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应用题教学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图画应用题(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开始到“11~20各数的认识”)。2.过渡阶段———表格式应用题(从“9加几”开始到“8加几”)。3.正式教学阶段———文字应用题(在“8加几”的最后。只限于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简单应用题)。这三个阶段的应用题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和第四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的教材中。现简要分述如下:一、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搞好第一册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打好基础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多年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出以下六点经验 :一、早孕伏 ,早起步 ,为应用题教学做好准备小学数学第一册应用题 ,是根据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的。讲到“7的认识和加减法”后 ,开始出现图画应用题 ;讲到“9加几”以后出现了半图半文的表格式应用题 ;讲到“7加几”以后出现了全文字应用题。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应用题的启蒙教学比较合适呢 ?通过教学实践知道 ,不要等到应用题出现后才开始教学 ,应该早孕伏、早起…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所以教材中全文字的应用题出现得较晚。但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从10以内的加减法起就已开始了。最早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主要用来体现加减法的运算意义;接着在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安排了半图半文的表格式应用题;然后再出现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个别名词仍用实物图代替)。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方式,为搞好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但要逐步地、自然地完成简单应用题由图到文的过渡,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简单应用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加减法简单应用题例4、例5,是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出现的图画应用题,和本单元有图有文表格应用题的基础上出现的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根据教材的这一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按如下程序教学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理清知识脉胳,把握整体结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开始。它包括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及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等内容。教材一方面继承了原通过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减法穿插进行,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特点;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对数概念的理解,新增加了数的大小比较,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等内容,并加强了观察、思维和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等内容,进一步展现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计算规律;通过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提前孕伏简单加减法应用题…  相似文献   

6.
第一册教材采取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目的在于分散难点,使学生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认识3后学习加减法,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第二阶段是从认识4后,加减同时出现,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一图一式  相似文献   

7.
简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简单应用题。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的一些最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识字不多。所以在教材中较早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然后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出现了半图半文的表格式应用题。最后才过渡到直接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从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册教材中,我们所要进行的不光是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的教学,同时还要进行简单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为了搞好这一启蒙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为他们以后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  相似文献   

8.
本册教材编排,有两个循环,同时加减交错,重复繁琐,脉络不清,学生不容易掌握规律。建议把10以内数的认识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别归在20以内数的认识及20以内数的不超十加减法里,同时加减法也分别归类,这样可以在掌握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减法,系统性强,便于集中讲深讲透概念,突击重点,揭露规律,熟练运算。原教材是式题和应用题混杂编排,这样学生在运算上还未达到熟练程度,甚至对概念还未掌握清楚,马上就要来解应用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个困难更大.因为解应用题不仅要求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算式,而且还要求计算的正确、熟练,任务是较复杂的。建议把应用题分别集中在加、减法式题以后讲解(如加法、加法应用题,减法、减法应用题)。这样安排就使学生能在熟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积极改进应用题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问题。现就如何搞好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谈谈我们的作法。一、让学生提前接触应用题。一年级教材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才正式出现应用题。为让学生提前接触,我们在他们一开始学计算时就把教材中的插图复述成文字题。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有一幅  相似文献   

1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 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与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20以内的加减法,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必不可少的基础,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计算和应用题。 计算分为口算和笔算两个单元,第一单元讲口算,主要包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二单元讲笔算,主要包括,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应用题是穿插在计算中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求一个数比另一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给简单应用题提问题、补条件,自编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6、7加减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加减法应用题教学的基础,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对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法应用题知识的起点;是连接加减法与加减法应用题知识的纽带。教活这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口算、珠算、笔算加减法,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本单元教材内容是在万以内加减法和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除法中的有关计算和多位数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服务。本单元教材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其编排和原  相似文献   

13.
简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简单应用题,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最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十分有利的。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识字不多,所以在教材中较早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然后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出现了半图半文的表格式应用题。最后才过渡到直接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从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册教材中,我们所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材第二册中的应用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给应用题补充问题和条件;另一个是出现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另外,到本册为止,各种类型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基本上都出现了.因此,综合整理全面提高学生解答加减应用题的能力,应是教学任务之一.从教材看,尽管内容各有不同,但都以掌握数量关系为训练主线贯穿始终.因而,在教学中要以应用题结构和数量关系为核心,帮助学生构建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整体认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的能力.我们认为采用以下的措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1.通过补充问题和条件帮助学生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新教材第一册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六年制教材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六年制教材只有求和与求剩余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新教材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内容的调拨。1.将原教材第二册中的“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提前安排在本册,原教材第一册中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后移至第二册。2.增加了三个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在编排上,教材继承了那些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一年级教材在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中一共安排了三次“复习”:第一次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之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第二次是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三次是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之后,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好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继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其中,数的组成和口算连加是本单元学习“凑十法”的认知基础。因为教材采用适当分组的方法编排、教学,于是9加几的学习就成为发现凑十规律寻求计算方法的起点。所以学好“9加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对学习“8加几”、“7加几”……,进行演绎推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强化认知基础,寻求探索途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凑十法、数的组成和口算连加为建构基础,而凑十法是核心。掌握凑十法又必须具备(1)9、8、7、6各加几得10;(2)9以内数的组成;(3)三…  相似文献   

18.
课题: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0—41页“8的认识”教材简析: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学认数字、写数字和1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中采取了认数和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8的认识”是在教学0-7各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8的认识”的方法和思路与“7的认识”相同,只是8的组成和写法难度较前增大。本节课的重点是8的意义、组成和写法,8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技学目标:认知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2使…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识字少,抓好一年级应用题的启蒙教学,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一年级小朋友学习应用题作些必要的准备,并做好应用题教学的过渡工作,这样才能为以后学好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做好应用题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开始学习的,这时,教材里虽然没有出现应用题,但安排了不少的插图来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些插图孕服有关应用题来教学。具体做法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 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