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达到两个教学目的:1、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感性认识;根据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尝试分辨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2.
威威 《启蒙(3-7岁)》2011,(10):22-23
血液是在我们身体的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的液体,它是红色的。血液不停地流动着。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是动脉,而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  相似文献   

3.
<正>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血液也总是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方向作单向循环流动。由于毛细血管结构上的特点,使它具有物质交换的功能。这样每当血液流过毛细血管网时,血液的成分也就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通常是由含养料较多的动脉血变为含代谢终产物多的静脉血。但体内也有一些出入器官的血管例外,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血液在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构造特点与其机能的相一致性。通常采用观察鱼尾鳍、蛙的蹼、蛙的肠系膜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考虑到这些材料都很薄,内有毛细血管网,在显微镜下可以直  相似文献   

5.
1教材分析 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血液知识有一定联系,与下一节心脏结构及血液循环的联系更紧密,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在用"受伤后出血情况不同"引入人体有不同种类的血管后,便开始实验,要求观察血流情况,并尝试分辨不同的血管.之后再从血流方向、管壁厚薄、弹性大小、流速等方面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6.
1用手势做比喻1.1以双手及双臂比喻三种血管双手伸于胸前十指相对接触。相连的十个手指比作毛细血管;左臂比作动脉;右臂比作静脉;把躯干比作心脏。问:血液是从心脏出发到动脉的再往前怎样流呢?……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理解了三种血管的关系,而且也使学生清楚了血液流动的方向。1.2  相似文献   

7.
血流速度一般是指血液流动的直线速度,即一个质点(如一个红细胞)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前进速度.血液在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这一系列串联的管道中流动时,它的直线速度与血管的横断面积成反比,与血流量成正比.不同血管横断面积相差很大,在同一个心动周期中,它们的血流速度也就差别很大.例如,主动脉的横断面积约为4平方厘米,而主动脉里流动的血液是由心室射出的全部血液,因  相似文献   

8.
乔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2):56-56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中,给各类血管的定义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学生有了一个概念,毛细血管的两头一边连着最小的动脉,一边连着最小的静脉(最小的动脉→毛细血管→最小的静脉)。进入第五章的学习,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中,接触到肾单位的概念。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蟠曲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相似文献   

9.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第一大动力是来自心脏的节律性舒缩,它一方面促进血液在动脉中流动;另一方面造成心房内压力降低,促使静脉回流加快。主动脉、大动脉有规律地舒缩,推动血液由动脉流向毛细血管,汇集到小静脉,此时,血压已降到大约10~15mmHg。从小静脉流向腔静脉或右心房的过程中,压力进一步降低,最终接近于零。这种压力差是血液回流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物》第二册“淋巴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见图1),虽能说明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但未用文字在图中说明毛细血管动脉端和毛细血管静脉端;未用箭头标出毛细血管血流方向;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箭头标放位置也不够科学。因此,学生认图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图1进行改进为图2,教学效果较好。改动的理由如下:1.根据大多数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的原理,毛细血管应有动脉端与静脉端。2.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方向,一般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流向毛细血管静脉端。3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原理。组织液来自毛细血管的血液。毛…  相似文献   

11.
因对一道关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判定”试题的不同见解,引发了对“如何判定小鱼尾鳍血管种类”的争议,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再探究的基础上,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同时还提出了对试题命制、科学探究和重要概念教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物学中的《血管与心脏》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在讲清楚血管与心脏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只限于课堂讲授很难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必须结合多方面的实验观察,从直观活动的形象中,启发思考多方面的问题,才能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血管”一节的教学中,只限于教师语言讲授与挂图示范.学生很难理解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及与其功能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直接观察到活体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活动形象,  相似文献   

13.
郭道胜 《生物学教学》2009,34(12):57-57
输送血液进入一个器官的血管是动脉,血液从一器官中出来后,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但是.在学习“排泄系统中‘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时。许多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肾脏中有一个结构——“肾小球”,输送血液进入肾小球的血管称为“入球小动脉”,血液从肾小球出来后的血管则称为“出球小动脉”。为什么在这里“进”“出”血液的血管都成了动脉?  相似文献   

14.
文蓓 《母婴世界》2014,(10):78-79
小知识:静脉和它的瓣膜 在我们人体里有三种血管,分别是:静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负责把血液带回心脏,所以,为了防止血液倒流造成心脏缺血,在一些静脉中会有瓣膜。当血液流向心脏时瓣膜张开;血液流走后,瓣膜就会闭合。  相似文献   

15.
1 教学目标及有关要素一览表表 1课题 知 识 点学 习 内 容学习水平教学媒体选择知识能力事实 概念 原理 观察 实验 推理识记理解应用电脑幻灯录像电脑动画挂图模型实物教 学 目 标血管三种血管的概念√√√三种血管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三种血管的分布√√√√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心脏心脏的位置√√√√心脏的结构√√√√√√√√√心率√√√√√心输出量√√√心脏的锻炼和保健√√√  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了解心率和心输出量以及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饮…  相似文献   

16.
鳄鱼的心脏     
瑾瑜 《初中生学习》2011,(10):41-41
血压是血液流动时作用在动脉管壁上的压力。心脏收缩时。心室把血液压进动脉,产生一股压力,让血压达到最高。然后心脏舒张,来自心脏的压力没了,动脉血管由于弹性回缩,血液仍然会继续慢慢地流动,还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医生在测量血压后会记下两个数据,例如“110/70”,就是分别代表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压让汞柱升高的高度(毫米...  相似文献   

17.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晓平译酉星校血管是血液的导管,通过遍及全身的血管网向各组织运送氧及养分,同时回收体内的废物。由心脏排出的血液经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最终到达末稍的毛细血管,接着再向静脉系统移动,返回心脏循环一周。当血管老化或血管出现病变,经内科或外科治疗难...  相似文献   

18.
一、血压的形成 所谓血压,就是指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所造成的侧压力。它是诸多因素即血流动力变数(心输出量和总周围阻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些动力变数相互关系平衡失调.即导致血压的改变,使血压升高或降低。收缩压反映心脏收缩的速度、强度、主动脉弹性、心输出量和动脉容量;而舒张压主要反映血液流出时所遇到的阻力。不仅动脉系统与血压关系密切.而且毛细血管和静脉系统也与之关系密切。静脉系统为容量血管,具有高度的可扩张性.它决定着回心血量的多寡,故对心输出量起重要调节作用,从而明显地影响着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初二《生物》的第四章“循环系统”中讲到,静脉是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返问心脏的血管。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身体表面可以看到,如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既然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那么怎样让学生亲眼看到静脉里流动的血液是从身体各部分向心脏流动的呢?方法很简单:1伸出左手,手心向上,手掌向后倾斜,使脱关节处的皮肤细展,可以明显地看到脱关节处的两条静脉血管(图1)。2把右手的大拇指按在其中的一条血管上,稍微用力地向肘部方向推动1~2厘米左右.使推压的这段血管暂时断流1秒钟左右,然后松开拇指.只见一股血…  相似文献   

20.
1、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又叫心、血管系统,即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有淋巴结、胸腺、脾、扁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