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如图所示,在杯子里灌入半杯水,以纸片盖住,然后用手按着纸片把杯子倒转过来。当手松开后,水并不会流出。对于这个实验,通常教师的解释要点是:把杯子倒过来的时候,杯内水柱  相似文献   

2.
你能做到吗     
你能倒出水来吗 你家有装酱油或醋的小壶吗 没有 那有没有 ? ?沏茶的壶呢 好 那就准备一个这样的壶 然后装上 ? , ,水 盖上盖子 看到盖子上的小洞了吗 好 现在用 , 。 ? ,手指堵住茶壶盖上的小洞向外倒水 咦 怎么倒不 。 ?出来呀 ? 哈哈 松开堵住小洞的手指再试试 怎么样 水 , 。 ,流出来了吧 这是为什么呢 ? ? 知识小贴士 其实这是 : 压力在作怪,当我们用手堵住盖 子上的小洞时,壶里的空气少,压 力小于壶外大气的压力,水就倒 想一想 夏天大家都 : 不出来;当松开手 …  相似文献   

3.
自然教学也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讲“大气压力”这一内容时,我让每个同学利用身边易于找到的物品制作学具,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按照课本中的实验1自己表演:将一块纸板盖住装满水的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板会掉下来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发表了几种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能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浮力”教学时,经常有教师做这样一个实验来向学生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将一个饮料瓶剪去下半部,留下上半部倒过来呈漏斗状,在其内放一乒乓球然后向里面倒水(如图1),此时水会从乒乓球和饮料瓶的缝隙流出;接着教师把瓶盖盖上或用手从下方堵住瓶口,  相似文献   

5.
《大气压力》一课中用一只玻璃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的实验,纸板太厚,实验会失败;纸板太薄,杯口有水,杯中无水,纸板也会被“粘”着不会掉下来。总之,让学生把这个实验的事实同“大气压力”联系起  相似文献   

6.
做好实验,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感知大气压力是上好这一课的关键,教学中,我们有两点做法是成功的: 1.课文里的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说的:“拿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板会掉下来吗?”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家的大鱼缸的出水口被堵塞了,换水就成了问题.难道要把大鱼缸搬起来,将里面的水一点点地倒出来?这是行不通的.通过仔细思考,突然想起在小学时做的一个小实验:将一根较长的橡胶管注满水,用手堵住水管两端,一端放进鱼缸的水中,另一端放在鱼缸外低于水面的位置,放开手水就会自动流出来.我试着也这样去做,父亲是一位司机,看见我这样做,便说他也常用这种方法将汽车油箱的油往外吸,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  相似文献   

8.
a .硬纸片盖水杯 :杯中装满水后盖上硬纸片 ,用手按住纸片与杯一起倒置 ,松开手后纸片不掉 ,水不流出。b .瓶吞鸡蛋 :瓶底铺层沙子 ,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放入瓶内 ,在火熄灭前用剥皮熟鸡蛋堵住瓶口 ,鸡蛋会被压进瓶内。c.烧瓶吸水 :向烧瓶里倒入一些热水并摇动 ,约 1min后将热水倒出 ,倒插入水中 ,水会迅速上升到烧瓶内。d .烧瓶吸试管 :烧瓶中注满水 ,将一支比瓶颈稍小的试管口向上插入 ,一起倒转口朝下 ,水慢慢流出 ,试管上升。e.皮碗 :用力挤出皮碗中的空气 ,再向两边拉 ,两皮碗能连在一起 ,不易拉开。f.空管提水 :去掉圆珠笔两…  相似文献   

9.
1.C型管,S型管 如图1放置的C型管中充满了水,A、B两段开口处用手指堵住,若同时放开两口,则水将从哪个开口流出呢?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直觉是水从A、B两端同时流出,为了判断我的想法是否正确,我做了实验。我用止血带弯成C型管,充满水,用手指堵住,同时放开,水只从B端流出.经过思考,我找  相似文献   

