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7月3日报道,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原子内部发现了一种新的三体原子束缚态,在这种状态下,三个一模一样的原子松散地依附在一起,这一量子态与以前发现的三体束缚态不同,其既存在于玻色子中又存在于费米子中,因此,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物质及其组成。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利用红外线在微型芯片上移动微小粒子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将来有可能用于制造微型生物传感器和其他精密纳米器件。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利用"光镊"技术研究和操控微小生物结构甚至单个原子。所谓"光镊"是一种经过超精确对焦的光束,又被称为"无形的机械手"。由于光束中的单个光子在撞击粒子时能产生微小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量子存储可以将光的量子态存储于原子系综的自旋波激发态中,是量子中继器的关键部件。由于退相干机制的存在,使得已实现的量子存储的寿命都非常短,只有10微秒左右,这极大地限制了量子中继器在远距离量子通信中的实际应用。通常认为,短的存储寿命是由存储量子态的自旋波在梯度磁场下退相干所造成的。通过对量子存储退相干机制的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4.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一个核心过程是量子信息的存储。光子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光量子信息的存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已经有了几种基于光和原子系综相互作用的光量子信息储存方案。本文研究一种新的量子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志强 《科教文汇》2013,(12):97-98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一个核心过程是量子信息的存储。光子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光量子信息的存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已经有了几种基于光和原子系综相互作用的光量子信息储存方案。本文研究一种新的量子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6.
首个光学拓扑绝缘体研制成功可有效减少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散射近日,以色列和德国科学家携手合作,成功研制出首个光学拓扑绝缘体,这种新设备通过一种独特的"波导"网格,为光的传输护航,可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散射。科学家们表示,最新研究对光学工业的发展大有裨益。研究发表在最  相似文献   

7.
四能级梯模型原子系统中,常见的相干场分为连续场和脉冲场,其作用机理不同,产生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本文将采用两个连续场代替从前的脉冲场作为相干场,探测场为高斯脉冲场,且相干场的强度远大于探测场,分别在瞬态和稳态两个过程输入探测场,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讨论各种参数对探测场增益的影响,以期在四能级冷原子中的频率转换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有助于研制新一代转化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科技日报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室温下观察到光合作用中能量转化的量子机制——相干作用(一种状态相互叠加的量子效应),并证明,正是这一量子机制使光合作用能很好地面对环境干扰。出版在《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有助于科学家们研制出新一代转化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86-186
中国科大潘建伟研究组与德国、奥地利的同行合作,利用对磁场不敏感的原子态来存储量子态,同时通过延长白旋波波长的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将单量子存储的寿命延长至毫秒量级。该实验成果将单量子存储的寿命提高了2个数量级,向未来基于量子中继器的远距离量子通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1日出版的NaturePhysics上,审稿人评价该丁作阐明并克服了一个重要的退相干机制,对光量子存储及光对物质的量子操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寿命量子存储的实验实现为各种实用化的量子信息处理开创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11,(1):2-2
高准确度时间频率基准钟的研制,是保证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体系独立完整性的关键,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近期,记者从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高准确度原子光学频率标准仪的研制与开发”课题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课题掌握了锶原子光钟和光纤光梳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为锶原子光晶格钟和光纤光梳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若晴 《大众科技》2009,(3):106-106,54
提出用大量单个原子精确移动的方法来合成化合物的思路,认为原子坐标定位与控制是实现原子移动合成化合物的关键,提出原子移动合成化合物的便捷性以及它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光是一种物质,它总是沿直线传播。人类自古以来就研究光,而漩涡光束直到1992年才在荷兰莱顿大学被Allen等人发现。科学家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漩涡光束中,光线不是直线传播,而是以螺旋线的形式,在一个空心的圆锥形光束中传播。因此,这种光束看起来像一个漩涡或龙卷风,其中的光线可以向左或向右扭转。光子可以携带轨道角动量,这一科学发现推动了多个学科新的发展,如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原子光学、微观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14.
几乎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光,却是迄今为止最琢磨不透的东西。比如,光的性质是什么,我们日常所见到的日光、灯光、烛光与激光有什么区别?不同光线最精确的识别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这些问题困扰了人们千百年。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奖给了在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80岁的美国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因提出“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获得一半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而另外一半奖金由今年71岁的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霍尔和63岁的德国物理学教授特奥多尔·亨施分享,他们因发展出“鉴别原子和分子的强激光精确测量技术”而获奖。他们的贡献使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75-76
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其奇异性质设计新型的量子器件,是长期以来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物理所刘伍明研究小组最近设计了一个光学微腔阵列。每个微腔包含一个V.型三能级原子。由于光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横向极化的光子之间会形成混合。通过调节偶极跃迁矩阵元以及不同光学微腔之间的跃迁几率。这个体系可以有效地实现量子铁磁相和反铁磁相,同时他们进一步预言存在一种新颖的超逆流凝聚相。  相似文献   

16.
空心光束因为具有新颖独特的物理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囚禁、四维操控和冷原子激光导引等领域。本文通过对空心光束主要产生方法进行分析,并探讨空心光束的应用,以期为空心光束的应用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物理定律是否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基本物理常数真的是常数吗?是什么机制导致了宇宙中的物质被保留了下来?为了探索这些问题,高能物理通过加速器不断提高能量,天体物理通过望远镜不断加大观测尺度。宇宙的定律应该是普适的,很可能在原子及原子与光相互作用的细微处留下帮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的启示。人们正沿着多种路径、向着多个方向探索自然界的新物理。这些方向包括宇宙前沿、高能前沿以及中科院“基于原子的精密测量物理”先导专项所属的精密测量前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处于W类态的三纠缠原子与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过程中光场的量子特性;运用数值方法,讨论了三纠缠原子初始状态和相干态光场的强弱对系统光场压缩和二阶相干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基于腔QED技术的制备三原子最大W态的一般方案。通过讨论表明三个原子不论是被同时注入腔中还是在不同的时刻被注入腔中我们都能得到三原子最大W态。该方案可以在当前的技术范围内实现并且可以推广到制备n个原子的W态。  相似文献   

19.
原子与光场的相互作用及由此引起的原子与光场的量子性质随时间的演化多年来备受研究者关注,而其中的双原子体系又是研究相互作用多原子体系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双原子与光场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纠缠双原子与光场作用系统中,在考虑原子之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情况下,两原子间纠缠度随时间演化规律和场-原子纠缠度随时间演化规律几乎相反;在耦合双原子与光场作用系统中,双原子系统会影响到光场的光子统计性质、相位特性,量子动力学特性及量子信息传递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激光冷却原子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原子物理界出现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中国科学家王育竹率先认识到冷原子物理具有革命性的研究前景,提出利用光频移效应实现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等新机制,并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实验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档案、王育竹科研手稿等原始资料等,试重新解读中国激光冷却原子史,王育竹研究团队较早观察到了低于多普勒极限的新物理现象,但在后续实验验证工作的系统性、新理论框架的搭建上尚与斯坦福大学等研究团队存在差距。诺贝尔奖是各类条件下的综合性产物,以诺奖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忽视了在中国情境下科学研究的特殊性,新的科学评价标准需建立在长时段、综合性体系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