的对比,试图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是全人类共有的思维能力,但民族文化的差异使隐喻又具有了民族约定性.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它广泛存在与生活当中。本文通过对中国菜命名中的隐喻现象的分析,说明隐喻对菜名的修辞作用,及中西隐喻美学差异对菜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隐喻的认知功能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今有关隐喻研究的最新理论,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并比较了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隐喻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认知与工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隐喻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作用下关联、对话、投射的结果.并指出对隐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修辞现象,而且有助于隐喻学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52):28-29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只是语言的装饰,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近期的语言学家打破了这种局限,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展开研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看待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程明 《教书育人》2013,(18):100-102
隐喻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的研究渊远流长,一直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直到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才真正开始从认知角度观察和研究隐喻,并将其纳入语言学研究领域,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知世界主要依赖于语言,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隐喻化的,它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隐喻的这一功能导致大量新词汇的产生,语言变迁,以及一词多义现象。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英  相似文献   

14.
李丛立 《教师》2008,(11):35-36
1.隐喻本质上是—种认知现象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种认知活动。在^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修辞的运用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准确、贴切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将修辞概括为:"词约而意丰,事近而意远",指出古代的修辞观,而现代的修辞不但注重说话者意义的表达也在于听话者对于意义的理解。现代的修辞是恰当的选择、安排各种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以准确、生动、鲜明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化手法,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行为的隐喻,以其特有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隐喻的使用不仅使语言变得简洁生动、新奇而富有启发,还可以激起听者的想象力,所以隐喻修辞是人们使用最为普遍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6.
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现象,属于语言学研究的修辞范畴,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名词型、动词型、形容词型、副词型;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博喻与延喻.隐喻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和方法,属于思维范畴.根据源域的不同,可分为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隐喻;根据隐喻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为相似性隐喻和创造性隐喻.  相似文献   

17.
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隐喻产生的认知因素。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由被无意识地使用到成为一种修辞手段,离不开人们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隐喻性思维对于人们的认知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看作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与思维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头"词放隐喻方式的考察,可以发现人体隐喻在人类的认知与思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揭示出隐喻在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思维之间的重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军 《教书育人》2010,(8):85-87
一 引言 长久以来,隐喻一直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借此使所描绘的事物或事件更加鲜活生动。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隐喻逐渐成为哲学、心理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特别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人们不再仅仅将隐喻视为是一种语言装饰手段和语言形式上的修辞,而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至此,隐喻也不再是文学作品的专利,而是包括科技语篇在内的任何语言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的概念投射过程。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科技英语词汇隐喻进行研究,同时阐述该种认知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视为语言形式上的一种修辞手段,而现代语言学则把隐喻视为语言的基本性质之一。语言隐喻性根源的探寻有助于认识语言、思维、认知与隐喻性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