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入说:“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的校长喜欢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去管理学校,也有的校长认为,最好的管理是制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我想,最适合我的管理应该是“用文化管理学校”。它是一种微观文化,是一种管理精神、管理氛围,是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人文精神的积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校长讲话,历来都用“水平”、“品位”或“逻辑性”等来衡量,讲话只能代表校长能力的一个方面,不可能代表一位校长真正的管理水平,有的校长健谈,有的校长不苟言语。但作为一名校长,面对教师和学生,还是要追求一种讲话的艺术与高度。学校所有的管理指令都是从校长的口中发出的,校长与教师的沟通也都是通过谈话进行的,民主与公平的声音是从校长的口中传出的,说话的声音不在大小,而在于艺术,他凝结着校长的思想智慧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的校长喜欢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来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去管理学校,也有不少校长认为,最好的管理是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我想,最好的管理应该是用文化去管理学校。上海建平中学的校长程红兵认为,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人文关怀是学校今后发展的依托。实际上,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人文关怀这三部分说到底就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学校校长、学校制度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而就发展要…  相似文献   

4.
谈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教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为割裂“管”与“理”的关系,或重“管”轻“理”,甚至以“管”代“理”,或重“理”轻“管”,只“理”不“管”。例如:有的校长习惯用个人意志取代集体智慧;也有的校长认为学校只要死板地执行条条框框的规定。师生们循规蹈矩就是成功;也有的校长认为学校只要一团和气,各不相争就是成功。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其后果要么就是“一言堂”严重,官僚作风盛行,广大师生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要么就是纪律…  相似文献   

5.
文化管理:学校高品质管理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的校长喜欢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来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去管理学校,也有不少校长认为,最好的管理是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在学校逐渐呈现的"生活晶质教育"品牌特色中,感觉学校教育应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生活品质",作为学校管理也要追求高品质管理生活.  相似文献   

6.
谭成林 《教书育人》2006,(10):28-28
一、校本管理=校长管理 校本管理起源于美国,之后波及到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管理理念。近年来,我国对这方面的介绍也比较多。有个别学校已经引进其管理模式对学校进行管理。但也有很多学校为了装点门面,翻新学校管理理念,也大肆宣扬实施“校本管理”。以为校本管理就是增大校长权力,学校什么事情校长一人说了算,以便校长“一支笔挥舞”。殊不知这是对校本管理的亵渎,或者是一种异化。校本管理实际上是指学校管理权威分散化,实施学校管理共同决策的一种有效管理办法,是一种“自组织管理”,具体运作模式:一般为6221管理结构。即:校长,6位学生家长,2名教师,2名社会代表,1名学生组成理事会。学校预算、发展规划、考试方案、课程教材的选择、新教师的聘用等都由理事会批准。现在有的学校把校本管理等同于校长管理,其目的更多的是放大自己的权力。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有的校长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来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通过人文关怀去管理学校,更有不少校长把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上,在学校管理中,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不是矛盾的,而是和谐统一的。人文管理要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制度管理为人文管理提供保障与支撑。强调人文不能不要制度,强调制度也不能忽视人文,而且不宜过于强调孰重孰轻。  相似文献   

8.
正确使用奖惩,是校长管好学校的两种手段,也是一种管理的艺术。“赏厚而信,刑重而必”,“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可见,校长应研究奖惩。我们长年在学校工作,感到每年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时,都经常碰到四个难以逾越的误区:一是把“工作贡献奖”当作了“精神安慰奖”。有的教师工作一般化,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校长们都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但有的校长对以人为本的理解还没有到位。这一方面表现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当完人,要求教师不能出任何差错:另一方面表现为把教师当超人,教师从早到晚、从工作日到双休日都被安排有工作;还表现为制定非常完备的、刚性的考核教师的制度,这种制度把教师变成了量化的人、工具的人。同时,有的校长在提倡以人为本时,思想上并不很清楚以人为本是以学校中所  相似文献   

