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锐对权力的书写是他触摸世界,谛视人类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方式,使其小说创作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层次性:既有权力视角下的女性命运,有政治权力冲突中人生的变异,又有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权力对人生的巨大束缚。李锐由此构建起了权力网络中的人生世相,悉心关照着人类的诸多不自由。李锐小说创作通过权力因子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有力洞穿,折射出对人类生存状态不断追索和叩问的有力姿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李锐对女性有着其独特的偏爱,因为偏爱,李锐笔下的女性显得美丽而动人,她们在人生的困境中放出了异样的光彩;在饱经岁月磨难、饱尝人生苦难的女性身上,他有意无意地避开写女性的丑陋,而是把人性的光辉撒在了她们身上,使其作品中的女性有了一种救赎精神。  相似文献   

3.
小说中的"父亲"想逃离现实的困境却在无意中陷入了更加残酷的困境,最后却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主人公宿命的人生悲剧正如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谬所言:荒诞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基本生存处境,现代人被抛在这种处境中无处可逃,他唯一可做的是如何面对荒诞并在荒诞中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的“父亲”想逃离现实的困境却在无意中陷入了更加残酷的困境,最后却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主人公宿命的人生悲剧正如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谬所言:荒诞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基本生存处境,现代人被抛在这种处境中无处可逃,他唯一可做的是如何面对荒诞并在荒诞中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主要包括儒家入世价值和精神之独立自由.但由于处于现实政治困境中,俱难实现这两种人生价值观的统一.因而他只能选择隐居来实现精神的独立自由.隐居初期,陶渊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精神自由,然而生活的重重矛盾使他再次陷入困境.于是他试图以“神”,即委运乘化的精神方法指引自己走出困境,但最终未能做到,反而陷入代表“形”的酒中.  相似文献   

6.
在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以平实的笔调描绘了平凡人琐碎的生活故事,其中蕴含着对生存本质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探寻,展示了荒诞世界里孤独的灵魂,悲悯并审视人们为逃离生存困境、寻找人生归宿所做的努力,在对凡俗人生的体察中体现出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中以一种悲凉的笔触,写下了主人公福贵长达50年的人生历程。对于主人公福贵命运和人生境界的叙述给人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福贵精神即以乐观的方式面对人生的劫难,以一种顽强隐忍和自我鞭策的精神来处理人生之厄,这种精神具有极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51年生于北京的史铁生,初中未尽便赶上文化大革命,插队未完21岁便双腿瘫痪,从此开始了轮椅上的日子。史铁生面临着身体和精神的困境,残疾后的他,提出了三大人本困境,即人本来的困境,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着的这一群万物灵长;这困境是人本来的本质的困境。他说"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之间并且无法与他们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上帝用三种东西来折磨我们。"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中以一种悲凉的笔触,写下了主人公福贵长达50年的人生历程。对于主人公福贵命运和人生境界的叙述给人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福贵精神即以乐观的方式面对人生的劫难,以一种顽强隐忍和自我鞭策的精神来处理人生之厄,这种精神具有极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悲凉叫温馨.有一种绝望叫希望,这是我品读《项脊轩志》所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感觉。归有光用平淡如水的文字抒写至真至诚的性情.用悲苦苍凉的人生烘托弥足珍贵的亲情;是历历在目、活灵活现的亲情温暖了我的心灵。是多灾多难、无可掌控的悲凉冰冻了我的希望。对于归有光。我除了悲悯还是悲悯.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相似文献   

11.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父母就多了一份希望和责任。他们要为这希望付出一切,孩子也就在希望中寻找人生的真谛。父母自然知道年幼的子女还经不起岁月的磨难,贸然放子女去飞,无疑会害了子女。他们为子女设计人生,用手中的镰刀砍去荆棘,用粗糙的双手填平坎坷。但是,父母更知道,如果让孩子永远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走,即使给他掌声,给他快乐,扶他成功,孩子都不可能有自己的路,不可能有自己的掌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成功。子女只是温室中的花朵,定然经不起风吹浪打。  相似文献   

12.
李锐的小说始终关注着人类存在的困境,这主要表现在对宿命的表达上.在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宿命结局大致存在两类:人自身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人生悲剧以及历史、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无法逆转的命运.同时,人在"宿命"这张巨大的网笼罩下产生的无力感和虚无感与人的理性之间的对立,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生存的荒诞感.  相似文献   

13.
李锐的知青经历不仅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也为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生命体验,它融贯于李锐的整个小说创作中。但不可否认,知青经历也给李锐的小说创作造成了难以摆脱的困境。乡土空间价值判断的摇摆游移;“革命”身份的有意回避导致作品反省力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14.
人生有说不尽的话题,人生的状态常常在“逃离”与“苦守”之间徘徊。有人说,人生的状态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苦守,一种是逃离。有的人提倡苦守,且认为这是一种执着,一种坚持,一种忠贞,较高的境界是善于化苦守为坚守;有的人提倡逃离,且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放弃,是又一次选择,人生的姿态就是行走。如何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人生的状态呢?下面三篇文章肯定对你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围城》作者以调侃戏谑的笔调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极深刻地表现了人生如同围城这一具有哲学意味的主题。小说所展示的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平凡普通的现实生活,就象生活本来的样子,既没有催人泪下的曲折故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但作品在对人物基本生存状态的展现中,却蕴含了深沉的生命意蕴,一种生命的孤寂与悲凉、痛苦与无奈。而这一点在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悲剧中表现的尤为深刻。方鸿渐曾先后与四个女人有过情爱纠葛,如果说和鲍小姐的调情、和苏小姐的应酬只是喜剧,和唐晓芙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人生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生命,思考人生,是《庄子》的核心所在。他反思人生的困境,寻求一种解脱,虽在现实中苦苦挣扎,但他对生活有一种深沉的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达观,以艺术的眼光审视生命,超越苦难和无奈,将生命演绎成动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在“人生三部曲”中池莉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冷峻的叙述角度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 她笔下的主人公在婚姻这一“人生课堂”中成长起来,在“烦恼人生”中寻求解脱。其审美结构是一种多层 次的,在于把读者引入文本的深层空间,启发读者思考生存的困境、体验人生价值,从而实现现实主义文学 “为人生”的创作宗旨。  相似文献   

18.
田纳西·威廉姆斯以《玻璃动物园》为载体,呈现了一部无声的人类生存的悲剧。剧中温菲尔德一家三口身陷现实和精神的双重困境时,勇敢地做出了自我生存的选择,却难以摆脱悲剧的命运。他们的痛苦,是人类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无法逾越的难题。他们的悲剧命运,折射出现代人类普遍面临的生存困境,揭示了剧作家对于人生的悲剧理解。  相似文献   

19.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亲情,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他或她走过一生。他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  相似文献   

20.
史铁生是一位创造者,是当代作家中第一个确立人类生存困境的文化观念的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以极其严肃而又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重构新时代的人文精神,感悟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