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中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由于性别差异,加上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高校贫困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文章从分析贫困女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入手,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对贫困女大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贫困女大学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明:女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群体,也明显低于普通女性群体,严重阻碍了女大学生的发展。女大学生作为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肩负的历史责任更加重大。本文在对女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原因,探讨了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策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罗晶 《文教资料》2014,(29):188-189
当前在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中,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状况十分值得关注。本文立足这一现状,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种种表现,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常见心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内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切实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女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犯罪学侧重研究犯罪和犯罪人,而忽视了对被害人的研究。研究被害人的目的在于促使潜在被害人和被害人发现并消除自身存在的易被害因素,以防其被害或再度被害,从而实现被害预防。大学生被害预防是建立在犯罪被害预防理论基础之上,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的被害预防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新的形势下,高校、社会和个人被害预防责任的分担成为新的被害预防的途径。加强被害预防理论教育、被害预防行为教育、被害预防心理教育和被害预防技能教育应是加强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女大学生农民工这一群体出现,她们有大学生的学识但是在城市里和农民工享受相同的待遇,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了相对剥夺感。本文对女大学生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及相对剥夺感进行深度的研究综述,了解女大学生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危害,为多方面多角度探讨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林区教学》2009,(3):28-29
在对女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进行了分类。并对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生理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问题的症结,并为解决女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她们是大学生中的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但女大学生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的努力,这对女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分析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并研究其对策,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素质,促进女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及调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是构成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忽视这一因素,大学生群体则会失去其完整性。从性别趋向出发,通过深入调查和实践探索,分析了女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女大学生恋爱总体上较为健康,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呈现出恋爱的人数不断上升、周期短、频率高,恋爱动机多样化,恋爱道德模糊,女大学生“急嫁族”群体的渐趋庞大等现状。对这一现象又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女大学生自身进行分析,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恋爱观,使她们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坚持“自尊自爱”和自励精神。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宅居"现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别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宅居"现象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静 《安康学院学报》2008,20(2):117-119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心理障碍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深入了解女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指导和帮助女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女大学生盲目跟风整容现象反映出了社会审美价值观和女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偏差;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审美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帮助女大学生群体树立自信,理智追求美,注重外表与内在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而贫困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者分析了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并对如何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卢爱英 《林区教学》2013,(11):120-121
高职女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忽视这一群体,大学生群体则会失去其完整性。通过对浙江省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趋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当今女大学生存在自卑、自尊心过强、逆反或过度独立意向等自我意识问题。因此,要正确分析这些特征和问题,积极采取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具体策略,帮助女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使智情意行和谐健康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如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农业院校的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就这一问题,从农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原因、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急嫁族”现象的忧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开始在女大学生中抬头,"急嫁族"群体正在很多高校中以"异军突起"的态势出现,这一现象已引起各方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享乐主义抬头、浮躁心态作祟、父母操办、落后性别文化观念沉渣泛起等都成为催生"急嫁族"现象的重要因素。如任其蔓延,其社会影响与后果将是严重的。要改变女大学生功利化的"急嫁"心态,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韦婷 《考试周刊》2013,(72):156-157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严峻,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外在及内在原因谈起,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贫困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文章从社会、企业、家庭、贫困女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分析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目的是唤起全社会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开始在女大学生中抬头,"急嫁族"群体正在很多高校中以"异军突起"的态势出现,这一现象已引起各方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享乐主义抬头、浮躁心态作祟、父母操办、落后性别文化观念沉渣泛起等都成为催生"急嫁族"现象的重要因素.如任其蔓延,其社会影响与后果将是严重的.要改变女大学生功利化的"急嫁"心态,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