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以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构架的深化,即高职院校和企业将高职教育理念与企业人才培养理念融合一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块的制定、实训基地的建设、科研教师与预就业学生的培养。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煤炭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为例,通过煤炭专业校企深化合作的运行机制和合作内容,建立并拓展了当前煤炭行业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校企"项目化"合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更好地与企业合作,以期对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高职教育、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高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提出双师教学团队的培养方式,创新"立体化"能力递进式的实训平台群构建模式。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点,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创新"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了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不足,分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高职院校、企业及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对策与措施,并特别阐述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平台,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以企业的实际产品为载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及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在执行教学任务和课程考核中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回访,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体系。根据2013—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数据分析,说明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就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就业、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费小平 《职教通讯》2012,(20):26-27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中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按照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原则来确定各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计划,建立与完善学校与企业培养人才的机制,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在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背景下,按照教育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进行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具有本土化"校企双主体"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改革、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模式。更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最优渠道。校企合作实质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资源交换,一种涉及不同经济主体的社会合作。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既利于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又可以直接向企业岗位输送员工,是典型的双赢。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做了有益探讨,从教师培养、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带徒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校企校"合作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林洋电子学院建设案例分析,探索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架构下现代学徒制"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基础上,中高职学校与同一企业开展"一体化、分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解决学生学历提升、高质量对口就业和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三大难题。同时针对"校企校"合作学院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校企校"合作学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用人的满意度。"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明确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校企合作共育组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拔学生组建"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以及优选毕业生安置就业等六个部分。"订单式校企合作"既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能力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表现。本文就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与学生就业企业专业对口成功率不高,现实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就如何进行产学研、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适合企业要求模式改革,怎样进行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应构建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工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配合项目驱动的教材群建设和"企业学院"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具备工艺实施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校高职教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如何培养真正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性的人才,解决企业"用工难",学生就业难等问题迫在眉睫.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学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莹 《文教资料》2013,(10):126-127
在传统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不能充分结合,无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导致专业教育与就业能力脱节,加上学校教育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不一致,更加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学为了达到企业岗位的需求,就要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企业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优化校园文化,有助于切实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职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能够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能够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以及对翻译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提出以教学、科研、就业为主体,促进校企之间深层次合作。共建合作平台、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课程开发、共建教学团队、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方式,能够促进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拉近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任一波 《职教通讯》2015,(17):45-47
随着高职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共享校企合作平台的资源。针对目前高职就业教育现状,通过依托校企合作三大平台,开展三段式就业教育,完善基于校企合作的三级就业工作管理机构,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评价系统,探索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就业教育模式,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形成校企合作共融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学生、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多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