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积淀,是能让人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的文化。让当下的学生目中有国学,心中有国学、对祖国、对国学有一种厚重的民族情怀,是历史传承的需要,也是民族发展之基。我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学底蕴,让国学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滋养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开展了国学周活动,让学生深入认识国学、了解国学、体验国学。  相似文献   

2.
国学文化     
郑智敏 《教育》2014,(1):6-6
正为发扬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直第一小学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班",采取周末自愿参与原则,在供奉孔子的恭城文庙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图为日前该国学班同学学习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育英学校积极开发国学教育课程,以促进学生人格品性的养成,从而实现修身课程目标。2013年,气势恢宏、富蕴汉风的仿古建筑--育英学校“西翠国学书院”建成,标志着学校的国学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书院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面向全体师生,普及人文知识,提高国学素养,努力将“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点滴细微之处,并力图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脉源泉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我校自1997年开始诵读古诗文.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学校领导从各个角度培养师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学习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努力为其创设古诗文诵读的时间与空间,完善各项措施,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学经典诗文.  相似文献   

5.
我校自1997年开始诵读古诗文。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学校领导从各个角度培养师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学习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努力为其创设古诗文诵读的时间与空间,完善各项措施,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学经典诗文。  相似文献   

6.
于秀红 《教师》2013,(21):33-33
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构建学校的文化立体感,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今后的长足发展,实施国学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小学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在学校成才,学校以成才的学生为荣。只有不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学校才有生存的空间,学校才会发展壮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会知识并不太难,所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生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我校在振兴国学文化思潮的强劲推动下,积极开展国学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涵,旨在把民族精神注入学生的头脑和生活中,用国学教育为学生擦亮民族精神底色。在  相似文献   

8.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回归课堂,对弘扬民族文化,展现精髓至关重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合理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以活动为载体,创设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国学精髓,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字词积累和写作素材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通过适当讲解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引导学生把国学经典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都有利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育英学校积极开发国学教育课程,以促进学生人格品性的养成,从而实现修身课程目标。2013年,气势恢宏、富蕴汉风的仿古建筑——育英学校"西翠国学书院"建成,标志着学校的国学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书院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面向全体师生,普及人文知识,提高国学素养,努力将"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点滴细微之处,并力图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脉源泉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学教育方法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以知识传授为主,以伦理道德教育为辅,以国情教育为主,以自身修养和可持续发展为辅。这样的教育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具有可能性,为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提供了固定的平台,但是我们也发现,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进步,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2.
张海燕 《考试周刊》2011,(75):50-50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结晶,蕴涵丰富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读国学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在倡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诵读经典的同时启发学生领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哲理,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髓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国学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国学教学。  相似文献   

14.
弘扬国学传承经典,对学生的思想成熟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强化国学经典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国学精神的真正内涵,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具体为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与学术。国学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在课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但是国学经典如何育人,如何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浸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尚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思想情操、人文素养、价值评判、道德标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与关注。因此,加强学生国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国学教育的氛围里耳濡目染,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我校开展了国学实验项目,在开设国学诵读课的基础上,重视学科渗透。在音乐课上,学生和着音乐吟唱国学经典;在研究课上,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上,学生边诵读古诗,边想象意境,为一首首古诗配上趣味盎然的图画……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陷入了思考:能不能让国学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一、用国学评述时政【教学片断】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时政小故事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初中英语课堂要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场所,学生在体验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出去.换言之,教师在英语课堂要对学生进行一次经历教育,有关国学的经历教育.国学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学生可以不断汲取的文化源泉.教师要将国学融入课堂的具体环节,使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国学,能用国学中的精神去学习英语,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9.
诵读国学经典,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对学生长期实施德育教育的教育策略,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最好的教科书,倡导着一种嘉言懿行,对于开拓心胸,志趣,提升人格素养,培养教学好思习惯,开发潜能,启迪智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将国学经典与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将《少年王冕》中"孝文化"和"勤文化"渗入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王冕的精神内质,还能得到国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