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在清末至"五.四"的历史大潮中,鲁迅清醒地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他用小说,用人物形象反映当下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多是彷徨于新旧、明暗之间,游离于两个社会、两种文化之间的多余人。在鲁迅眼中,知识分子只有构建独立自强的理想人格,启蒙并引领大众,中国才能全面立人然后自立,知识分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
湖南作家阎真通过其长篇小说《沧浪之水》表达了自己对转型期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和忧虑。具有社会良知,拥有公共关怀,保持独立的批判性,坚守“边缘人”的精神立场是知识分子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品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努力也难逃在市场化、世俗化大潮中迷失与沉沦的命运。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这个称号名副其实,每个知识分子都应该深思。  相似文献   

3.
阎连科作为当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所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家乡河南底层农民的苦难与畸形的生活状态。而在《风雅颂》这本著作中,阎连科一转常态,将自己关注的视角对准了高校的知识分子行列,用批判的视角与反讽的手法对当下知识分子精神迷失的现状进行了呈现与反思,具有一定程度的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4.
《迷失的少女》描写了爱尔维娜小姐从一个衰败冷漠的社会和陈腐呆板的家庭环境中摆脱出来的历程。爱尔维娜的选择,别人也许觉得是行为上的迷失和道德上的堕落,而实际上,劳伦斯所要表达的是由"伪文明"向自然本能回归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5.
从场所依赖出发来解读《呼啸山庄》中凯瑟琳自我的"迷失"与家园的"回归"。通过对地方认同和地方焦虑的分析,发现地方感的丧失造成了凯瑟琳的"迷失"。主人公因远离"家"而导致自我的"迷失",主人公自我的复归及回归"家"的过程也是重新得到地方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从政为官一直以来都是知识分子的一条重要出路,但是他们涉足的官场并不是想象般的那么"好混"。权力天然的诱惑力,往往使得身临其中的知识分子不能保持坐怀不乱的姿态。在权力的角逐中,他们会付出不同程度的代价,迷失"自我",迷失人性,迷失灵魂。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由盛到衰,有其社会、时代原因,更不乏由于作家自身创作上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迷失引出的歧路。女性作家只有传承起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处理好个人的话语空间与大众的话语空间的联系,加强和大众的沟通,重建失去的传统,才能让创作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世宇 《文教资料》2008,(23):37-38
作家们高度关注人性异化现象,纷纷把目光投向于这些"人性场上的迷失者",以期通过文学形象透视人性异化、人性迷失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即人性之所以异化固然有人性迷失者自身人性缺陷的因素,而更主要的则是命运的安排与拨弄,是历史的无情与残酷.  相似文献   

9.
精神的迷失与消隐--试论新时期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化精英的知识分子理应对社会、人类的历史和命运保持一种审视或反省的思考态度,理应成为人民的喉舌,在行为中体现出必要的高于一般俗人的道德良知,但在新时期叙事本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却呈现出迷失与消隐的状态。本大致勾勒了这种现象,并真诚呼唤知识分子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教学领域的一些乱象反映出指导和规约教学实践的理性出现了问题,存在着教学价值理性迷失、教学工具理性独大的现象。教学价值理性是关于"教学的价值"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价值问题"的理性。造成教学价值理性迷失的原因既有时代价值理性迷失的背景因素,也有教学实践活动自身的多元价值特性。促进教学价值理性恢复的途径包括:进行教学价值的深入探究、开展教学价值的商讨和辩论、培养教师批判性反思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实践教育公正的需要、教育活动超越性需要和教师专业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归位的现实基础,并且从发展教师的批判意识和能力、赋权增能和调整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归位的.-j-~g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俎宾 《现代语文》2009,(12):70-72
战争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内容和精神动向是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加上知识分子自身的性格特点,此时期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处于迷失的状态中。这种精神动向决定了他们日后的道路选择和命运。考查这种精神动向,有助于理解知识分子与战争的关系。《财主底儿女们》是一个较好的分析文本,对丈本中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形象地看出战争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精神内容和命运道路。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过历史的回溯,给出了对于智慧的理解并阐明了智慧养成与教育的关系,接着探析了近代的科学与技术以及制度化对智慧的曲解与异化,揭示出当代智慧迷失的现状,呼吁放弃狷狂,敞亮生命,对话人生,用敬畏的心,抵制贪婪的"攫取";用"存在"的"思",拉紧理性的"缰绳";用知识的种子,重新衍生智慧的花朵。  相似文献   

14.
移民作家总以双重文化视角关注自己族裔在多种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及由此产生了对身份的迷惘和思考。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正是这一探索的体现。本文打破小说《米格尔》的叙述顺序对人物进行分类研究,从自我认知模糊、他者的效仿和人格扭曲、异化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展示米格尔街人自我身份缺失、迷失的过程和特征,感受这些人物的迷失自我的心酸生活。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大量充斥的信息中女性都是些定型了和模式化的形象,广告、媒体的推波助澜,女性渐渐失去自我,女性意识迷失。新时期应是女性大有作为的时代,女性要全面培养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同时女性意识觉醒,也是社会的责任,需要政策法律支持和社会舆论引导,为女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6.
《国画》是中国著名作家王跃文的一部描写知识分子官场生态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活灵活现的官场生态图。本文着重分析主人公朱怀镜的青春成长和思想的蜕变,其在权势关照下的言行举止,以及在沦落过程中的人性的煎熬直至迷失。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坚守知识分子文化写作立场 ,将叙事矛头直指身处 2 0世纪 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 ,言说了他们生存的“当下”状态 ,对他们迷失自我及人性异化表示深切的哀惋 ,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所谓现代文明拒绝与抗争的态度 ,提出了精神救赎的主张。文本形式的大胆创新是作家对自己的一次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阎真、张者、邱华栋等作家的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体现出"三维语境",即历史语境、空间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维语境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身份的建构具有巨大作用:不断变革的历史语境为建构知识分子身份提供深刻的历史背景;归属怎样的空间关系是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他们从"立法者"的角色向"阐释者"的角色转变,文化已然成为商品,作为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具有"文化资本家"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9.
迷失上海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上海一九四三》这是一个被郭敬明称为"生硬冷漠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这是一个夜色绚丽得堪比香港维多利亚港的不夜城,这是一个穿越了千年历史的都市。在这里,我却迷失了,迷失在他冰冷的怀抱中。  相似文献   

20.
迟子建坚守知识分子文化写作立场,将叙事矛头直指身处20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言说了他们生存的“当下”状态,对他们迷失自我及人性异化表示深切的哀惋,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所谓现代文明拒绝与抗争的态度,提出了精神救赎的主张。文本形式的大胆创新是作家对自己的一次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