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读报,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本版责任编辑”是某某,那块版的头条并且作了重头处理的文章署名也是某某,不过通常换成了“本报记者某某”。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不是说自己的文章就不能发头条,如果真的是好文章,当然要“敢为天下先”,“不避嫌”。问题是有的文章一般,真的不值得上头条,在二条位置就已经很破格了。另一种情况则是整个版面上没有一篇文章能“出其右者”,自然“矬子里头拔将军”,理所当然地上了头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是为自己谋名声,自个拍自个的马屁。细分析起来却觉得这种看法有失…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在1月12日的《值班手记》上专门就“换个思路选头条”谈了几点意见。他写道:今天一版将哈尔滨交警战三九的通讯和照片发头条,而且作突出处理,这是一种突破常规的做法。三版将原来的头条《石家庄六千青年农民入党》换下,将《老头辩论会》升为头条,也是一个破例。按常规做法,青年农民入党这  相似文献   

3.
报纸发一版的稿子分量要重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的,也并不是每一条理应是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特别是编辑都能理解、认识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甭管他什么版面。新闻贵在新,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就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2000年12月29日,我精心采写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本想冲击头版头条的,不料正碰上新来的市委书记的一个活动占了头条,又碰上一个区委书记抓本…  相似文献   

4.
去年初,《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发表不久,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德州市40家企业试行质量工资制》新闻稿,投寄首都某报社。稿件主要内容是:山东德州市40家企业从去年第二季度起,在内部试行工资与产品质量挂钩制,促使企业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稿件投寄后一个多月,未见采用,编辑部也没回信。我就给《中国劳动报》抄寄一份。很快《中国劳动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随后,某报社也发表了,放在4版头条位置,一字未改。稿末注明“摘自《中国劳动报》”。  相似文献   

5.
如何写出精彩的头条新闻,是许多新老记者关心的问题。梁衡结合自己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屡屡写出头条新闻的经验,总结出头条写作的“三点一线法”。他说——打靶时有一个术语:三点一线,眼睛从标尺缺口里看出去,缺口对准星,准星对目标,三点连一线,这时扣动扳机,就能击中目标。记者的上稿率也就是他对目标的命中率,要提高命中率也有个“三点一线”,这就是:中央精神、受众热点和事实。一般来说,只要你采访的事实是中央所提倡的,又是受众所关心的,你这篇稿子就基本命中了。梁衡认为,中央精神、受众热点和事实,一定要三点结合成一线,这才是真正的…  相似文献   

6.
“丁零零……” 10月31日,星期一。上班后我刚在桌边坐下来,办公室的电话就响起来。我的心咯噔一下悬到了半空,犹豫着慢慢拿起话筒。 “你们怎么搞的?昨天的一版标题有两个错字,太不负责了!” “请您读读文章。这是我们的一次尝试。您贵姓?” “我是兵团机关的,姓刘。文章我一定读,看你们能‘尝试’出啥名堂。哼!” 我坐下来,长出了一口气。电话又响了,是一位姓丁的读者从工厂打来的,嗓门挺大,几乎是“破口大骂”了。他也是看到报纸就来气,文章没有读。我耐心地请他读了文章再打电话来。电话再响,我没有接,悄悄溜了出来。 中午进门,几位同事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有16个电话为星期日的头条叫好,其中刘、丁两位先生点名“要见见你”。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采访业务学习会上,有的同志抱怨说:“稿子写出来了,好久上不了版面,常常被挤掉。”在场的一位具有丰富采访经验的报社领导同志很干脆地说:“那你就写别人挤不掉的稿子嘛。”我以为这句话值得写在采访手册的扉页上。当然,采编之间的这种普遍和久已存在的矛盾,也并非这么一来便可获得完满的解决。而且,对待具体情况也应该作具体分析。这里,不应排斥编辑在选稿、组版上的某些失误乃至错误。比如,该登的不登,或者该早登的却延误了时机;标题该大的不大,该小的又未小;该突出处理的却捂在角落里等等。这类事也并不鲜见。但就总体说来,一张报纸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8.
一版头条是报纸新闻的重中之重。它理应条条是合格的正品,还应该是精品主产地。因为没有好的头条.就撑不起一个好的版面,就显不出整张报纸的份量。可是有的报纸多年来在各级、各系统好新闻评选中获得的好新闻奖,极少是一版头条。可见.精品的主产地出的精品并不多。这说明,办报人的头条意识不强烈.对头等的位置如何经营出头等好新闻,投入不够。  相似文献   

9.
他,胖墩墩的身架,胡须浓重的脸庞,虎头虎脑的,看上去好象个摔跤队员。怎么也看不出是个摇笔杆子的。然而,在济南军区某部,他——许虎,是出了名的“虎记者”。仅去年,他在军区《前卫报》上一连捅出4个一版头条、3个二版头条,其中有三篇还加了编后;其它省级以上报纸也登了六个头条。这不能不令人钦佩。其实,许虎写稿并不是首发命中的。他也有着许多初学者的同样经历。想当初,1982年他刚从江苏大丰县踏入绿色军营时,凭着自己的兴趣一年中写了89  相似文献   

10.
业余作者吴爱连的记事短文《骑车撞了“老外”》,在《首钢报》周末副刊“百花”版头条位置刊出后,《北京晚报》的“都市生活”专版头条也刊载了此稿。一篇500字的小稿,何以能被两家报纸的专版不约而同地选作头条?我认为此稿有以下特点:一、选材好。记实性的文章就是要求作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求以小见大,善于选材。《骑车撞了“老外”》的作者把握了这一规律。下班骑车去换煤气,不巧中途与人相撞,实属平常人平常事。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但作者能注意从平常生活中抓取写作镜头,从平常生活中发现不平常之处。你看,  相似文献   