10.
田伟 《考试周刊》2010,(22):233-233
有人把校长比作三尺讲台的领头雁.有人把校长比作教师心灵的晴雨表,有人则把校长比作学校管理的一张王牌。言外之意都是在强调,校长就是学校的天.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一位好的初中校长应该是一个集“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管理行家”三重角色于一身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11.
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除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之外,以人为本,对教师的人文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校长对教师的管理与教师对学生管理一个样,“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不管。”关键在于端正工作态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提高服务意识,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化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和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但在“四制一目标”的推行过程中,校长本身也暴露出诸多不足,校长工作仍任重而道远。现就校长说话方面反映突出的问题作点浅议:…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所学校的校长就是这所学校的灵魂”,这句话不仅彰显了校长对于学校运行发展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了校长的人格魅力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校长,需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人格魅力来提高对学校的影响力,而人格魅力的提升往往与其言行密不可分。本文分析如何通过卡耐基语言艺术来凸显校长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校长作为最基层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与管理 者,官位不高,权力不大,但位置重要,责任重大。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可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校长。 一校之长,如果不会用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很难把学校办好。校长要办好学校,必须依靠教师,因为教师直接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这就要求校长有顾全大局的谋略,时时了解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要了解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校之长,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力发号施令,但如果能充分运用校长的非权力因素诸如人格魅力、出众的才华以及对教师给予人文关怀等去影响、感染每一位教师,对学校管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在观念上校长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看作教师中的普通一员,以更好地拉近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架子”往往是领导人自己摆出来的,很容易激起教师的逆反心理。科学的学校管理呼唤校长要多深入到教师工作中去,这样教师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其次,校长的品德修养对教师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常言道:近朱者赤…  相似文献   

15.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校教育也不例外。一所学校缺房子、缺钱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缺精神、缺习惯。学校教育应从“纽扣”一样的小事和习惯抓起。近年来,重庆市黔江中学把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作为学校的重点工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力求把每一颗“纽扣”管理到位,切实提高管理效益,提升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一忌生搬硬套校长之所以成为校长,一定有过人之处。工作经验对于校长来说,自然是不在话下。但任何经验都有一个适用条件,不可一概照搬。1.不可照搬班级的管理经验。有的校长刚从教师岗位走马上任,只得临时使用班级管理经验来管理学校。管理班级对付的是那些毛头小子,管理学校对付的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教师队伍,把管学生的一套搬出来对付教师当然不会得心应手。2.不可照搬原来的管理模式。有的校长把原来的学校成功经验搬到新学校,总认为不会有“保鲜期”问题吧。然而常常事与愿违。一个校长能管理好甲校,但他仍用甲校管理模式去管理乙校,一般…  相似文献   

17.
校本管理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校的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校本管理起源于美国,之后波及到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管理理念。近年来,我国对这方面内容的介绍也比较多,有个别学校已经引进其管理模式对学校进行管理。但也有很多学校为了装点门面,翻新学校管理理念,大力宣扬本校实施了“校本管理”,以为“校本管理”就是增大校长权力,学校什么事情都由校长一人说了算。殊不知,这是对校本管理的亵渎,或者是一种异化。校本管理实际上是指学校管理权力分散化,实施学校管理共同决策的一种有效管理的办法,是一种“自组织管理”。其具体运作模式是:一般为6221式管理结构,即:由校长和6位学生家长、2名教师、2名社会代表、1名学生组成理事会。学校预算、发展规划、考试方案、课程教材的选择、新教师的聘用等都由理事会批准。现在有的学校把校本管理等同于校长管理,其弊端是更多地放大了校长的权力。  相似文献   

18.
雒宏军 《今日教育》2011,(1):108-108
一、校长是一校之“魂”,但‘魂’要附教育教学之“体” “校长是一校之魂”,或者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虽然有“人治”的嫌疑,但是我们都知道要想真正走出“人治”之道,似乎还遥遥无期。况且学校还有自身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校长和教师的人格魅力都是不可缺少的教育要素。校长是一校之“魂”,就要看“魂”归何处。  相似文献   

19.
校长也是学校教师的一分子,他们也担负着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只是他们更多的是处于管理、处于引领的作用。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加上自己的特殊地位,平时很难与教师“零距离”接触,这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那么校长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智慧,为学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觉得“居下”是个不错的做法。这里的“居下”,就是指校长经常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名教师,要经常和教师进行换位思考。1.校长要多学习,丰富教育理念现在校长都参加了各级培训班学习,但主动地去钻研,并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把学到的理论进行内化的不多…  相似文献   

20.
当校长,特别是当一所特教学校的校长是很不容易的。要办好一所学校,要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做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好的校长是至关重要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把校长比之为"学校的灵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教师"。校长要领导和管理好一所学校,除了要精通教学业务,熟谙教育规律,除了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外,还必须长于学校管理,应该具备以下四种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