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比,探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和中国元代杂剧大师之一纪君祥的名作《赵氏孤儿》两大名剧的题材取向、剧情结构、剧中人物特征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的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的关键,是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扫除浅层文字障碍的重要环节,但公开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一些在无奈之下选择第一课时教学的老师,为了增加公开教学的看点,在第一课时干起了第二课时的活儿.  相似文献   

3.
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标志。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受书本知识或前一个同学发言的影响,所发言的内容及语言表达的形式跟前面的同学大同小异,没有新意,也就是局限于心理学所说的思维定势。面对这样的思维障碍,我们当老师的该如何引导呢?一、向对立面引导在一些造句练习中,学生的发言常常表现出两种倾向,要么说的都是好的一方面,要么都是差的一方面。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向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教《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生1:小妹妹做作业时,一会儿玩,一会儿唱,我说:“你这样怎么…  相似文献   

4.
我们有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在语文课上不愿多动脑筋,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因素,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呢?有没有考虑我们老师上课设计的问题能否真正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有的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么流于简单,  相似文献   

5.
余汉英 《湖北教育》2003,(11):40-41
一、明确职责,提高开放式学习效率 开放式学习,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合作式与探究式。要取得合作与探究的较好效果,老师们时常采取分小组讨论法,但分组后常出现各说各的,甚至为了一个枝节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地步。当教师指点小组发言时,学生要么都不发言,要么发言都是回答同一个问题,或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大师的分量     
回想少年时代,我还见过一些大师,可惜,他们长期处于无人搭理的状态,没有人当他们是大师,他们一再成为被监督改造的对象,经常在大批判的靶子中出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学生那一代,有很多人,与今天相比,其实也都是大师,只是当时更不认他们为大师,连小师也不是,多年在喂猪,在大田里干农活儿,在打扫茅厕,在当清洁工。当我们终于发现他们是大师时,他们已经撒手人寰,或是垂垂老矣,还没有等到我们尊称他们一声大师,他们就成了《辞海》里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蜗行鸟 《家长》2014,(12):12-14
正我们常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自制能力差,如果缺少了榜样,往往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要么进步不快,要么停滞不前,是很可怕的。在给孩子树立榜样上,我曾经下过一番功夫,也走了许多弯路。儿子小的时候,活泼好动,非常调皮,做什么都没有规矩,站无站样,坐无坐样,到处乱蹿乱蹦。大人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孩子,于是就生气,觉得孩子没有教养。我没有少教育儿子,总是拿"站如松、坐  相似文献   

8.
正现在小语界很重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以课本为范例,进行课堂练笔。这种读写结合意识是好的,但是,蹩脚的练笔,常常像强行锲入的"钉子",让练笔显得牵强附会。我们应冷静审视目前课堂上的"练笔热"。一、对语文教学"练笔热"的反思1.脱离语境的"假练笔"。课堂练笔是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要么没有引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要么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就让学生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教科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科书上的“课外阅读”就有20个。这些内容,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师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大打折扣:要么弃而不用,要么用而无法,流于形式。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11.
你究竟是谁     
我们常常是容易认识别人,而对自己却缺乏正确的判断。对于自己,要么自命不凡终生追寻不切合实际的奢望,到头来处处碰壁惨不忍睹,要么低贱卑微无所追求,到头来虚度光阴一无所成。那么,你究竟是谁呢?  相似文献   

12.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有一些共同的错误:解题过程清楚,概念运用正确,书写步骤规范,但就差这么一点,要么是没有运算到底,要么是没有看清条件,要么是没有注意关联,要么是没有发现细节。现摘录共勉。  相似文献   

13.
“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想说忘记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我只有矗立在风中想你噎噎”用此歌词来形容目前小语老师对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处理、态度与感受一点不为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常常被老师们有意无意地逼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只要留心第一课时,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竞赛课、展示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彩.那么随堂课中的第一课时就更不用说了,要么蜻蜓点水应付了事;要么错位越位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学周刊C版》2014,(6):128-128
思想政治课在初中各学科中的地位比不上语数外,也比不上理化课,学生往往不大重视,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延续。小学思想品德课不属于升学考试的内容,使得许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形同虚设,要么没有教师上课,要么是语文、数学教师代上,思想品德课常常被挪用上其他课。  相似文献   

15.
王敏 《快乐阅读》2011,(24):82-8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端,而写字教学则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最佳途径。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教学都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书写本、生字本、写字本、练习本上进行机械地反复抄写,结果许多学生在写字时,还是要么少笔画,要么多笔画,而且要么东倒西歪,要么比例失调,更有甚者大量使用"通假字"。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汉字的特点,没有掌握书写的规律,没有形成稳固的书写技巧。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识字的前提下,高效率地进行写字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万事开头难",研究性学习也是如此.现在学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兴趣,而往往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要么没有合适的选题,要么是题目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建春  刘莉 《海外英语》2013,(13):207-208
《皮格马利翁》是世界著名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名作,萧在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该文主要分析该戏剧的主题,包括爱情的重要性、现代的灰姑娘故事、寓言故事、语音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中产阶级虚伪的道德准则等。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本人所在学校的生源有所下降,再加上送完了几届高三的学生后再回到基础年级,来到高二的课堂,感觉非常的失落,在课堂上强调了的题目,讲过的题目再次在试卷上出现时,有些学生好像没有学过一样,或者在课堂上稍微提点有思考性的问题,班上更是没有研讨的氛围,站起来回答的学生要么不吭声,要么说不知道,即使说出来的答案更是离正确的答案相差甚远.在课堂上如此,在课后批改学生的作业时也是碰到类似的情况.于是在办公室里改作业改了一肚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评价中国旧社会的传统女性为“小女人”,她们柔弱而又感情丰富,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的濡养,被伦理、礼教束缚,在爱情婚姻上,她们是可怜的,她们执意追求平等的地位与自由的感情,而结局往往是血泪零如雨,要么是情感被扭曲,要么是生命遭扼杀。于是乎,梁山泊与祝英台成为封建爱情的绝唱,刘兰芝与焦仲卿成就了爱情的悲壮;于是难免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喟叹。正因为这样,  相似文献   

20.
当今许多农村学生惧怕写作文,可谓“谈作色变”.常常是挖空心思竭尽所能也只是东拼西凑,写出的文章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深究起来,这缘于农村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没有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没有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等.笔者在十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得出一些粗浅的体会,现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