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2001年第八期《点子与窍门》专栏中刊登的《将地球推离太阳》一文,虽属狂想,还有些道理,但利用彗星,笔者不敢苟同。然而在2002年第二期的《争鸣与探讨》专栏中刊登的《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一文,笔者认为该命题本身不成立,就该命题而言,应该改为“公转速度高的行星必定比公转速度低的行星更靠近太阳”,或“距太阳较近的行星应有较高的公转速度,才不至于落入太阳”。而文章内容则更是引用公式不当。然而2002年第八期贵刊在没有登载郑立铭先生的文章的情况下,刊登了郝建宇先生的《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问…  相似文献   

2.
当靠近地平线时,太阳及其周边云彩都会呈现出红色。这种现象被称为吸收,它的产生是因为大气吸收了大量波长为短波的蓝色,而波长为长波的黄色、橙色和红色却穿透大气自由通过。当物体散发或者发射光线时,例如位于地平线附近的太阳或者月亮,这种吸收效果就会更加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光线穿过的空气范围最大,因此过滤就更明显。与本身颜色为黄色的太阳不同,月亮反射的几乎是白光。我们不可能在地平线上看到一个像太阳那么红的月亮。太阳和月亮为何呈桔黄色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02年第二期刊发了笔者所写题为“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不足400字的短文,指出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近日收到编辑先生转来郑力铭先生的批评文章,要我作答。怕过于简短会留下后患,故此答文稍长了些。设太阳的质量为M?,行星绕日公转的线速度为v,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轨道半长径)为A,G为引力常数,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微小影响,则有AV2=GM?(1a)(1a)式不仅在理论上无误,而且对于笔者已经验算过的太阳系内的行星以及资料上已有的行星的每一颗卫星,实际上无一例外地都成立(当V…  相似文献   

4.
唐荣沛 《世界发明》2003,26(11):16-17
在太空,人类曾撂索过太阳最中盖不多所有行星,甚至到太阳一系的边缘。但在我们身处的地球,除了地壳的最外屡,我们却从来没有对地率深处进行勘探,最中心的地核更可谓人类重今最大科学谜团,其神秘程度不亚于星空  相似文献   

5.
生命     
单复 《今日科苑》2004,(3):57-57
我爱茑萝。在寂寞的,没有花草的冬日里,我想起了它。想起了它,我就觉得温暖和快乐,像是春天就在眼前,太阳也变得更光更热了。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2年第2期刊载了“公转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的读者来信,对2001年第8期中的文章“将地球推离太阳”提出质疑。笔者认为,这一质疑是错误的。郝先生只从公式表面着眼,没有从原理本身探讨。其实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半径并不是由地球的公转速度决定的,而应该是地球在太阳引力场中的重力势能与动能之和所决定。我们先在轨道为圆形的前提下讨论此问题,设地球质量为m,相应的引力势能与动能分别为:E1=-GM0mA,E2=12mV2=12GM0mA,二者之和为:E=E1+E2=-GM0mA+12GM0mA=-12GM0mA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5,(9):47-47
美国天学家认为.太阳系的行星可能远远不止我们已知的9颗,估计还应该有12颗或14颗行星隐藏在太阳系遥远的边缘地带.它们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离太阳距离的1000倍至10000倍。  相似文献   

8.
林元章 《百科知识》2004,(12):15-15
人阳辐射能来自太阳中心产能区的热核聚变反应。太阳中心区的热核反应,除了产生巨大数量的光子辐射,使太阳显得光辉夺目外,同时也产生看不见的以光速运动的中微子,直接逃逸出太阳。中微子是一种以光速运动的微粒子,它们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率非常小。中微子除了可与原子核发生作用外,也可以被电子散射,而被散射电子在介质中的运动将产生切伦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同,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近日,中国环流器二号M(H L-2M)装置主机线圈系统在成都交付,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人造太阳"总体安装正式开始。即将建成的中国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规模大、参数高,采用更先进的结构与控  相似文献   

10.
<正>你在夜空中所观测到的每一颗恒星可能都比太阳更大更明亮。在5000多颗亮度超过第六等级的恒星中,只有少数大小和亮度和太阳相等,其余的都要更大更明亮。在500个亮度超过第四等级的恒星中(这包括几乎所有肉眼可见的恒星),所有恒星基本都比太阳更大更明亮。在地球上人类肉眼可见的最明亮的50颗恒星中,明亮度最低的是半人马座阿尔  相似文献   