11.
一版头条是报纸新闻的重中之重,应该是精品的主产地。有影响的精品越多,报纸的声望就越高。如何在一版头条中多出精品呢?一是要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骨干队伍;二是要努力强化精品头条意识,形成“抓精品头条人人有责、出精品头条个个光彩”的浓厚社风;三是在管理上,有必要对一版头条实行计划单列。操作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9日,大众日报一版头条消息说:莱钢决定将擅自提价多收入的50万元,全部退还买主。这一说法,既不符合莱钢的实际情况,人家根本就没有作这样的决定,更违背国务院,中纪委关于“凡自行涨价的非法收入,30%交地方财政,70%上交中央金库”的规定。第二天,总编辑刘鸿喜同志发现这一错误后,立即向全编辑部的同志作出书面检查。他是在8日晚值夜班签发的这一稿件。他在检查中说:“很明显,我没有把好这个政策关,是一种失职行为”,他还查找了发生错误的原因,诚  相似文献   

13.
我当了多年编辑。工作时常想,采写新闻有公认的五要素,组织版面能否也找出五要素呢?拙文把版面“五要素”试提出来,以求与新闻界同仁共同研讨。一要有一个好头条。头条是每个版的带头稿,抓不到一个好头条,整个版就立不起来,显得没看头。因此,版面编辑要花精力选头条、编头条。  相似文献   

14.
近观数则征文启事,均有如下文字明示:“稿件一经刊用,即奉稿酬。”来稿录用了,即致稿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圈内人的常识,又何必正儿八经地添此“蛇足”?一位从未投过稿的同事见此启事后问我:“是否属于征文的给稿酬,不是征文的稿件不给稿酬?”我答曰:“不是这么回事。”怕他不解,我又解释说:有的征文,稿酬从优是真的。那么,作者的文章发表后,有关报刊社是不是“即奉稿酬”了呢?我看未必。我就亲身经历过数回这类怪现象,文章见报了,稿酬不是“即奉”,而是能拖则拖,有的则干脆不给。譬如早五六年,我在某家小报上发表了几篇杂文,但稿酬老被人大大咧咧地遗忘。好在编辑熟识,于是在数月之后,我函询于他,对方回信云:系财务人员之误也,已嘱其补寄。等这笔稿酬刚有着落,而后面又发生了几起同类的令作者不愉快的事,我再次函询该编者,这回他干脆来个“不予理睬”。遇此老爷作风的编辑,作为写稿者,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15.
《商山红莲——优秀女共产党员徐升莲的无私奉献》一稿,在《陕西日报》1990年7月14日一版头条发表后,有的打电话,有的来信,有的面谈,言说:“徐升莲的事迹感人”、“通讯写活了”、“主人公立起来了”;一些老同行还说“此稿写法上有突破”。我清楚地知道,这些赞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记者的劳动的尊重和爱护而说的,不能在赞扬声中失去自知之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采写此稿  相似文献   

16.
按照报纸编辑学所论,横排报纸的一版头条是具有最强势的版位。大概正是这个原因,办报的人,上上下下,都十分重视抓一版头条,可以说,一版头条这块园地乃是“笔家”的必争之地。然而,笔者发现,不少读者并不象我们办报人这样关心一版头条。为数众多的人从投递人员手里拿到报纸后,往往不是先看一版头条,或只扫一眼,便到“上右”或“下  相似文献   

17.
一版头条是报纸的旗帜,由于各种原因,能真正把重点、热点、难点做为老总们的“焦点”,在一版头条中体现出来并非易事。笔者翻阅了63家企业报的头条,统计的头条发稿情况如下: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18.
一版是报纸之首,可谓寸金之地;头条又是一版的“眼睛”,可谓闪彩之点。一张报纸,有一个好的头条,整张报纸就显得有神彩。改革报纸,首先要精心抓好头版头条。我们改进头条新闻,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发扬“新闻民主”,选好头条。所谓“新闻民主”,就是让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充分陈述所推荐头条稿件的意义,广泛进行比较。经过议论比较,可以较为准确地认识稿件的意义。但能不能把大家的好意见都集中起来,又与主持碰  相似文献   

19.
“人口新闻”有风险,是新闻同行所公认的;人口新闻难写也是业界同仁所达成了共识的。记得刚到《深圳商报》时,有位老总给我们讲课时,就提醒我们,写计划生育新闻,可千万要小心,因为那里有不少的“雷区”。也正是因为这位老总的提醒,使我能够时时小心,处处留意,自1999年开始接触人口与计划生育新闻以来,我做到了没有出任何“人口新闻”报道方面的差错,而且发稿数量和质量都较以前有增加和提高,有的“人口新闻稿件”发到了深圳商报的头条位置,实现了这类新闻上头条的零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09,(10):71-72
“老师,我是不是得了你们教材上说的‘审美疲劳’症?因为军报上加框发表的‘现代天仙配’的故事,我们单位也多次发生过,我咋就没当回事呢?”这是一个函授学员给教务部打来的电话中提出的问题。他所说的“现代天仙配的故事”,发表在今年3月22日军报“部队新闻”版的头条位置.原文标题是《士官马金永.一摞烫金证书赢得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