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发掘的6座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中,其中弧方形的墓葬形制参照长安地区唐墓可知属高等级墓葬。文章分析了墓葬年代、墓葬等级及P.2523《敦煌名族志》的编撰年代,认为两者均为开元年间,因而认为M123、124、125等墓为外任归葬的敦煌望族——阴氏家族墓葬,其中阴稠或阴仁协以及阴仁希可能与M123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由模印塑造出浮雕图像的古砖,学界一般称之为"画像砖";而上世纪中期不断发现的在砖面泼墨作画的小砖画,亦被称为"画像砖"。这种名称混淆了两者性质的不同和艺术特点的差异,从而为研究带来混乱和不便。后者名实相符,前者据其本身的性质看,应为"模印塑像砖"。文章还梳理了模印塑像砖在河西地区的使用轨迹、敦煌模印塑像砖墓的墓葬习俗和特点、敦煌地区的厚葬之风以及敦煌模印塑像砖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敦煌佛爷庙湾M121墓室、甬道铺设了龙首犬身呈犬坐的怪兽模印砖,其造型怪异,为前所未见,其性质、名称均令人生疑。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地区陆续发现一批呈坐姿的以"龙"为主题的文物——"坐龙"。这些坐龙或出土于遗址或出土于墓葬,质料则有铜、陶之别。时代自唐代以降,下迄元代。经与史籍核稽,这类"坐龙"可分为两类:一是金代皇帝辂、辇之上的"坐龙"饰物;一是唐、元代墓葬所出为敦煌卷子所载之辟除凶邪的"伏龙"。  相似文献   

4.
衡阳市文物工作队于1990年底在衡阳市郊区烧碱厂基建工地,发掘了17座古代墓葬,出土了56件历史文物。墓葬分布在堆子山山脊及柏树园东坡和羊老山一带。保存完整的墓葬尚有高大的封土堆。据初步调查,该地现有封土堆的墓葬约50座。发掘的墓葬,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基或长方形砖塘基。券顶砖室墓有双室与单室两种形制。双室墓13座,前后两室,平面呈“凸”字形;前室放置随葬器物,后室放置棺椁尸体。单室墓2座,基室形制与砖塘基相同,平面呈长方形;砖塘墓2座,仅砖室,  相似文献   

5.
浙江杭州余杭区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墓砖上的模印文字,根据文字名称可将其分为“方”字、“刀”字、“急”字、“足”字、“斧”字、“宽”字、“坾”字或“宁”字、“门”字、“出”字、“建”字、“副”字、“头”字等十三类,墓葬封门、甬道和墓室分别用不同种类的文字砖砌筑。模印文字数量有一字、两字、三字、四字、五字等几种,以两字、三字常见。砖文基本为楷书,有正书和反书两种,反书占的数量稍多一些。文字的分类和命名是按照数字顺序、大中小类、同类字笔画的增减以及相对位置等规则而定。小横山南朝墓文字砖是截至目前发现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次,对研究南朝时期墓砖的种类、施用位置以及墓葬的营造过程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仪对高台骆驼城魏晋墓出土画像砖颜料进行了分析 ,并与河西其他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进行了分析比较 ,归纳出甘肃河西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的种类、来源及特征。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众多的唐人墓葬,尤其是帝王陵墓,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雕刻、塑像艺术。  相似文献   

8.
六朝歌舞盛名千多年,且远播日本等地,可是除文字外未见图像。70年代盱眙出土吴(魏)晋时代模印砖画巾舞图,抽象性太强,且藏之于库,末刊于世。今年春,南京中华门外古“长干”地区的遗址上,出土一批模印画筒瓦,图像计六、七种之多,足可辨者,其舞者手则持扇,舞姿或单或双,更作群舞,人  相似文献   

9.
三、襄藩王室墓葬规制 从目前发现的襄藩王室墓葬看,墓室除个别砖室外均为石室,墓室前设有甬道,极少量亲王墓葬设有前、后室,其总体规制是由爵封不同决定的,这也对应了《明史》记载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二郎岗2号东汉墓中出土一批画像砖。砖的侧面均模印有车马画像图,一砖一画,画面主要由一立树、一导骑、一飞鸟、一轺车、一文吏等五部分组成。根据墓中出土的珥铛以及画像中的形象特征判断,墓中主人是一名女性,砖上车马出行图叙述的是一幅死者亲属为女性死者送行的送葬图,而且图上反映了东汉时期的"举孝廉"制度,以及死者亲属而非死者本人的官阶地位与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