11.
##正##《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两个小孩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争论起来,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有车轮那么大,可到中午就与盘子一样大了,这说明早晨太阳距我们近,中午距我们远。"另一个小孩则反驳说:"早晨太阳温度低,中午温度高,这不恰好说明中午太阳距我们更近吗?"他们各执己见,相持不下,于是便去请教当时最有学问的孔子。孔子听后,也无法解释他  相似文献   

12.
在所有的行星中,金星最靠近地球,但长期以来金星被厚厚的云层包裹着,天文学家始终看不见它的真面目,故而它展现给我们的只是一团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步揭开金星神秘的面纱。 在所有的行星中,金星最靠近地球,但长期以来金星被厚厚的云层包裹着,天文学家始终看不见它的真面目,故而它展现给我们的只是一团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步揭开金星神秘的面纱。 金星为何如此明亮 金星从不远离太阳遨游,金星在早晨太阳出来前三小时升起,在太阳下落后三小时再一次出现在夜空。金星是太阳系里最亮的行星,其亮度仅次于太阳和月亮。它发出的银白色亮光,璀璨夺目,因而有“太白金星”之说。西方人认为美与爱的女神“维纳斯”就住在金星上。 金星为什么会如此明亮呢?一方面,金星被浓厚的大气云雾包围着,这层云雾反射日光的本领很强。另一方面,金星距离太阳很近,除水星以外,金星是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太阳照射到金星的光比照射到地球的光多一倍,所以这颗行星显得特别耀眼明亮。 太阳从西边升起   金星自转很独特,它的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反。换句话说,从金星看太阳,太阳是从西方升起,在东方落下的。 此外...  相似文献   

13.
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信息》2012,(16):26-32
封面故事:太阳外层大气的温度为什么非常高?太阳外层大气明显要比表面更热,超过100万开氏度,但充足的能量是怎样转移和耗散的一直是个谜。在对太阳表面上小尺度结构进行的高分辨率成像方面所取得的最新  相似文献   

14.
古代,很多人都是根据太阳和星星的位置来判定方位和时间,很少有笨蛋会选择在阴天下雨的时候定位,除非他疯了。 今天,现代人发明了一种高科技的玩意来证明自己比古代人更聪明.更懒情。这些被称作GPS全球定位接收器的东西对自身的要求是:绝不允许出错、绝对忠诚以及绝对智能。它可以随时与环绕地球的24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进行联系,告知我们当前所处的确切位置和准确时间。所以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风骤雨,你都可以坐在车中靠这个东西精确地定位而不用担心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15.
1610年,意大利天学家伽利略偶然地发现太阳表面有几个黑斑。经过研究之后。他证实了这些黑斑是太阳自己产生的,而不是地球和太阳之间存在其他星体所造成的,伽利略将其命名为太阳黑子。人类自此开始了对太阳黑子的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腾讯科技讯(过客/编译)英国工业联合会将领导太阳轨道卫星(SolO)69生产,这艘太空船将比有史以来的任何卫星都更接近太阳。SolO将在水星的轨道内侧进行拍照和测量,以获得新的数据探索什么带来太阳的动态行为。  相似文献   

17.
贵刊2001-8期“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报道言:“…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外,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除开把引力能(是负能量)传给地球是否可能暂且不论,地球速度加快这里指的是公转线速度,而这一速度加快只能使地球更加靠近太阳,而不是远离太阳,因为行星绕日公转有公式:AV2=GM日。A———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V———行星公转线速度G———引力常数M日———太阳质量G,M都是…  相似文献   

18.
宇宙尘埃的疑案相对于巨大的太阳和地球,我们人体实在是渺小。不过,太阳、地球却是积聚了大量更微小的尘埃后形成的,这一点科学家已经确定无疑。而且,科学家还根据宇宙中元素的含量,推测出形成太阳这样的恒星、地球这样的行星的尘  相似文献   

19.
扑朔迷离的暗物质 地球距离太阳1,5亿千米,以每秒29,78千米的速度公转,围绕太阳转一圈是1年;而距离太阳14亿千米的土星绕太阳一周则是30年,公转速度只有每秒6.8千米;海王星和冥王星转一圈竟是100多年,绕太阳旋转更慢。  相似文献   

20.
我们已经讨论过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澄清相对主义引起的混淆与误导。1、从地球绕日轨道运动谈起只承认表面上的相对性,否认本质上的绝对性的相对主义,在相对论中处处都有表现。最有名的要数爱因斯坦曾多次讲过的:是太阳静止、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地球静止、太阳绕着地球转,从相对论的观点来看“是没有什么原则差别的”。真的没有原则差别吗?举一例便足以暴露这种看法的荒唐:如果地球的自转可以等同于太阳的绕地球转动从而用后者来顶替前者的话,那么太阳“绕着地球转动”所对应的线速度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