10.
自制物理实验教具拾萃自制大气压强演示仪韦家帅大气压强存在演示实验,按照传统的方法拿来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用一块厚纸片把杯盖严,然后用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再把手松开,而厚纸并不掉下来从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但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常有学生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1.
题目 如图1所示,S形管内充满水,用手指堵住上、下两端的开口后竖立在桌面上.若同时松开手指,则()A.水从上面的管口流出B.水从上面的管口流出C.水从上、下两个管口同时流出D.水不会从管口流出来分析 这道题所联系到的知识有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研究大气压力的实验是:用一个边缘完好无缺的玻璃杯,里面装满水,再用一块硬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如苏教版<自然>第八册第一课).学生会发现纸片和水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掉下来,纸片将水稳稳地托住了.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是眼睛看不见的大气压力将纸片和水托住了,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对于这个实验,几乎所有的科学教材和教参都说杯中要装满水,不能残留空气,至于为什么却没有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周保红 《甘肃教育》2001,(11):28-28
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科学实验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要注意科学性,操作要规范,不能弄虚作假,要重视对学生实事求是的品质教育。如一位教师上《大气压力实验》时,他用一只玻璃杯集满水,将一块硬纸板浸湿后盖住杯口,再用手按住硬纸板把杯子倒过来,不料松开手时,纸板掉了下来,实验没有成功。这是由于杯中还有空气,这时教师就不能过早地给出“大气具有压力”这样的结论,而应及时检查仪器及操作过程等,重新实验,直到实验成功。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当手松开后纸板不再掉下来,表明大气对纸板有向上的压…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自然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中的实验3,往漏斗中灌水,水不进去的实验。在实际操作时,常因漏气而失败,在反复选择材料中,我采取了以下实验,终于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一、材料:洗干净的废弃盐水瓶(带塞)、20ml注射器、输液用针尖。二.制作方法:1.把注射器的活塞取下后,插入盐水瓶的皮塞作漏斗。2.把输液用针尖也插入皮塞(两个孔隔开—些)。三、演示过程:1.先用手把针尖底端堵住,然后往注射器管子即漏斗里倒水,可以看到水不会流到盐水瓶里去。2.如果把手松开,可以看到,水从管子即漏斗流了下来。上述实验绝对不会…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自然第五册《大气压力》一课说:“拿一只玻璃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板会掉下来吗?”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研究大气压力的实验是:用一个边缘完好无缺的玻璃杯,里面装满水,再用一块硬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如苏教版《自然》第八册第一课)。学生会发现纸片和水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掉下来,纸片将水稳稳地托住了。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是眼睛看不见的大气压力将纸片和水托住了,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对于这个实验,几乎所有的科学教材和教参都说杯中要装满水,不能残留空气,至于为什么却没有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大气压小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 .其中的覆杯实验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如图 1所示 .但学生往往认为纸片是被水沾住的 .所以对该实验可作如下改进 :图 1         图 2  取一空矿泉水瓶截取瓶口部分约三分之一 ,把截口磨平 ,并在瓶盖上钻一直径约 1毫米的小孔 .实验时 ,用拇指和中指拿住瓶子 ,食指按住盖上的小孔 ,截口向上 ,并装满水 ,盖上硬纸片 ,用另一只手压住纸片并把瓶子倒转过来 ,松开压纸片的手后 ,纸片不会掉下 ,如图 2所示 .如松开压住小孔的食指 ,则纸片和水都会掉下来 .该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彻底打消了学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讲授大气压强知识,为了体现大气压强的作用,也为了增加趣味,老师们常常要做这样一则实验:取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试管,在大试管里装满水,把小试管底朝下放到大试管里,把这样装好的两个试管倒过来,就会看到大试管里的水徐徐流出,同时小试管自动上升到大试管里。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对于这则实验问题听得较多的解释是:当两试管倒过来时,大试管中的水流出,在大试管内部的顶端形成局部真空,因此小试管顶部A处的压强pA=ρ水gh,如图1所示,其中h是小试管顶部到大试管内部顶端的竖直距离。由于h较小,故pA比大气压强p0小得多。设小试管的横截…  相似文献   

19.
大气压强是大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 .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许多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通过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 .这些小实验有些可在课堂上完成 ,有些可在课外完成 ,器材简单 ,操作方便 ,效果较好 .图 1实验一 如图 1所示 ,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硬纸片立即下落 .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纸片不下落 ,水也不流出 ,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纸片不下落 .实验二 如图 2所示 ,取一注射器 ,把针筒倒夹…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的前提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